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他汀”類藥物升高血糖、增加新發(fā)糖尿病的風險,有些人就擔心了,別到時候高血壓、冠心病沒治好,卻得上糖尿病了。
于是,他汀藥也不敢吃了。
要說“他汀類藥物升高血糖、增加新發(fā)糖尿病風險”,這話可不是空穴來風。
近年來的研究確實發(fā)現他汀類藥物有升高血糖、增加新發(fā)糖尿病的風險。
而且,這種不良反應屬于他汀類藥物的“類效應”,就是不同的他汀這類藥物共同存在的不良反應。
可是,事情并不是這么簡單的。
關于他汀類藥物升高血糖、增加新發(fā)糖尿病風險的研究,有這么一些發(fā)現。
- 發(fā)病的情況
研究發(fā)現,他汀類藥物治療255例患者4年,會增加1例新發(fā)糖尿病人,而且風險主要在于老年人。所以發(fā)生率還是很低的,并且與年齡有關。
- 發(fā)病原因,也就是他汀類藥物為什么會升高血糖、增加糖尿病發(fā)病?
研究認為,可能和他汀藥物在降低膽固醇的過程中,影響到胰島素的釋放和減少細胞攝取葡萄糖有關。
可是,問題也來了。心血管病人、“三高”患者發(fā)生糖尿病,很多是和自身情況有關的。很多患者本身就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所以,研究也發(fā)現,在有多個糖尿病危險因素的患者,在有代謝綜合征、肥胖、血糖升高的患者,服用他汀后發(fā)生糖尿病的風險增高。
因此,有些患者服用他汀類藥物后發(fā)生糖尿病,還不能就簡單歸因于服藥,是和自身的相關危險因素有關的。
- 發(fā)生糖尿病的風險高低和他汀藥物的劑量有關
有研究發(fā)現,服用大劑量的他汀,就會明顯增加糖尿病的發(fā)病。比如阿托伐他汀每天10mg,會增加糖尿病風險4%,如果吃到每天80mg,就會增加糖尿病風險到15%;瑞舒伐他汀每天10mg,增加糖尿病風險11%,如果吃到每天20mg,就會增加糖尿病風險25%。這些大劑量都是超出我國人群日常服用的劑量的。
- 發(fā)生糖尿病的風險高低和他汀的品種也有關系
研究發(fā)現,普伐他汀、匹伐他汀引起血糖升高、增加新發(fā)糖尿病的風險比較低。
- 最重要的一點,和他汀類藥物引起血糖升高、增加新發(fā)糖尿病的風險相比,他汀類藥物防治心血管病的獲益遠大于風險。
也就是說,服用他汀藥明顯的利大于弊。
統(tǒng)計下來的結果,在每治療255例增加1例新發(fā)糖尿病的同時,可以避免5.4例患者死于冠心病或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還會減少大約相同數量的中風和冠狀動脈再血管化(放支架,搭橋)。這樣算下來,獲益和風險的比值是9:1,獲益遠遠大于風險。
盡管服用他汀藥物會增加新發(fā)糖尿病風險,但是從防治心血管病來說,獲益大,應該吃。
糖尿病人是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癥。糖尿病人要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也是要吃他汀的。
而且研究發(fā)現,糖尿病人服用他汀藥物,也有改善動脈粥樣硬化、保護心肌的作用。因此,他汀類藥物也是糖尿病人的常用藥物。
要減少、避免他汀藥物升高血糖的不良反應,我們可以這樣做。
- 改善生活方式,減少糖尿病的危險因素
比如控制飲食、降低體重,增加運動等。
- 避免大劑量服用他汀
我國對于降膽固醇治療,主張中等強度的他汀,也就相當于他汀藥物的常規(guī)日劑量。如果單一他汀不達標,還可以加服抑制腸道膽固醇吸收的“麥布”藥物,依折麥布、海博麥布。再不行,還有降膽固醇的針劑,如依洛尤單抗、阿利西尤單抗,降膽固醇的作用是很強的(冠心病人,降膽固醇治療達標“四步走”)。
- 可以選用對血糖影響比較小的他汀藥物
臨床研究中,發(fā)現匹伐他汀、普伐他汀升高血糖的不良反應少,可以根據患者情況選用。
- 注意監(jiān)測
對于心血管病患者,對于心血管高危患者,像高血壓患者,是要篩查糖尿病的。在服用他汀的過程中,也要注意監(jiān)測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因為這些患者本身就容易合并糖尿病,并且是可以先后發(fā)病的。治療過程中注意監(jiān)測,就可以早發(fā)現、早治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