710年,唐中宗李顯駕崩,宮中哀嚎一片。46歲的上官婉兒,渾身縞素在靈堂和一個絕美的青年男子上下糾纏,嚇得前來點燈的太監連連后退。
太監不敢聲張,只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許久后,那個絕美的年輕男子起身,整了整自己的官服,揚長而去。
這個男人叫崔湜,在那個唐朝帝王改朝換代的頻繁時期,他憑借自己的美色,三次當上宰相。到死前,他還能讓唐玄宗都念念不忘。
崔湜出生于河北的高門貴族——博陵崔氏,自小就是王炸選手。
他的爺爺是唐太宗時期的宰相,父親也做到了戶部尚書,家里光是進士就是20多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有這樣一句記載:“群從數十人,冠蓋相望”。
即整個朝堂放眼望去,崔家人幾乎站滿了。
生在這樣的家庭,崔湜自小耳濡目染,十分懂得給自己上光環。幼年時,他就寫過一首詩來表明心跡:
“余本燕趙人,秉心愚且直。”(取自《全唐書》)
言下之意,我本來就是燕趙之地的好兒郎,是一個忠厚老實的人。
只不過,誰也沒想到,在不久的將來,崔湜自己則被這首詩重重打臉。因為他和忠厚、老實,一點都不沾邊。
武則天晚年時,崔湜考中了進士,武則天覺得他文采好,就把他派到了二張身邊編寫《三教珠英》,本意是讓他好好發揮特長,結果他卻看上了二張的本事。
張昌宗兄弟倆,沒什么能力,憑著年輕的身體討好武則天、一邊當男寵一邊扶搖直上。崔湜見了,心里很是羨慕,覺得裙下之臣這條路自己也能走。
而且,一定會比二張走得更好。
于是,他開始在朝中物色人選。只一眼,崔湜就相中了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本來是武則天的心腹,手握生殺大權。后來李顯推翻武則天的統治,自己當了皇帝,上官婉兒依然被信任,還被冊封為了昭容,依舊深受信任。
這樣的女人,改朝換代也不影響地位,絕對是狠角色。
最重要的是,崔湜去靠近上官婉兒,十分容易。
上官婉兒的居住的地方有一個池子,里面的雕飾非常好看,她經常會邀請大臣們作樂。崔湜,也在邀請之列。
果不其然,榜上上官婉兒之后,崔湜的仕途就像開了掛一樣,三年連升六級,《舊唐書》中是這樣記載的:“婉兒又通于吏部侍郎崔湜,引知政事。”
這是崔湜第一次嘗到,靠女人上位的滋味。
而且,因為上官婉兒和韋皇后、安樂公主也走得很近,崔湜時不時也可以沖著母女倆散發信號,到處留情、埋種子。這樣一來,后宮里罩著他的人就更多了。
有一次,崔湜在主持銓選時出來岔子,被御史彈劾,貶到外地當了司馬。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得知后,趕緊為他伸冤,就又把崔湜給撈回了京城。
從此之后,崔湜就更得意了。
到710年,太平公主的勢力漸漸上來,上官婉兒調轉槍頭開始向太平公主靠近。崔湜,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接觸到了太平公主。
此時的太平公主,已經45歲,結了第二次婚,早就不是小姑娘了。常年摸爬滾打在朝堂上的她,脾氣和愛好也越來越像她的母親武則天。
對于自己看上的東西,勢在必得。
所以,當她第一眼看到崔湜的時候,就下定決心:這個男人她要定了。
至于崔湜,也是個格外識趣的人,既然看上自己的人多,那就辛苦點都伺候伺候。于是,崔湜化身時間管理大師,上午在上官婉兒家里吟詩作對,晚上就跑到太平公主的裙下去了。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兩個人,對這件事情心照不宣。
不久后,唐中宗李顯駕崩,上官婉兒作為昭容在靈堂守著,太平公主也忙著謀劃,崔湜為了能兩頭兼顧,居然在靈堂的角落就和上官婉兒親熱了起來。
可算是相當敬業。
而這種敬業,也很快就為崔湜帶來了成果。在上官婉兒的幫助下,韋皇后扶持年幼的李重茂當皇帝,自己臨朝聽制,再次任命崔湜同中書門下三品,掌握實際的宰相權力。
這便是崔湜第二次登上宰相之位。
只不過,崔湜這次當宰相的時間并不長。
李重茂的皇位當了沒幾個月,李隆基(也就是后來的唐玄宗)就聯合太平公主再次發動政變,把李重茂趕下臺,誅殺了韋皇后、上官婉兒等人。
上官婉兒死了,崔湜的地位自然也受到了影響,被貶為華州刺史。不過,幸運的是,他已經搭上了太平公主這條線,只要太平公主還愿意要他,復位就指日可待。
那太平公主還會要他么?
