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中國傳統工藝和面料真的是一塊寶。
比起全是化學用料、機器制作,貼個logo就賣得老貴的產品,它們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奢侈品。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這樣3個中國的好面料、好工藝。
香云紗
第一個要給大家分享的是,“一兩黃金一兩紗”的香云紗,堪稱“非遺中的香奈兒”。
誕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2008年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它是進階版的真絲,透氣和易干性一流,洗好放到架上曬1小時,就能馬上換上身。
平時大夏天,出點汗衣物就粘身,很難受對吧?而穿上香云紗,只要有風吹,衣服上的汗就會被帶走,非常清涼。
而且,香云紗比一般真絲更抗皺、耐腐,和珠寶一樣,可以代代相傳。
如果你是廣東人,不妨翻翻媽媽/奶奶的衣櫥,說不定就有一件用香云紗做的禮服/旗袍。
之前還在時尚芭莎上看到,胡一天身上穿著的上衣,也是香云紗做的。
龔琳娜在浪姐節目中,也穿上了香云紗的“戰袍”。
看到這里,想必有同學會問,這么好的面料,怎么很少在衣服中見到呢?
因為香云紗不能用機器批量生產,極度依賴人力手工,而且對氣候,濕度、溫度要求高,必須在珠三角地區才能制成。
品牌Yehuafan參加時裝周的作品
聽起來有點抽象,我來展開說說香云紗的染整工藝吧:
第一步:浸莨。
就是用薯茛汁(一種中草藥)浸染面料。
它是目前唯一用純植物染色的絲綢,坯綢用的是100%桑蠶絲。
因為薯莨本身有殺菌、防腐的功效,所以香云紗比傳統真絲壽命更長。
第二步:曬莨。(拿到戶外晾曬、固色)
這步簡直是看天吃飯,陽光過猛,或者風太干,都可能損壞胚綢。
晾曬的場所也有要求,普通水泥地不行,必須是平整的草地,有一定的水分,好讓胚綢吸濕軟化。
第三步:掃色。
晾曬會產生泡沫,為了均勻上色,需要人工一邊掃除,一邊補薯莨水。
第四步:煮莨。
這一步是去掉雜質,防止經緯線間的網眼被堵塞,影響透氣性。
需要有經驗的師傅,把它放到45~50度的薯莨水里不斷攪動翻煮。
第五步:過烏。
最后,給香云紗抹一層泥,讓泥中的鐵離子和薯莨的單寧發生化學反應。
這個對泥漿的含鐵量要求高,只有珠三角地區的泥漿符合標準。
染完后還要洗去泥巴,好有原始藝術創作的儀式感。
從自然來,又還給自然,好一個輪回。
看完染色方式,就知道香云紗為什么是雙面異色。
黑色的是接觸河泥、向陽的一面。而沒有接觸河泥的一面,始終保持來自薯莨的棕褐色。
看到這里,想必大家就理解,制作一匹香云紗,天時、地利、人和,一個都不能缺。
因為香云紗的染料是薯莨汁,薯莨只有深褐色、暗紅色和暗棕色,色彩比較單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香云紗的受眾面。
但我還是給大家找到幾個不錯的款式,感興趣的同學可以了解一下~
款式推薦
夏布(苧麻)
平時說到麻料,可能大家比較熟悉的,還是被國外貴族帶火的亞麻。
其實,在中國也有一種麻料,自古就受到皇親貴胄的喜愛,它就是苧麻。
在沒有冰箱、空調的夏天,古人會取苧麻植物的纖維,制作冰涼、清爽的衣物,簡直就是古代人的空調衫。
苧麻也因此得名“夏布”。
唐代名畫《搗練圖》
描繪仕女搗麻織布的場景
幾百年流轉變遷,一匹夏布的誕生,依舊淳樸有溫度:
第一步:剝麻。
因為苧麻膠質重,形狀也大不同,機器做不到精準剝殼,多數需要手工剝殼。
第二步:脫膠。
生苧麻需要經過“脫膠”,得到純凈的纖維,才能用來紡織。
苧麻的脫膠處理有很多,清水漂白是難度較低、污染少的一種,但也相當考驗耐心。
用清水潑苧麻,干了再潑,重復幾遍,直到麻色變白。
第三步:績麻。
把麻撕成線,撕到光滑細密的程度,就像我們的頭發絲。
第四步:種紗。
就是把線一根根穿過筘板上,很細致的功夫。
第五步:上漿。
上漿相當于給夏布加“保護膜”,減少斷裂和起毛的可能。
完成這些步驟的絲線,才能放到織布機上開始織。
之前去逛街的時候,我也試穿過好幾件苧麻的衣服,當時穿的都是半透輕薄款,毫不夸張,真的像沒穿上衣一樣。
好輕,好涼爽,就是垂感不像真絲那么強。
現在TB上面,苧麻材質的衣服也很多,因為這兩年拉尼娜現象的原因,夏天奇熱,所以品牌做麻料的衣服很多。
如果你是頂怕熱的體質,推薦試試。
款式推薦
傳統染色
介紹完機器變不來的布,接下來講講電腦畫不來的花紋,關于印染的手工藝。
蠟染、扎染、藍染……聽起來大差不差,其實側重點不一樣。
蠟染、扎染說的是手法,藍染說的是顏料。
蠟染+藍染
扎染
先來說藍染,重點是制作藍靛泥。
化學染料生產起來很快,而像藍靛泥這種天然染料,講究時間的沉淀。
藍靛泥的原料是板藍根,采摘板藍根后,把它們放到水里泡3~4天,直到色素完全溶到水中。
有經驗的手藝人,會根據自己想要的藍靛色澤,按一定的比例加入石灰催化。
手動反復攪動靛水,直到生起漂亮的靛花,之后安靜放置兩天,才會等到藍靛染料。
一般我見到植物染的面料,就知道它會比較貴。
因為它只能跟天然面料結合,工序也比較多,肯定比化學染料、人工面料更矜貴。
再來說說比較有意思的蠟染。
第一步:畫蠟。
首先要融化蜂蠟,沾蠟液在布料上繪圖案。
第二步:浸染。
蠟具有防水性,上蠟的地方就染不上色。
把繪好的布料放進藍靛染缸,就能得到藍底白花的圖案。(相當于藍染+蠟染)
第三步:退蠟。
把曬好的布放水里煮,蠟才會融化成蠟液,從布料上脫掉。
至此,一塊蠟染布才算染好了。
蠟染的工藝一般比較復雜,目前結合到時裝上,時髦度和實穿性還有待提高。
我在某寶上搜到的蠟染衣服,都比較民族風情,平時可能穿不著。
扎染是相對來說,比較常見且流行的工藝。
把布料捆起來丟進染缸,讓部分布料著色,呈現不同的花紋。
它不像電腦印花可以精準調色,手工印染,從原料調色到實際印染,都充滿著隨機性,任何一塊手工染布都不會完全相同。
現在很多服裝的扎染都做得特別好看,有種不規則藝術的朦朧美感。
像我就總感覺那些穿扎染衣服的女生,是學美術的~
款式推薦
以上就是本期慢時尚的分享啦~
很多人認為,傳統工藝和面料遲早會被淘汰,僅有少部分的人還在默默堅持。
在我看來,它們本身就具有生命力,如果能通過更現代、實用的設計,讓更多人看見和了解,也不需要太刻意吆喝,發光發熱是遲早的事。
畢竟,在這個浮躁的工業時代,沒有人能拒絕有溫度,有情感,還具有美感的創作吧?
你的觀點是怎樣的呢?歡迎跟我聊一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