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是粉紅色的?
秋分之日三連休,我去了一趟東北提前感受藝術之秋。沒想到是一場超越地域和時間的大型回憶之旅。
乘坐東北新干線到新青森,轉乘在來線JR奧羽本線,在弘前下車。一出檢票口就看到標志的大蘋果旁,候車室津輕lounge一片熒光粉紅。
迎接我的最先是藝術家原高史的藝術項目
#原高史 〈AOMORI MAPPINK MEMORY 「記憶の未來」〉
2022年9月14日―11月13日
弘南線的藝術列車與巖木山
展覽項目還包括一節粉紅列車,馳騁在在弘前站和黑石站之間的弘南線上,沿線主要車站都帶有“粉紅濾鏡”般的裝置,并循環播放30名當地居民訪談影像。
觀眾不但可以在2020年開放的弘前當代美術館看到本展集大成的影像和資料,還可以透過粉紅,用自己的五感來感受美好回憶,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
#aomorimappink
#粉紅色的大笨象
在 "MAPPINK TIME MACHINE"的關鍵詞下,該項目使用了亮粉色的主題顏色,讓人想起在青森氣候中孕育的激情,這里有有聞名全國的睡魔節、產量第一的蘋果,粉紅色是蘋果花蕾的顏色。
JR弘前站的津輕lounge
無論是白日還是夜晚,項目所在的列車、車站和美術館,都籠罩上了懷舊而曖昧的粉紅。通過粉紅的“濾鏡”,我現在的所感變成了未來的記憶。
實際上原高史一直把「Signs of Memory」作為個人藝術主要活動之一。這個項目通過與當地人交流獲得的 "文字"與圖片一起畫在面板上,并將歷史建筑的窗戶涂上粉紅色。
青森弘前為什么是粉色的,上面有提過是因為特產蘋果的花蕾,但對藝術家來說呢?這難道不是個人的選擇嗎?
突然跑題,我對粉色最深的印象,是 @老伯逃的QQ頭像——粉紅色的大笨象,以及他莫名其妙的故事:
“當時跟朋友一起吃煲仔飯,我們兩個人覺得里面的煲仔飯實在等太久了,而我當時剛開始用粉紅色的大笨象這個頭像,我們就開玩笑,難道里面是用粉紅色的大笨象當煲仔飯的材料嗎?”
雷切爾其實一直記成了是粉紅色的大笨象在做煲仔飯。
個人的偶然慢慢就變成個人的必然。但這些故事為什么可以變成作品,讓大眾產生共鳴?
弘南線弘前站站臺
#回憶為何是藝術
#個人的回憶如何成為藝術
兩月前,一段名為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的視頻火遍全網。即使我們不去看它是否真假和社會效應,其內容本身和形式,都是一件以個人回憶為主題制作的作品了。
有答主提到了Rachel Whiteread,她把自己的個人回憶變成更為同感的感覺和作品,傳遞和感動更多的人,看到作品即使不明所以,也能感受惘然若失的思緒在心身流動[1]。
說回原高史的〈AOMORI MAPPINK MEMORY 「記憶の未來」〉,有著長達300多分鐘的影像分布在各車站和美術館,內容都是當地30名居民的采訪。
黑石站內播放的當地居民訪談
上圖的夫婦的影像就在黑石站播放。兩人娓娓道來在黑石市開溫泉旅館的生活。最初丈夫是在東京發展并認識了妻子,后來因為母親最疼愛小兒子的他,他決定回來繼承旅館。
談話影像進入當代美術館似乎已經是“標配”,而這次影像走出美術館,回到“現地”,既是向當地居民播放他們的回憶,也是對游客介紹從弘前到平川、再到黑石的風土人情。
而粉紅列車本身會在項目結束后一直使用,繼續成為本地居民以及外來游客回憶的一部分。
藝術列車的車廂風景
愛稱為田んぼ鉄道(田園鐵道)的弘南線列車,始發于弘前市,其曾是藩政時代弘前藩的中心,至今還聳立著美麗的城墻和可愛的天守閣。
沿線的另一頭是仿佛天涯盡頭的黑石市,有著老字號酒廠和大河劇拍攝地等能讓那一代人感慨的回憶。近年年輕游客也愛來此感受這個因遠離凡囂而保留著幕末風情的小城。
黑石市小見世商店街
黑石市獨有“小見世”老街,這種可以遮雨擋雪的街道,在日本那個時代并不多見。我去的時候正好下起了小雨,此情此景讓我想起了廣東嶺南特色的騎樓。
記憶就是這樣連起來的?我突然更明白著名的鄉愁浮世繪畫師川瀨巴水[2],為何偏愛表現雨雪和黑夜了。
又想到只看文化和美學影響,30年代的爵士時代,80年代的泡沫經濟時代,已經隨著映像等個人和集體回憶的方式流傳,成為更跨越地區和時間的文化符號,不斷被重放、被引用。
黑石站候車室
