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預測美國選舉,因為美國的選舉規則相對透明、有很強的邏輯性、可以做數據分析。2016年和2020年美國大選我也提前半年預測對了結果,參考2020年5月寫的文章。作為超級大國,美國的選舉結果往往能深刻影響未來2年全球經濟政治走向,因此做一些前瞻性研究是很有意義的。
從最新的情況來看,共和黨丟掉了參議院,民主黨鎖定了50個席位,提前拿到了參議院的控制權。12月佐治亞州要舉行第二輪投票,民主黨贏的概率也比較大,如果屆時參議院形成51:49,那拜登對參議院的控制權將大大上升。
參議院選舉形勢圖(佐治亞州將于12月重新選舉):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過去兩年,拜登很多法案之所以在參議院受阻(比如反壟斷、減稅、寬財政等),主要是因為參議院的民主黨議員曼欽經常投反對票。作為西弗吉尼亞州的參議員,曼欽雖然是民主黨,但由于所在州對煤炭等傳統能源依賴度非常高,為了討好選民,曼欽經常在新能源等政策上跟拜登對著干。因此拜登很多關鍵法案(比如投資規模高達3.5萬億的《重建美好法案》)經常因為差了曼欽這一關鍵票、在參議院形成49:51而沒能通過。
但如果這次民主黨能在參議院拿到51個席位的話,曼欽的投票意愿就沒那么重要了。在參議院層面,拜登就可以隨心所欲出臺自己的政策,在外交、新能源、財政、基建、反壟斷、稅收等領域有更大話語權。
眾議院選舉形勢圖(共和黨目前僅拿到211個席位):
眾議院方面,盡管共和黨目前已經拿到了211個席位,還差7個席位就可以成為眾議院多數黨,但這7個席位并不好拿。
目前眾議院還有21個席位沒出結果,理論上共和黨只需拿下1/3就能贏。但問題在于,這21個席位主要集中在藍州,也就是更親近民主黨的州,比如加州、紐約州、亞利桑那、俄勒岡等。這些州有大量選票是郵寄票,我們知道,民主黨選民更喜歡采用郵寄的方式投票,因此這些還沒開完票的選區,剩余的票可能是更傾向民主黨的。
關于郵寄票的問題2年前就存在過,當時美國總統選舉剛開票的時候,特朗普氣勢如虹,數據顯示其在賓夕法尼亞、亞利桑那、威斯康星、佐治亞等搖擺州都占據上風,因此當時輿論一邊倒認為特朗普要連任。但如果仔細思考,會發現2020年有很多人投的是郵寄票,這些郵寄票大部分都是支持民主黨的,需要足夠長的時間才能清點完。因此我當時才認為特朗普的領先只是暫時的,拜登最終能贏得大選。
這次中期選舉,眾議院還有21個席位等待出結果。但如果仔細研究的話,會發現很多目前共和黨暫時領先的選區,隨著郵寄票的收集和統計,未來可能會逐漸翻藍。經過進一步研究,目前共和黨穩操勝券的只有3個席位,民主黨穩操勝券的則有8個席位,剩下10個席位勝負未知。也就是說,如果想拿到218個席位以控制眾議院,共和黨必須在剩下的10個席位中拿到4席;民主黨則必須在剩下的10個席位中拿到6席。
綜合來看,本次中期選舉共和黨控制眾議院的概率大概是60%左右,民主黨控制眾議院的概率大概是40%左右。換句話說,共和黨有40%的概率丟掉眾議院,徹底輸掉中期選舉。
今年美國面臨30年一遇的高通脹,很多美國老百姓苦不堪言,按理來說對民主黨選情有很大壓制,為什么民主黨還能在參眾兩院大放異彩呢?主要有四個原因:
1、今年最高法院推翻了《羅訴韋德案》的判決,威脅到很多婦女的墮胎權,因此很多女性選民在中期選舉投票給民主黨。
2、8月佩洛西竄訪臺灣,并安全落地。雖然這嚴重侵犯我國領土主權,但卻大大鼓舞了美國反華勢力。這些美國反華人士原本大多支持共和黨,因為覺得民主黨在對華問題上太軟弱。但佩洛西竄訪臺灣后,展現了民主黨對華強硬的一面,他們紛紛改投民主黨。
3、今年俄烏戰爭原本是共和黨拿來攻擊民主黨的重要議題,特朗普指責是因為拜登的軟弱才導致俄羅斯采取軍事冒險行為。但9月以來烏克蘭發起反攻,收復了大量失地,使俄烏議題從民主黨的扣分項變成加分項。
4、今年特朗普為了顯示其影響力,指定了很多共和黨候選人,這些候選人素質參差不齊,還鬧出性侵案件,導致很多中間選民支持民主黨。
極端情況下,如果12月民主黨贏下佐治亞州(概率70%),且民主黨拿下眾議院(概率40%),那意味著民主黨對國會的控制力會進一步上升。因為其在眾議院的話語權雖然削弱(之前是222席),但在參議院的話語權卻大幅上升(從50席變成51席,多了1個安全席位)。而且我們知道眾議院議員任期就2年,參議院議員任期則有6年,參議院還有官員提名權,很明顯控制參議院比控制眾議院重要得多。
如果是這樣的話,未來兩年可能會發生如下情況:
1、控制了參眾兩院的民主黨會更加積極推進新能源政策,打著寬財政、修基建的名義扶持新能源產業,砸錢力度從過去2年的幾千億美元飆升至未來2年的上萬億美元,各種補貼持續加碼。
2、外交上繼續反俄反中。事實上即便是共和黨控制眾議院,美國也不會削減對烏克蘭援助,說白了傳統能源企業和軍工企業是共和黨的重要票倉,俄烏持久戰帶來的高油價和武器出口是這些企業希望看到的。更不用說大量歐盟產業轉移到美國帶來的好處。別說一年援烏幾百億美元,就是一年援烏一千多億美元對美國來說也是穩賺不賠的,這比打阿富汗戰爭可劃算多了。
3、如果拜登對參議院掌控力有所上升,且守住眾議院,那未來2年拜登是有可能去搞反壟斷和加稅的,相比寬財政這才是拜登的核心經濟政策。加強對美國壟斷巨頭監管、拆分部分科技巨頭、對富人加稅,如果這一套組合拳搞下來,美國很多大公司會受到嚴重沖擊,這種沖擊也會體現在美股上。
拜登的經濟幕僚——華裔經濟學家吳修銘早就說過:“反壟斷不單是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巨型企業的存在,無論有沒有造成壟斷,都會擠壓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讓很多人被迫失業,造成嚴重社會問題。反壟斷的最終目的是要恢復競爭,保護平等。”當然,美國式的反壟斷和德國式的反壟斷有很大區別,美國更喜歡拆分壟斷企業,德國更喜歡將壟斷企業國有化。但不管怎么說,美國的大公司離挨反壟斷鐵拳的日子可能不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