當然會。
因為崔湜有兩大別人沒有的特點:一,俊美;二,有才。
先來說說美貌。
《舊唐書·崔湜傳》中提到崔湜的容貌時是這樣說的“美姿儀”,即長相美、儀態也美的意思。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不就是平平無奇的描述么?
但這里有一個關鍵是,“美姿儀”的描述來自《舊唐書》,是正史。正史中記載人的相貌,本來就不可能長篇大論,能有一個“美”字的都格外罕見。
太平公主的相貌,在《舊唐書》中的記載是這樣的“豐碩,方額廣頤”,說白了就是胖、額頭寬、臉很大。
在唐朝除了崔湜,還有一個人也有類似的描述,這個人叫武則天。當年《舊唐書》評價她的容貌是“美容止”,這和“美姿儀”差不多是一個意思。
可僅僅是一個“美容止”,就把兩個帝王花李世民和李治父子倆迷的五迷三道,可見崔湜這個“美姿儀”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高。
再來說說才情。
崔湜的才情,絕對是一絕。20歲中進士,出口成章。
27歲時他騎著高頭大馬,看見眼前的春色,隨隨便便一張嘴就是:“春游上林苑,花滿洛陽城。”
當時大詩人張說正好在旁邊,羨慕得眼珠子都要掉下來了,發出感嘆:
“此句可效,此位可得,其年不可及也。”(《太平廣記》卷四九四)
要知道,張說也是少年得志,一生三次當宰相,能夠讓他羨慕成這樣的崔湜,才情絕對不差。
而且,這種才情放在討好女人上,尤其有用。
所以,太平公主既往不咎,繼續把崔湜納為男寵,完全在情理之中。
果然,在太平公主的幫助下,第二年,崔湜就被追論開辟山路之功,先是加封光祿大夫,后來又恢復了宰相之位。
這是崔湜第三次坐上宰相的位置。
這次之后,崔湜以為自己的位置終于坐穩了,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女兒,在唐朝的勢力盤根錯節,輕易根本無法撼動。
但世事總有意外。
太平公主勢力強沒錯,可也正是因為她勢力強,所以她想要和母親武則天一樣當女皇。因此,在唐玄宗李隆基還是太子的時候,她一直在謀劃造反。
崔湜既是宰相,又是太平公主的男寵,在這場可能的政變中,他幾乎別無選擇,只能站位太平公主。
713年,一切都塵埃落定,太平公主被殺。
崔湜也因為造反,被捕入獄。
不過,這里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插曲。
按照大唐律,臣子造反是死罪。但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崔湜的弟弟崔滌對唐玄宗李隆基忠心耿耿,李隆基顧念崔滌沒有處死崔湜,特意給了他一次坦白的機會。
不料崔湜自作聰明,堅定地認為李隆基不可能饒自己一命,隱瞞了他曾密謀毒死唐玄宗的事情。
最后,東窗事發,崔湜在流放嶺南的路上被李隆基的一道追命賜死。
正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大概就是如此了。
崔湜死后,消息傳回京城,唐玄宗看著桌子上那一堆崔湜寫的詩文,不由得發出感嘆:“此人生在太宗朝,必是房玄齡般賢相。”
崔湜這一生,成也美貌,敗也美貌。
如果他長得丑一點,沒有機會攀附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或許結果會大不一樣。
你覺得呢?
參考文獻:《太平公主和她的時代》,浙江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