有著那么多個人的和集體的回憶素材,不但藝術家可以使用,甚至人人都可以隨時回味和重新體驗。大概因為這些素材本身比現實更單純。
懷舊并不是必須親歷的,更像是對好生活的向往,good old days,是good字開頭。
#東北的地方印象
#地域藝術
人人都可以回憶的話,那為什么一些回憶會更感動一些人,而一些卻不可以呢?獨特性和多樣性何在?地域的差別可能是其中一種。
這里可以籠統被叫作日本東北,但這里連新干線都沒有,可能很難像青森和秋田那樣,成為第一次短期旅客的選擇。
但我第一次來東北就選擇了這里,因為歷女的我查到這里才是古時津輕的中心。弘前的歷史比明治時代廢藩設縣才變成青森縣首府的青森市更長、地方特色更濃厚。
日本古時的津輕風情,現在怎么能對我這個外國人產生共鳴?或許是因為大河劇《風林火山》配樂使用的津輕三味線的樂音,或許來自弘前當代美術館的開館展覽《小沢剛展 All Return》。
正是因為對2年前那次展形成的“記憶的未來”,讓我再一次來到弘前。
弘前站候車Lounge
地域興衰讓人感嘆,但那天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當代風景,是無論是車站lounge還是黑石旅游中心休息處,到處都有埋頭學習的學生。
這次藝術項目也有學生的參與。在粉紅色列車的第二節車廂里,展出了青森縣黑石高中信息設計系的9名學生(指導老師:菊谷聰先生)和原高史的研討會成果,題為 "弘南鐵路線風景2022:記憶的未來"。
藝術列車的第二節,學生的作品
通過這趟列車,通過展示的場所,通過藝術家和學生的作品,這里的人和事成為我更豐富的回憶。
沒有藝術形式的幫助,單憑故事性可以感動觀眾嗎?這和紀錄片有什麼不同?
對我來說,可能就是,如果不來到和坐在那個地方,我就沒耐心看完那些影片以及文字吧,想起我第一次看見類似的作品,是在澀谷《Inner Landscapes,Tokyo》[3]展,我當時就是帶著“為什麼我能看完那麼'無聊'的故事”的疑問看完了那個展還寫下感想的。
#aomori5artmuseum
#青森アート5館
本次項目的“門票”包括了一天的乘車券以及介紹當地場所的指南和優惠券。
我可以在游覽同時,磨練“五感”,用整個身體來體驗當地的魅力。
被染上「Signs of Memory」的弘前當代美術館
“青森五感”是青森縣的五個主要藝術機構的合作項目,通過藝術傳遞青森的魅力。該項目標志是阿拉伯數字 "5 "和代表Sense的字母 "S"的剪影。
觀眾在體驗當中不僅會受到藝術的刺激,也會受到五個設施和它們所在的"場所"的刺激。例如在本次項目中,觀眾除了可以看到被蒙上粉紅的景色、聽到當地居民的聲音,還可以聞和嘗到當地美食,用身體記住和加深對青森的興趣。
連弘前當代美術館的“看門寵物”——奈良美智的狗狗也被染上了粉色的光(等待奈良桑確認我拍攝的圖ing)(等了一個月都沒回,展覽快完先不帶圖發了,正在寫他在同館舉行的文獻展,請期待)
#鐵路宅_撮り鉄
#粉紅時光機_見立て
在有用和無用的興趣都極度發達的日本,有著撮り鉄(鐵路拍攝愛好者)。
雖然雷切爾不是撮り鉄,但也算半個鐵道宅,我不會放過任何體驗不同列車路線的機會,無論是車前展望,看車外風景,還是只是超越平日三點一線的空間移動。
乘坐這次粉紅列車,隨手一拍“津輕富士”巖木山,我覺得自己有了沃霍爾的波普妙手。
列車車廂中看到的巖木山,彷如世界名畫
無論它是否藝術,記憶是由日常和非日常組成的,日常帶來的是是日復一日的記憶加深和安心感,非日常則給人刺激、逃離或治愈的感覺。
乘坐粉紅的藝術列車,隨著每一天的時間和季節的變化而改變其印象,在過去和未來之間來回穿梭,從地方的記憶和文字中思考。
夜晚的列車更像異世界
白天和夜晚有著完全不同氣氛的列車,是一部粉紅時光機。
日語中有一個詞叫“見立”,可以翻譯成比擬,指把一個可見的東西想象成別的東西,原本用于形容浮世繪、歌舞伎和花道等傳統藝能的演繹。到現在,我認為見立て是一個需要調動觀眾自己經歷和知識的觀賞過程。
粉紅的時光機
無論是粉紅列車還是原高史給各個場所和車站安上的粉紅裝飾,都有助觀眾形成自己的“見立て”。
把這臺列車比擬成時光機,乘上它,你可以隨意想象自己身處的是過去還是未來,甚至不止是此時此地,是任何你感覺欣賞和舒適的地方和時光。
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