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西泠春拍
Lot 3787
清 · 阮元銘仿西周叔邦父簠端硯
銘文:叔邦父作簠,用征用行,用從君王,子子孫孫其萬年無疆。頤性老人摹。
印文: 伯元
13.4×9.5×4.2cm
RMB: 1,500,000-2,200,000
出 版
《古名硯》第一卷P67,記錄 · 數據P10,二玄社,1974年。
參 閱
1. 《宣和博古圖》宋徽宗敕撰,王黼著。
2. 《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宋 · 薛尚功撰。
以端溪佳石制,造型整體仿《叔邦父簠》,精雅莊重,硯背摹刻《叔邦父簠》銘文曰:《叔邦父簠》為西周晚期器物,宋代時即見錄于《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宋 · 薛尚功撰)中。
《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宋 · 薛尚功撰)
《殷周金文集成》中有著錄:器物通高3.4寸、橫10寸、縱8.1寸、腹深2.1寸,重4.5斤。失蓋,體作長方形,窄沿方唇,斜壁平底,腹兩側有一對獸首耳,圈足外侈,每面的正中有一個壸門式缺。口下飾重環紋,腹飾卷曲夔紋,圈足飾云紋。
器底作銘文曰:“叔邦父作簠,用征用行,用從君王,子子孫孫,其萬年無疆。”正是此硯所摹之本。此硯與原器相比,器型略有改動,腰間內收幅度變小,更符合硯臺之審美。整器造型古樸典雅,線條繁復細致,雕工精湛,品相如新。阮元藏硯既多,似此仿青銅器式樣者極為少見。配整挖紫檀木硯盒。
2025西泠春拍
Lot3797
清 · 阮元銘注曾子十篇長方淌池端硯
銘文:1. 中四德,通六藝。省言行,謹身世。測天員,窮禮制。圣所傳,賢勿替。
2. 戊午夏用此硯注釋曾子十篇,成敘并銘于硯側。廣陵經生阮元識。印文:伯元
18×12.6×3.4cm
RMB: 380,000-500,000
出 版
《春秋亭藏硯集 · 會心處》P140-147,西泠印社出版社,2020年。
銘文著錄
1. 《揅經室集》第十冊,P689,《揅經室四集卷二》,商務印書館,1936年。
2. 《文選樓叢書》P440,廣陵書社,2011年。
硯呈長方形,線條直而柔,硯身寬闊厚重,作淌池,堂面素凈,石色灰紫,有五彩釘、青花等石品。兩側楷書鐫刻銘文。硯背淺作覆手,可見大片火捺紋,隱現青花。阮元弟子烏程張鑒《阮元年譜》記載:“嘉慶三年六月,(阮元)注釋曾子十篇成,敘錄曰'元謹案,百世學者,皆取法孔子矣…”而此硯銘文亦見著錄于阮氏《揅經室四集》卷二中,其題曰“注《曾子》硯銘”。配紅木天地蓋。
2025西泠春拍
Lot3788
清 · 阮元銘橢圓形茶坑石硯
銘文:端石中有黃龍文,茶坑亦有之,茶坑黃龍有似泥金色者,最不易得,此石池邊文色是也,爰制為研以備一品。
印文:云臺。
19.6×14.3×2.2cm
RMB: 100,000-200,000
硯為茶坑石所制,作橢圓形,開淌池,石色紫,質地堅潤,與端石幾無差別,硯首處有黃龍紋橫貫。阮元在廣東,曾大力推廣茶坑硯石,《揅經室集》有《恩平茶坑硯石記》,記錄此事。據硯背覆手內銘文,可知阮元對端硯與茶坑硯頗為熟知,足見其用心處。阮元銘硯,常見多楷隸,篆書金文亦或有之,此銘文為行書,頗為難得。配癭木硯盒。
2025西泠春拍
Lot3789
清 · 阮福、羅辰銘端江硯峽圖雙池端硯
銘文:1. 硯以端溪名,端溪在德慶州,唐宋之硯石,乃多出于端州大江之羚羊峽南岸山下,三巌老坑皆在于此,今閉久矣。江北有閱江樓,道光三年夏,家大人治兵來端州,福隨宿樓中,頗識硯峽之形勢。此雙硯石出于宋坑,坑在樓北七星巖之背,雖不及羚峽,亦頗發墨。石中有綠氣流走,恰肖端江,因即為端江硯峽圖,以諗辨硯者。道光四年夏,阮福識。
