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登臨山巔,就不會有一覽眾山小的胸襟!
日韓止步于16強,人家怎么想,不是我們想當然的那樣。足球越單純,承載著東西越少,輸贏就越無所謂。詳見https://c.m.163.com/news/a/HMVAIAHL0553Y00F.html?spss=newsapp&spsnuid=bs9wZOdTvyprx55e1Nj%2BWI5NsCgixMPXgrvYYvr8Ba8%3D&spsdevid=611CC055-C8F6-441C-9161-50848AF245A9&spsvid=&spsshare=wx&spsts=1669293547586&spstoken=vGJVFuAtOpTnGzrE%2Bccxlv2V0m5mxBwe6iyyFWt2UbyKKQDSzopX0LWXcsWzw8rJ
日本對陣克羅地亞,對攻和反擊都堪稱一流。缺的是一流攻擊手。如果有南美或者非洲的天才歸化球員,球隊也許就會走的更遠。
韓國對陣五星巴西,對攻就不是好戰略。在天才云集的巴西隊,一個小縫隙,就是一個絕佳反殺機會。防住,再伺機反擊,也許敗相不那么難看。
亞洲球隊對陣世界強隊,目前看,短板在技戰術和天才球員。巧婦難做無米之炊,實質上還是缺少梅西、內馬爾、姆巴佩那樣的球星。
日韓應該知道這個問題,為什么在努力培養的同時,不努力引進“外援“呢?
國際足聯對歸化球員有明確規定,首先就是該球員沒有為原有國籍的國字號球隊踢過比賽;此外還包括,球員或是出生于新國籍,或是生父生母、生祖父生祖母出生于新國籍,或是該球員在新國籍國內連續居住兩年以上。其本質上是技術移民。
日韓球隊,歸化球員不少,但都是混血兒多。單一引進的不多。
歸化球員其實屬于雙向選擇。從歸化球員軌跡來看,非洲和南美球員更愿意留在美洲和歐洲,邊生活邊踢球。而歐美的包容心態,也讓歸化球員有一種歸屬感。
亞洲球隊歸化球員不多。有外來者不適應的問題,主要應該在于亞洲球隊的民族獨立性和自主性的慣性使然。
亞洲之光日韓隊,一直以來,足球承載的東西太多。等這種承載舉重若輕的時候,足球才真正回歸。
日本隊,一直信誓旦旦要脫亞入歐,卻在世界排名20位次上,再進一步,都步履維艱。韓國隊,即使進入四強,依然是亞洲老二。
如果在乎輸贏,高薪引進幾個天才球員,再進一步,就沒有懸念。
事實是,日韓都是在國內推廣校園足球、建立完整的青少年選拔和職業聯賽體系之外,派遣大批球員進入歐洲職業聯賽。培養本土球員成為既定目標。
所以,日韓止步于16強,球迷撕心裂肺的慟哭,球員熱淚盈眶的神情,真的是“黑色星期二”了嗎?恰恰相反,比賽是比賽,輸贏不是全部。球員的明天不會變差,球迷壞心情不會持久,足球的盡頭是快樂。
球員在成長,球迷在進步,快樂足球的理念一定會更加深入人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