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起落沉浮,江湖風云變幻。國羽在三大團體賽事全面開花,安賽龍打破魔咒,終于有勇氣回首望一望和桃田走過的這些年。
老將的恩怨情仇還在上演,新人的少年意氣也在迸發。奧運之后的故事依然精彩,只是身為國羽隊長的鄭思維卻沒有在這個風起云涌的階段留下自己的身影。至少在兩年以前,是我們所不能預料的。
于暗處生長
在里約奧運結束后,國羽正式進入一個換代過渡的時期,黃金一代最后的光芒為我們取得了兩塊奧運金牌,但仍然難掩老將已老,新人年輕的所謂“青黃不接”的局勢。
從一個縱橫天下的霸主,變成走上復興之路的追趕者,這種落差,其實無論是對于國羽本身還是國羽球迷而言,都是一段帶有暗色的歲月。
黃金一代之后,新人都在這樣的光環下背負著期待成長,每每被拿來與林丹、傅海峰、李雪芮等人比較。嘗過失敗的苦澀和不達眾人期望而招致的種種輿論譴責乃至謾罵。最終有人隕落凋零,也有人迎風怒放。而鄭思維,是這其中熠熠生輝的盛開。
雅思=混雙
相對于其他項目的青黃不接,在混雙上國羽保持了很好的延續。雅思之前,魯凱、黃雅瓊,鄭思維、陳清晨在世界羽壇就已經是很有競爭力的混雙強檔。
而在拆隊以后,雅思、黃鴨則是產生了更為奇妙的化學反應,作為國羽雙保險幾乎壟斷了混雙項目,即便有喬丹、渡邊等強手沖擊依然沒能在大賽上對其形成絕對阻礙。
無可否認的是,在東京奧運周期之內,雅思就是混雙最閃耀的那顆星,他們似乎在告訴羽壇:“混雙該這么打!”。這一期間,世錦賽、全英賽、總決賽、亞運會、蘇杯乃至于湯杯的冠軍頭銜,鄭思維都已經握在手中,更不論其他大小公開賽的無數桂冠。
第三代新式混雙
在我的認知里面,國羽混雙大約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以如今的羽協主席張軍為代表重炮型混雙,女生主攻網前做球,男選手一錘定音。江湖遂有“張一板”的稱號。實際上這種理念在大多業余賽場仍然是主流。
(張軍精彩一球)
第二種則是以張楠為典型的控球線路混雙,在這種打法中多拍相持中尋找得分點是男選手最重要的能力,且對女選手在中前場也有更為嚴苛的要求。
鄭思維則是第三種,以快速連貫的壓迫性打法大殺四方的新式混雙。這種模式節奏明顯加快,不僅要求男選手要有近乎與男雙的拼搶和連貫能力,同時也對女選手的反應要求更高。
(鄭思維2019集錦)
這三種模式并不存在誰優誰劣,目前喬丹可能更接近第一代混雙特點,陳炳順則和第二代相似,甚至還有渡邊這種接發上網讓東野殺球輪轉的有悖于常理的模式存在。
但無疑,鄭思維以自己號稱“腰王”的變態身體素質,和快速連貫的能力,在混雙上另辟蹊徑,并且獲得成功。這也是一向打法偏向保守穩定的國羽所展現的新鮮活力和與時俱進的“ 創新思維 ”。
燃命打法可取么?
也正是這種極度依賴于身體素質的打法,被網友稱為“燃命打法”!相當一部分言論認為,這種打法不能長久穩定。
而東奧錯失冠軍,手腕的傷病,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
但我記得排球少年中烏養教練,曾評價向陽的一句話:“ 對于小個子的向陽來說,就只能不斷向上跳了! ”
鄭思維官方1米74的身高,在如今的國羽毛男隊已經是最低一檔,再把時間向前推移幾年,在羽毛球“高大上”的選材意識更濃烈的時候,他就是有燃命的能力也不一定有燃命的機會。
遍數歷史,薛松有屠龍之勇,囿于傷病,鮑春來曾和林丹雙子而立,也因為傷病止步不前。強如李宗偉,也因為癌癥而停下了自己的腳步,更不論那些被頂級選手壓制,無法突破重圍而黯然退場的運動員。
如今盛名已久的鄭思維,在2016年也是一個在湯杯淘汰賽輸掉關鍵男雙,在蘇杯混雙連輸兩場的的需要證明自己的小將。
而他能夠在傳統選材下并不占優勢的身高條件下,達到今日的成就,不僅證明自己,更是在羽壇歷史上留下了一筆,所依靠的不二法門,正是那一次次不斷跳躍不斷加速不斷飛翔的燃命能力!
即便他真的不能長久的盛開,亦不會辜負此刻的綻放。
鄭思維輸球和真正的雙保險
奧運周期所向披靡,卻在最后奧運決賽失利,并在隨后的全運會同樣告負。但他輸給的對手不是別人,正是黃鴨,如果雅思輸球,我們還能接受并從中看到積極的意義的話。那這個對手,一定是黃鴨。
看球多的人球友應該知道,國羽每代培養的都是追求雙子星。甚至在以前奧運席位有三席的時候,強調的是“集團優勢”!
但什么是真正的雙子星,以林丹為例,其實在他這一時期并沒有成功培養出雙保險。每每在決賽,他都面對李宗偉的挑戰。但這一瑕疵被林丹的強大和一批和林丹差距大卻對外國運動員仍然有壓制的掃雷強手所彌補。到了諶龍這一問題就逐漸顯現,當狀態不好的石宇奇不能有效的給對手以威脅時,諶龍的奪冠之路就更為艱難。
而雅思和黃鴨的雙保險問題在于,黃鴨有一戰群雄的能力,卻始終被雅思的光芒掩蓋,兩隊之間巨大的戰績差異,從長遠來看并不利于黃鴨的發展,久而久之,當雅思狀態不好時,黃鴨或許并不能有想象中的良好狀態橫掃千軍。
所以奧運這一戰鄭思維失利的積極意義在于,黃鴨從長久的堅持中獲得了突破。并從全運的再次獲勝,和雅思之間達到了一個心理上的互相交替,一個奧運冠軍,一個世錦賽冠軍,兩者都還有追求,互有勝負更是雙保險最好的一種良性循環。
鳳凰斂羽,展翅九天
全運之后,雅思就進入了休整狀態,我在杭州常收到鄭思維和黃雅瓊來參加活動,和高手表演的消息。雖然每次都因為時機不對錯過,但從視頻中也看得出來他們的放松調整心態。
24歲的鄭思維更是“私定終身”,贏得了人生路上又一個階段性勝利。
東奧的失利,不足以支撐雅思下滑的論斷,勝敗兵家之常事。同時雅思在東京周期不僅在大小賽捍衛混雙榮譽,更是在東奧順利完成會師,讓混雙決賽成為大家看球最輕松愉快的一個項目。
盡管巴黎奧運之時,黃雅瓊將要年近30,而鄭思維將要到27,曾經的小將要搖身一變為“老將”繼續追夢。
(不斷起飛的鄭思維)
我仍然相信,這個曾經在我們所注視的賽場上起飛的男人,此刻的休整是斂收自己的羽翼,來日展翅九天,必將會在羽壇的天空,用鄭思維三個字,掀起新的風浪.......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