2. 端江研峽圖。羅辰繪。
31.3×35×2.8cm
RMB: 100,000-150,000
1.黃孝紓舊藏,由其家屬提供。
2.阮福為阮元三子。阮元總督兩廣,阮福隨侍。據銘文知此硯為宋坑石,長方,體量碩大,硯面雕成雙硯,一為門字淌池,一為橢圓形淌池,上端以小字楷書銘文記述此硯來歷,并言硯背借石上紋理為端江,倩幕客羅辰雕成端江硯峽圖。阮元在粵時對端硯多有推廣之力,此硯為阮元督粵時關于端硯之第一手資料,頗為難得。
銘者簡介
1. 阮福(1801~1875),字賜卿,一字小蕓,號喜齋,儀征人,居揚州。阮元三子。官至甘肅平涼知府,候選郎中。通經學,尤好金石考據。著有《兩浙金石志》等。
2. 羅辰[清],字星橋,廣西桂林人。道光時武學生。善山水,繪有粵中名勝各圖鐫石。阮元督粵,曾延之入幕。有《芙蓉池館詩草》。
藏家簡介
黃孝紓(1900~1964),字公渚,又字頵士,號匑庵,別號霜腴、輔唐山民、灌園客、漚社詞客,長樂琴江人。少治經學,喜考據,精訓詁,善書畫,與弟黃君坦、黃公孟被稱為“江夏三黃”。詩、書、畫融為一體,互為表里,相得益彰,名重于時。
2025西泠春拍
Lot3826
清康熙 · 御銘門字形松花石硯
銘文:1. 康熙御制。
2. 御筆。以靜為用,是以永年。
印文:康熙宸翰
12.8×7.9×1.8cm
RMB: 200,000-300,000
此硯為康熙時翰林院檢討劉坤后人提供。據劉坤家譜記載,此硯為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帝所賜。劉坤(?~1709),字資生,號方齊,河南雎縣人。康熙丙午(1666)舉人,乙丑(1685)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檢討。工書法。著《性理緝略》、《中庸心解》。配漆制底盒。
2025西泠春拍
Lot3786
清 · 弘晝、汪由敦、子侯銘邵基自用長方端硯
銘文:1. 無陂無側,靈機渾然。既朗澈以應物,自湛靜而得天。學址邵先生誨正。皇五子。
印文:皇五子。
2. 五夜膏流,三春花發。經術文章,爭先載筆。岳翁前輩政。侍由敦。印文:由敦
3. 玄矣先生,懷德惟醇。守真安默,千載作珎。道光十有七年正月朔,子侯。
17.2×11.9×2.9cm
RMB: 300,000-500,000
出版
《蘭樓遺珍 · 羽翁長物》P142,榮寶齋出版社,2008年。
參閱
《蘭千山館名硯目錄》。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編。1981年。
硯為端石所制,石質上佳,長方,開“凹”字形硯堂,上端開三硯池,三池有小孔連通,形制頗為獨特。硯背及兩側有皇五子、汪由敦及子侯銘文。皇五子銘,上款人為學址邵先生,查邵學址,應為邵基,字學址,址為址字異體。故此皇五子應為雍正帝五子弘晝。弘晝于雍正十一年封和親王,此硯當銘于封王之前,邵基在雍正十一年前后任國子監祭酒,故弘晝稱其為先生。配紅木天地蓋。
子侯不詳,《蘭千山館名硯目錄》著錄“劉墉銘益壽硯”、“翁方綱銘太史式硯”有其銘文,據銘文可知其與梁同書有交往。
銘者簡介
1. 愛新覺羅 · 弘晝(1711~1770),生于雍正潛邸雍親王府,雍正帝第五子,清高宗弘歷之弟。雍正十一年(1733年),愛新覺羅·弘晝晉封為和碩和親王。1735年設苗疆事務處,弘晝協同弘歷、鄂爾泰等共同辦理苗疆事務。后歷任正白旗滿洲都統,遷鑲黃旗滿洲都統的職務,充玉碟館總裁,升為議政大臣,管理正黃旗覺羅學事務。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弘晝逝世,予謚為恭。
