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號消息 記者項俊平 武漢報道 在長時間極端高溫干旱的天氣下,去年榮獲首屆“江城優米”品鑒會金獎第一名的華夏香絲,能否經受住這場嚴酷的“大烤驗”,廣受業界的關注。
9月16日,武漢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黃陂區農技推廣站等有關專家和14家黃陂區種糧專業合作社(大戶)負責人前往位于黃陂孟巷村的“湖北農業科技‘五五’工程示范基地”,一探究竟。
放眼望去,200多畝連片的華夏香絲“顏值金黃”、“身材勻稱”。沉甸甸的稻穗在暖風的吹拂下,像一個少女,低著頭,露出幾分成熟的嬌羞。
“看這長勢,我估計畝產至少在1100斤以上。”
“我覺得干谷畝產應該在1200斤以上,有沒有人敢跟我打賭。”
“你信不信,看這結實率,畝產應該在1400斤左右。”專家和專業合作社代表或數稻穗的實粒,或算有效穗,或測千粒重,紛紛作出自己的預判。
“根據水稻的長勢和我的經驗,干谷畝產應該在1200斤左右。” 孟巷村基地的經營者、武漢市黃陂區開源惠農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孟凡焱預測道。
據孟凡焱介紹,他已經連續三年種植華夏香絲,每斤的稻谷要比其它的品種多賣出三毛錢左右。
“我熟悉的一個種糧大戶,去年種了700多畝華夏香絲,全部加工成大米,以每斤九塊錢的價格銷售一空。”受此啟發,孟凡焱今年準備把200多畝的華夏香絲全部加工成大米,開始打造自己的大米品牌。
因為有了這個“小算盤”,孟凡焱格外用心。今年,他在游艾青、黃見良、鄭洪林、曹鵬、姜正軍、周雷、梅建幸、孫振東等專家團隊的指導下,于6月8日采取無人機進行水稻直播,并主施畜禽糞肥和“減氮補鉀補硅”配方肥。肥料和農藥使用量減少20%,畝節本增效350元左右。
眼見顯然為實,但不能為據。最后采取現場取樣測產,結果華夏香絲實測畝產濕谷1404斤,按88%折算,平均畝產干谷1235斤,以訂單價1.6元/斤計,畝收益1976元。
專家、合作社代表一致認為,在長時間極端高溫干旱的天氣下,華夏香絲能有如此優異的大田表現,再次證明了“冠軍”品種的高產、多抗和廣適性。
據介紹,華夏香絲,歷經8年試驗選育,去年通過品種審定,米質國標一級,是20年來湖北審定的第一個長粒香稻品種。因為它高產、米優、飯香,2021年在武漢、黃岡、荊門稻米品鑒會上,華夏香絲連奪三冠。去年,示范種植將近7萬畝。今年種植面積超30萬畝,畝均增加收益200元,將為農民增收6000萬元。
目前,圍繞華夏香絲,包括湖北、江西、河南、安徽、貴州在內的近200家大米加工企業、大型種植戶和種業銷售公司組建了一個“開發者聯盟”,通過上、中、下游的協作,研發優種、培育優稻,生產優米,進一步粗壯和綿長華夏香絲全產業鏈。
武漢華之夏種業有限公司的目標是:“經過3年努力,力爭華夏香絲種植面積超100萬畝,農民年增收3億元,米企盈利超15億元。”
武漢市農業推廣中心專家表示,為提升武漢市稻米種植的效益,市農業農村局于2021年舉辦了“江城優米”品鑒會,評優米、搭平臺,打造武漢都市農業優質米品牌。去年進入“江城優米”品鑒會前10名的華夏香絲、美揚占、19香、潤豐香占、珈禾102、巨兩優68、粳香優12、龍兩優月牙絲苗、邦兩優香占和紅香優絲苗等品種深受農民的歡迎,今年的推廣面積普遍實現倍增。華夏香絲、美揚占等品種甚至出現四倍、百倍的增長。以“華夏香絲”為代表的武漢水稻行業開始從“種子芯片”向“種子品牌”、“訂單農業”和“大米品牌”的華麗轉身,有望破解本土種子企業缺乏核心競爭“芯片”、大米加工企業缺乏優質大米品牌、種植企業豐產不豐收和消費者想吃上好米的全產業鏈困局。(項俊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