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廣電·天下泉城客戶端7月24日訊“一本奇書,貫通古今;一部舞劇,如夢似幻”。據了解,知名導演陸川首部跨界舞劇《天工開物》將于7月25日—26日
“現象級”舞劇 “大明理工男”的傳奇人生
《天工開物》已連演23城68場,綜合上座率超95%,累計觀眾7萬余人,全網曝光量超7億。2025年已排演超100場,濟南、深圳、蘇州、上海、杭州等多個城市即將接續上演。《天工開物》火爆“出圈”,場場爆滿,一票難求,已成為近兩年中國舞劇的現象級作品。被業界譽為“文藝界的大作,舞劇界的大片”,堪稱“現象級”舞劇作品。
以文述典,以舞鑄魂。由知名導演陸川跨界執導的這部舞劇,以明代江西籍科學家宋應星的傳奇經歷為原型。宋應星自幼機敏過人,精通經史子集,也涉獵天文地理、農業工藝,被族人評價為“才大而學博”。他28歲中舉,六試不第,而后立志為黎民百姓寫一部實用之書。受“士農工商”的傳統價值影響,當時著書立說多聚焦于經世理學、帝王將相,而宋應星卻把目光投向基層勞動人民,醉心于記錄農業、手工業技藝。
“這種淡泊功名、心系蒼生、追求實學的情懷,最終造就了我國古代杰出的科學家、思想家宋應星。”江西奉新縣宋應星紀念館館長許彬彬說,與原著一樣,舞劇《天工開物》把勞動人民作為歷史的真正主角,正是其中熠熠生輝之處。
以“奇舞”喚醒“奇書”,全員會“飛”燃爆了
舞劇取材自科技著作《天工開物》,該書被譽為“十七世紀中國影響世界的百科全書”,其作者宋應星也被達爾文、李約瑟等科學家譽為“中國的狄德羅”。
《天工開物》是一本記錄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百科全書,全書共十八卷,插圖123幅,約10萬字,記載了130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30多個行業科學的數據,許多生產技術沿用至今,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系統、全面向世界分享中國科學技術的著作,代表當時世界科學文明的最高水平,對亞洲、歐洲各國影響極深。這部以宋應星及其巨著《天工開物》為題材的舞劇,不僅通過舞蹈藝術重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創造,更將宋應星那份執著與深沉的民族精神淋漓盡致地呈現給了觀眾。
“大、巧、簡”,再現極致明制美學
舞劇《天工開物》被譽為“文藝界的大作,舞劇界的大片”,再現極致明制美學。舞美設計方案參考大量史料,通過對明代畫卷、建筑、器物、服飾、家具等資料的研究,總結出“大、巧、簡”的美學特征。
劇中舞美設計中“巨物”的應用、舞美裝置、視覺呈現都運用了這個概念,呈現出震撼的舞臺效果,整體風格兼具內斂和巧妙;服裝設計參照明代中晚期的服飾特點,精巧的是,大量的農夫工匠的服裝設計靈感源于“中國第一陶”江西萬年出土陶器的花紋,兼具原始的生命力與行業特點。
《天工開物》是中國首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百科全書”,以《乃粒》開篇,以《珠玉》結篇體現了“貴五谷而賤金玉”的理念。陸川導演通過舞臺之美、服章之美、音樂之美、影像之美、裝置之美、工匠之美、科技之美、大地之美,定義“明制美學”的舞臺呈現。
來源:保利·山東省會大劇院
編輯:姜富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