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陜西西安白鹿倉景區15元面條僅4根,剛能遮住碗底的事件被網友曝光后,引起人們的持續關注,相關涉事商戶也因此受到了相應的懲罰。前不久我記錄下廣西賀州黃姚古鎮,一碗足夠吃撐肚子的面條只需要10元的文章就收到網友的一致好評,但也有人提出了另一個觀點:想要吃這碗面,首先購買不菲的門票,綜合起來,這碗面其實也不便宜。那今天就給大家講述另一碗面,每人25元任吃,面條筋斗,牦牛骨湯底。
喜歡旅行,喜歡自駕的人對214、318等進藏線路一點都不陌生,雖然這里的地質條件多變,但沿途豐富的人文及自然資源永遠都阻止不了人們行走的步伐,有人說它是人一輩子必走的線路,可以陶滌心靈,是朝圣旅途。
214滇藏線是絕大部分自駕愛好者進藏的第一條線路,這條線路幾乎囊括了云南、藏南最美的風景線,沿途是古代著名茶馬古道,3000米左右的海拔高度,也能適合絕大部分旅行愛好者的身體狀況。
由云南麗江出發,沿著214國道一路北上,經過了醉美的香格里拉后,來到了芒康縣城,這是很多入藏旅行者們的補給點,同時也意味著離開了云南境,踏進了西藏這片神秘的土地。
“芒康鹽井千年古鹽田”位于境內瀾滄江東西兩岸,是我國唯一保持完整最原始手工曬鹽方式的地方。今天,來到芒康,一眼望去,很多當地人直接將自家的藏式土掌房房頂改成了曬鹽場。
經過多年的傳播,今日的“芒康鹽井千年古鹽田”是滇藏線上必駐留打卡的地方,可惜那次我路過時,縣城通往鹽井的道路被山洪沖垮,只能在縣城的“西藏鹽井歷史文化展覽館”汲取一些鹽井知識。
隨著進藏熱度的持續攀升,曾經一家路邊小面館也開始漸為人知,更隨著《遠方的家》、《舌尖上的中國》、《走進西藏》、《美食主張》等欄目的傳播成為“藏區第一面”,路過芒康,就必須來這里嘗上一口面:佳加面。
服務人員非常熱情,又唱又跳,用藏族人民特有的方式歡迎每一個入店的客人。部分第一次入藏的旅友,平時習慣了大城市的拘謹,對眼前的這種場景有點不知所措,有人留言:我就吃碗面,幾個大姐姐一直在旁邊又唱又跳的,說實話挺尷尬的......
“佳加面”原來叫“一口面”,因一碗的分量也就大約一口左右,面條筋斗,湯底是牦牛骨、肉,輔以當地特有的3種配料,至今有近千年歷史。“佳加面”取自“加、加······”的諧音,意思是客人吃完一碗,主人會邀請客人繼續添加,以示熱情。
雖然名氣漸盛,但25元一人的價格已保持多年不變,主人家高亢的歌聲,熱情的服務讓你路途的疲憊在此刻悄然散去,一不小心,才發現你今天的食量大大超過了以前的任何時候。
吃一碗面,從框里取出一顆石子,直到撐著了,再數數自己這次一共吃了幾碗,這其實也就是“佳加面”的一種樂趣,絕大部分人都在20碗左右,這位兄臺一下子就吃下31碗,成了群里的佼佼者。
“147”這個記錄看來這幾年一直沒有被刷新過,據說店家有個獎勵制度:誰打破了這個記錄,男的可以帶走一個卓瑪(姑娘),女的可以帶走一個扎西(男孩),還可以牽走60頭牦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