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瑪拉雅文化及宗教研究中心位于四川大學內,專門研究喜瑪拉雅帶國家的文化和宗教,并展覽其藝術品的四川大學喜馬拉雅文化及宗教研究中心,該建筑以傳統中國院落為靈感,創造了一個包含自然元素的現代建筑空間,將佛教精神與自然環境完美融合。
研究中心由博物館、研究中心和綜合樓三部分組成。目前,博物館和研究中心已落成,是四川大學專門研究南亞泛喜馬拉雅帶國家的文化及宗教,并對其藝術品進行展示的場所。
解題
有趣的題材、特殊的位置和不高的容積率為項目的設計提供了較好的條件,但也帶來了挑戰。
設計之初,提出了如何“適應校園環境,體現主題,創造豐富的空間,提升展游觀感”等問題。因此,通過多角度的比較和分析,建筑師找到了一個適宜的方法——以“院落”為元素來詮釋這個項目。
造院
該設計旨在將博物館和研究中心分別作為單獨體量進行組合。兩個“L”形體量與各自延伸出的圍墻相結合,還圍合出了東西兩個庭院,中間是兩個側院,共四個院落。
每個庭院都以其獨特的空間特點和景觀主題脫穎而出,并滲透到室內空間中,在有限的面積內創造出無限的空間感。
東院是博物館的入口,而西院不同——曲徑通幽,中國古典園林意境的美展現的淋漓盡致,西院自然的“柔”對比呼應東院現代的“剛”,超凡脫俗的禪意和豐富的游人體驗空間,使整個建筑社區成為一個值得探索的地方。兩個側院分別為VIP接待書房和多功能報告廳。
塑形
建筑整體造型采用基于現代詮釋的傳統坡屋頂。四川大學江安校區是中式建筑居多的校區,其起伏的坡屋頂不僅呼應了周邊的建筑環境,還以其獨特的抽象形態對四川民居的傳統坡屋頂文化符號進行了隱喻。
取意
喜馬拉雅博物館和研究中心的材料類型、色彩和質感延續了四川傳統民居用材質樸的特點,博物館的主體形態莊嚴穩重,立面設計更傾向于古城民居沿街立面虛實相生的構成手法。研究中心面朝景觀庭院,每層對采光和通風有更高的要求,借鑒了木格墻的通透性手法。
展覽
建筑和庭院之間的交叉空間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機會來設置一個有趣的觀展流線。游園即為觀展,也是設計的主旨之一。
訪客在進入博物館之前要經過一個水庭。
一層的主要功能是臨時展區和多媒體展廳,二層和三層可針對不同的主題進行固定。側庭使所有空間成為一個整體。訪客將在“L”形樓梯的引導下到達二樓,然后穿過東北角到達三樓。
在這里,以轉經筒展廊主導的公共空間氛圍驟變。在前一次參觀中伴隨自然而來的輕松明快的感覺,瞬間被一種黑暗而神秘的感官體驗所取代。這種對比營造了整個觀展序列的高潮。
參觀結束后,訪客返回一樓,可經由室外游園流線離開博物館。連接研究中心和博物館的天橋不僅提供了方便的聯系,也提供了一個休閑和俯瞰庭院的場所。
場地平面圖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立面圖
剖面圖
建筑師: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鄭勇工作室;主創建筑師:鄭勇
設計團隊:賈偉,肖迪佳,王立維,張慧東,侯余波,侯劍,董彪‘’陳艷妍,張彥,劉運娜,劉贛英,楊珂,周渝,劉漢;面積:4100平方米,年份:2016,攝影:存在建筑
--THE END--
素材來源:搜建筑
版權聲明:我們致力于版權保護,轉載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請注明。源自網絡素材無法核實出處,如有侵權,請后臺留言,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