2. 汪由敦(1692~1758),字師苕,一作師茗,又作師敏,號謹堂,又號松泉,安徽休寧人。雍正二年進士,官至吏部尚書,謚文端。書法力追晉、唐大家,兼工篆、隸。歿后,高宗命集其書為時晴齋帖十卷勒石內廷。著有《松泉集》。
上款人簡介
邵基(1687~1737),字學址,浙江鄞縣人。康熙六十年進士,改庶吉士。雍正三年,授編修。考選福建道御史。巡直隸順德、大名、廣平三府,遷戶科給事中,上書房行走。四遷國子監祭酒,歷右通政、左僉都御史,并仍兼祭酒。十二年,遷右副都御史,兼翰林院掌院學士。乾隆元年,充博學鴻詞閱卷官。出為江蘇巡撫。
2025西泠春拍
Lot 3785
清 · 金農銘閔廉風歙石石卵硯
銘文: 團團如墮星,雨余天色真空青。利我之用磨我墨,不數翡翠能屑金。文字妙,書體精。石柱記,卵塔銘。二者得兼惟阿兄。雍正四年仲秋,金農。印文:冬心
硯盒底款: 紫蓋亭主人 而可制
14.8×8.4×4.4cm
RMB: 600,000-800,000
刊 載
胡西林《寥寥數語盡顯名家風流》,載于《中國收藏》2023年第11期。
銘文著錄
1. 《冬心齋研銘》,廣陵般若庵,雍正十一(1733)年刻本。
2. 《冬心先生集》P171,金農著,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
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甘而可作綠金菠蘿漆硯盒。
銘者簡介
金農(1687~1763),字壽門,又字吉金,號冬心、古泉、金牛、昔耶居士、曲江外史、稽留山民、百研翁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時來往于揚州間。乾隆元年,薦舉“博學鴻詞”未就。工詩及古文詞,善篆刻,精鑒賞。書法工隸、楷,將《國山碑》和《天發神讖碑》融化于隸、楷間,獨創一格,號稱“漆書”。畫筆高古,不同凡俗,居當時畫壇首席,為“揚州八怪”之一。
2025西泠春拍
Lot3801
清 · 六舟書劉德三銘晉磚硯
銘文: 明州瓦爿墻俗尚,三寶中之壹,夾砌晉宋磚甚夥。仆掘得數種,其尤者為毗陵呂次閑索去。是磚質純體膩,手制成池,惜無年月可考。道光癸巳年夏六月,吳江劉子宣志,六舟書。
13.5×8.5×2.8cm
RMB: 180,000-250,000
出 版
《春秋亭藏硯集 · 會心處》P180-185,西泠印社出版社,2020年。
硯作長方形,以漢晉古磚改刻而成,線條挺拔,方正古樸,硯面斜下作淌池硯側三面刻有銘文,頂側留磚紋。配紅木天地蓋。
銘者簡介
劉德三[清],清代畫家劉德六之胞兄,吳江同里鎮人,喜藏古磚,擅刻竹,刀法精嚴,不失畫意,時人推重之,然作品流傳極少。鄭逸梅《藝林散葉》謂劉德六能畫卻不善書法,畫作所題皆為其兄劉德三代筆。
書者簡介
達受(1791~1858),僧人,字六舟、秋檝,自號萬峰退叟,浙江海寧人。工書畫,精鑒賞古器、碑版。阮元以“金石僧”呼之。間寫花卉,得徐渭縱逸之致。亦善刻竹,摩拓彝器,時稱絕技。
2025西泠春拍
Lot3775
清 · 希聲館主銘楊澥刻瓜瓞綿綿金星歙硯
硯盒銘文: 金星龍尾自古稱,品與端溪并貴重。迷離掩映生花筆,蝴蜨飛時征舊夢。藝圃名物藉箋疏,漫說東陵故侯種。片石聿呈文字祥,拱璧同珍永寶用。希聲館主銘,龍石刊。
14.3×10.2×2.2cm
RMB: 80,000-120,000
硯為金星歙石所制,石色青灰,質地堅潤。雕成瓜形,雕工圓渾,硯堂滿布羅紋,并有金星閃爍,名貴難得。配希聲館主銘楊澥刻紅木硯盒。
銘者簡介: 楊澥(1781~1850),單名楊海,字竹唐,號龍石,又號聾石、石公、聾彭、聾道人、野航子、野航逸民、枯楊生、楊風子、吳江野老、風痹廢人,江蘇吳江人。晚清竹刻家,善治印,精刻竹。印章以秦漢為宗,于金石考據之字靡不精核。竹刻善摹金石文字,刀法深圓,風格獨特。
2025西泠春拍
Lot3771
清 · 楊文瑩、王鐸音銘云紋鸜鵒眼端硯
銘文:1. 康熙丙戌,端州守鐸音王氏制。
2. 紫炁黑章,陰陽核剖。采孕星精,如鳥吐綬。秋岳說硯,褎然舉首。息翁。
19.1×12.2×4.2cm
RMB: 60,000-100,000
出 版
《幸草亭硯譜》楊文瑩輯,清代原拓本。
楊文瑩藏硯,非佳石不入庋藏。此硯以端溪上佳石材所制,正面磨平,不加雕飾,有瑩潤石眼二顆,兩側邊略隨形,留皮,一側雕云紋,硯背亦有大小佳眼三枚,中上部開扁方覆手,內有楊文瑩行書銘文。配嵌繩紋玉飾紫檀木硯盒。
硯盒題簽
銘者簡介
1. 王鐸音[清初],康熙間曾任廣東望江縣同知,并與方日暄、陳藝甫等名宦學士主教“雷陽書院”。
2. 楊文瑩(1838~1908),字粹伯,號雪漁、息廬、幸草道人,室名豐華堂,浙江錢塘(杭州)人。光緒三年進士,歷翰林編修、貴州學政、杭州養政書院總理。工書,行筆矯健。
2025西泠春拍
Lot3772
清 · 楊文瑩藏金星羅紋平板龍尾歙硯
銘文: 幸草亭藏。
簽條題字:1. 此坡老所謂瓜膚而谷理者,最發墨,亦龍尾中之一種。
鈐印:幸草亭長
2. 唐開元中以歙石硯賜近臣,其紋如龍鱗,即此種石也,的是龍尾舊坑,近來甚不易得。予最不喜墨繡,以其掩青花也,歙石無青花,姑留少許以見古云。
12.5×10.6×1.6cm
RMB: 10,000-20,000
出 版
《幸草亭硯譜》楊文瑩輯,清代原拓本。
楊文瑩為清末藏硯名家,所見其收藏多為端石,且對硯材優劣極為在意。此硯為歙石,作平板式,滿布金星,底羅紋如粼粼水波。硯匣中帖有楊文瑩手書紙條,上以墨朱兩次題記,亦可見對此硯之重視。配紅木硯盒。
2025西泠春拍
Lot3803
周夢坡舊藏,周世逑銘杜少陵像圓形端硯
銘文:1. 杜少陵先生小像。
印文:耐安
2. 西川秋次先生回國,敬以先大父所藏杜少陵象硯贈行,兼志不忘。中國民國三十八年三月九日。周世逑。
鑒藏印: 夢坡心賞
徑12.6×1.8cm
RMB: 100,000-200,000
出 版
1. 《夢坡室藏硯》,民國間手拓本。
2. 《說硯》P1307,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4年。
3. 《春秋亭藏硯集·會心處》P314-321,西泠印社出版社,2020年。
配紅木硯盒。
銘者簡介
周世逑(1913~1997),原籍浙江吳興(今湖州南潯),出生于上海。周慶云之孫。管理學、政治學、行政學界著名學者。1936年畢業于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并在國外獲得公共行政學博士學位。1982年擔任全國首期政治學講習班行政管理課程主講教師,1988年任中國行政管理學會首屆學術顧問。著有《行政管理》《中國大百科全書·政治卷》行政學部分。
藏家簡介
周慶云(1864~1933),字景星,別號夢坡,室名息園、夢坡室,浙江吳興(今湖州南潯)人。秀才出身。工書法、繪畫 、詩詞,書法尤以小楷精到,一生收藏書畫、金石、古器頗豐,所藏硯臺亦佳。
2025西泠春拍
Lot3781
清 · 顧莼銘日月合璧長方淌池端硯
銘文:1. 此硯色澤云英水液,洵金聲而玉德,是為日月之合璧。嘉慶二十年乙亥。南雅。
印文:顧莼
2. 竹秀野堂十硯齋。
14.5×9.9×1.6cm
RMB: 20,000-50,000
硯為端石,形制方素,簡潔清雅,石色清灰,溫潤細膩,開淌池,硯背淺開覆手,硯堂硯背各有大小眼二顆,觸手生暈,乃文房之佳品。硯背下處有文物退賠編號。配漆盒。
銘者簡介
顧莼(1765~1832),字希翰,一字吳羹,號南雅,晚號息廬,江蘇吳縣(今蘇州)人。官吏、學者。嘉慶七年(1802)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累官至通政司副使。善詩文,兼工書畫。
2025西泠春拍
Lot3773
清 · 吳靜庵銘吳字長方端硯
銘文: 康熙丁亥年秋月選制。端州別駕靜庵識。
印文:吳氏
16.2×10.6×2.9cm
RMB: 20,000-30,000
硯以端石所制,長方,正面以陽文雕成一變形“吳”字,上部“口”處下凹為硯池,下部“天”字兩腳下垂環成硯堂,制作考究,創意獨特。石色紫,質地純凈,硯堂處可見大片蕉葉白,細潤發墨,為端石上品。配紫檀木硯盒。
銘者簡介
吳靜庵[清],吳洪裕侄,吳洪裕曾藏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臨終令家人焚之殉葬,為吳靜庵從火中救出。
2025西泠春拍
Lot3780
清 · 彭元瑞銘長方淌池自用端硯
銘文: 知圣道齋校書硯。
印文:元瑞
17.5×10.8×2.8cm
RMB: 30,000-50,000
出 版
1. 《雕蟲小記》P114,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年。
2. 《古硯品錄》P192,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年。
硯為端石,長方,開淌池,留闊邊,線條圓渾挺拔。石色紫,質地堅潤,硯堂處可見蕉葉白及青花、火捺、翡翠斑等石品,為端石上品。知圣道齋為彭元瑞藏書處,此硯為其自用之物。
銘者簡介
彭元瑞(1731~1803),字輯五、云楣,號身云居士,江西南昌人。彭廷訓子。乾隆二十二年進士,授編修。歷禮、兵、吏、戶、工部尚書,乾隆五十五年由吏部尚書授協辦大學士。嘉慶八年退休,加太子太保,謚“文勤”。精書法、目錄學,富藏書,著有《經世藁》《知圣道齋跋尾》《知圣道齋讀書跋》等。
2025西泠春拍
Lot3867
清 · 盛支焯藏長方云月端硯
銘文: 菊畦藏硯。
硯箱銘文: 云月硯。
21×14.2×3.4cm
RMB: 30,000-50,000
硯為端溪佳石所制,長方,正面磨平,上部有明媚石眼一枚,燦爛如明月在空。硯背雕云紋,雕刻文雅,與正面之石眼呼應,故題名曰云月硯。配紫檀木硯盒及硯箱。
藏家簡介
盛支焯(1684~1762),字賁園,晚號菊畦,秀水 (今嘉興)人。盛楓子。雍正元年舉人,歷任廣西貴縣、天保、河南葉縣等縣知縣。晚年致力考古訂訛,嘗手輯小冊曰《備忘》。父撰《征獻錄》,未竟而沒,支焯補苴參校,用心垂三十年而成書。有詩文制藝稿若干卷。
2025西泠春拍
Lot3806
清 · 許均銘、顧二娘作月儀硯
銘文:1. 端溪璞玉夜珠色,探向驪龍頷下得。吳趨孀女女媧手,煉石如泥工剪刻。蚌形琢出月初圓,秋水澄江練一幅。案旁亦有玉蟾蜍,對此垂涎敢吞蝕。鏤肝刻腎玉川子,箋奏天公枉費墨。何如研露寫烏絲,翠袖佳人勤拂拭。壬寅九月九日,雪村居士題。
印文:許均
2. 晴川容我讀齋汪氏珍藏。奉賢袁瓚代隸。
印文:廉叔
款識: 吳門顧二娘造
硯盒銘文: 澄江初月 吳門顧二娘造 晴川汪氏珍藏
20×13.1×2.7cm
RMB: 80,000-120,000
銘文著錄
1. 《說硯》P349,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4年。
2. 《三老硯事考》P126,文化藝術出版社。
出 版
《春秋亭藏硯集 · 會心處》P70-77,西泠印社出版社,2020年。
配紅木硯盒。
銘者簡介
1.許均[清],字叔調,號雪村居士。福建侯官人,康熙戊戌進士,授庶吉士,改部屬,以禮部祠祭司郎中奉使江南。
2. 袁瓚[清],字廉叔,江蘇奉賢人,拔貢,直隸州州判,曾任來鳳知縣,光緒二年(1876)以同知銜署任黃梅知縣。光緒二年編著《黃梅縣志》。
作者簡介
顧二娘[清],姓鄒氏,琢硯名家,江蘇吳門人,約活躍于康熙晚期至雍正年間。顧二娘夫公為順治年間姑蘇城制硯名家顧德麟。顧德麟將技藝傳與其子顧啟明,惜啟明早逝,只好由顧二娘繼承。顧二娘沿襲顧德麟刻硯之古雅,再揉合了纖巧、雅致的風格,所刻之硯臺,以三至五寸之小品硯臺為多。
2025西泠春拍
Lot3776
程頌萬為程康銘,王福庵書陳在鼎刻,
清 · 圓形端石墨海
銘文: 此蜀士顧印伯之硯,溈寧程康傳之。校刻其詩,不忘其師。允鐫其辭,藏石可稽,用副于九嶷峨眉。壬申七月,十發翁為十七侄穆庵銘,王褆篆,陳在鼎刻。
徑15.7×4.1cm
RMB: 60,000-80,000
端石墨海,為硯中最為實用器型之一。硯側有王福庵篆書銘文,文字為程頌萬為其侄程康撰,據銘文可知此硯原為顧印伯所有,程康為顧印伯弟子,曾為顧刊刻詩集,藏老師舊物,亦為紀念。配紅木天地蓋及舊桐木盒。
銘者簡介
程頌萬 (1865~1932),字子大,一字鹿川,號十發居士,湖南寧鄉人。少有文才,善應對 ,喜研詞章。平生喜作詩詞并擅長書法,篆、隸、楷均精。晚年曾寓居上海,與陳夔龍、陳曾壽、余肈康、陳三立、夏敬觀、瞿鴻禨、俞壽璋、俞萊山、朱祖謀等交善。
書者簡介
王禔(1880~1960),初名壽祺,更名禔,號福廠,七十后號持默老人,浙江杭州人。精訓詁、詞章、金石、書畫之學,工篆刻,時與吳昌碩、趙叔孺有并美之譽,為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生前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浙江省文史館館員。
上款人簡介程康[近現代],字穆庵,湖南寧鄉人。詩人、篆刻家,近代著名詩人和書法家顧印伯弟子。程千帆父。程頌萬侄。
藏家簡介
顧印愚(1855~1913),字印伯,一字蔗孫,號所持,四川雙流人。歷任湖北漢陽令、武昌通判等職。書法晉唐,為時所重,書畫多小品,精雅過人,有“斗方名士”之譽。
2025西泠春拍
Lot3842
明 · 雙鳳池長方端硯
木盒銘文: 鳳池硯。
硯盒鈐印:貫山
19.1×12.3×4.3cm
RMB: 100,000-200,000
出 版
1. 《中國硯鑒賞》P32-P33,玉川堂,1975年。
2. 《中國の名硯》P75,五島美術館,1977年。
3. 《觀硯錄》P56-57,硯石研究會,1975年。
4. 《古名硯鑒賞》P90-91,秋山書店,1980年。
5. 《硯臺》第97硯,楠文夫著,株式會社美術出版社,1998年。
6. 《文房至寶》,楠文夫著,河出書房新社,2013年。
1.阪東貫山舊藏。
2.配漆盒及舊木盒。
藏家簡介
阪東貫山(1887~1967),號晴舉、貫山,生于德島,為日本書畫大家,曾與吳昌碩、王一亭、狄平子等往從過密,亦為著名的硯臺收藏家,有日本近代硯學第一大家之稱。曾著有《支那古硯の研究》。
2025西泠春拍
Lot3843
小野鐘山銘 清 · 紅絲石仔石天然硯
硯盒銘文: 黑山之珍。鐘山銘。
硯箱題字: 天然泗州石硯。此是山東黑山紅絲石之屬,而其出極而古,天成不雕不琢,自為幾案上之佳玩矣。丁丑春日題且志眼福。研生。
鈐印:研云山房 小野鷹
11.1×7.2×2.7cm
RMB: 40,000-60,000
出 版
1. 《中國硯入門》P81,玉川堂,1974年。
2. 《中國硯鑒賞》P50-51,玉川堂,1975年。
3. 《觀硯錄》P252-253,硯石研究會,1975年。
小野鐘山舊藏,于紅木天蓋上刻銘曰黑山之珍。其外有小野鐘山題木硯箱。
2025西泠春拍
Lot3844
明 · 百寶嵌魁星點斗圓形木硯
徑9.8×2.6(連蓋)cm
RMB: 120,000-180,000
硯為木質髹漆,圓形,形體小巧,環形石渠池,蓋百寶嵌魁星點斗,魁星原指北斗星,《史記》曰:“魁,斗第一星也”。魁亦有第一的意思,“魁星點斗,獨占鰲頭”是舊時對高中科舉狀元的美稱。魁星作為賜科試第一的神靈,被人們尊稱為文運之神,為古代常見的吉慶圖案。
2025西泠春拍
Lot3892
清 · 沈葆楨藏,胡銘生敬贈款藏煙套墨
尺寸不一 重量不一
RMB: 40,000-60,000
1 沈葆楨舊藏,委托人直接得自其家屬。
2. 原裝楠木盒,蓋題:“藏煙”,“龍生先生惠存,胡銘生敬贈”。
3. 集錦墨,是制墨家按一定的主題設計制作而成的,由形式不同、圖案各異的墨錠組成的套墨。此套集錦墨為一函四篋裝,每篋四錠,共十六錠,俱為曹素功制作。墨一面書吉語,如“位并三公”、“五德全備”、“萬年有道”等,另一面繪圖并題畫名,內容亦以吉祥富貴為主題,如“世掌絲綸”、“代代公侯”、“金榜題名”等。繪本皆是吉生寫,國賓刊。其中一錠有“乙丑”(1875)年款,其余亦應為同時期作品。此套集錦墨質地堅細,鐫刻精美,圖畫生動,造型多樣,且難得的是未有散佚,頗可賞玩。
藏家簡介
沈葆楨(1820~1879),原名振宗,字翰宇,號幼丹,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中國近代造船、航運、海軍建設事業的奠基人之一。道光二十七年(1847)進士。歷任翰林編修、九江知府、江西巡撫、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等職。林則徐女婿。
2025西泠春拍
Lot3895
清乾隆 · 御制詠墨詩墨
徑8.8cm 高1.6cm 重123g
RMB: 60,000-80,000
墨呈圓形,正面中心以金粉作隸書“御制詠墨詩”,兩邊雙龍戲珠,布局對稱嚴謹,模印精細,背面以云蝠紋為鋪陳,中有金邊墨字楷書“養性殿藏墨、乾隆年制”款識,書法工整。
另附帶漆盒,黑地,其上彩繪朵朵祥云及戲珠金龍兩條,中間書“御制”二字。養性殿位于寧壽宮后的養性門內。為寧壽宮后寢主體建筑之一。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仿內廷養心殿建造,體量略小,平面布局特殊。內辟西暖閣墨云室,此室就因畢沅進呈的一方雕刻云紋的古墨而得名。
參 閱
1. 郭恩賡《知白齋墨譜》二零零六年影印本(一九二零年原本);
2. 《墨譜集成》第三卷第464—468頁。
2025西泠春拍
Lot3896
明 · 百字萬壽圖墨
徑14.8cm 高2.6cm 重413g
RMB: 50,000-80,000
出 版
《唐墨名品集成》P137,宇野雪村著,日本講談社,1976年。
墨正圓形,高緣闊邊,一面書“百子圖”,另面書“萬壽圖”,俱陰識填青,百子萬壽為中國經典吉祥題材,寓有長春百子之吉祥寓意,墨的一面墨的一面飾各體篆書“壽”子,另面模印神態各異的兒童在無憂無慮地嬉戲玩耍,體態萬端,洋溢著一派歡樂的氣氛,畫面構圖飽滿,繁而不亂,人物刻畫生動細膩。此品墨體碩大,氣勢撼人,為扶桑國藏墨重要出版物《唐墨名品集成》著錄原物,十分難得。
說明|本文為詩意生活美學編撰,僅限交流學習,不做商用,感謝原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