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全長約1000公里的海南環島旅游公路就將全線貫通。許多人已經做好準備,屆時要去自駕走一圈,我也是這么想的。
為什么環島旅游公路如此牽動人心?從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到,相對于只有600多公里的環島高速公路和環島鐵路,1000公里的環島旅游公路真正做到了“環島”。這是海南歷史上首次有一條公路距離海岸線如此之近。
為什么海南許多河流的入海口沒有橋梁?
可能有人會奇怪,海南以海聞名,靠海吃飯,沿海岸線怎么會有不通公路的情況。原因其實很簡單,我們的道路交通建設,許多時候是以行政級別來定優先級的,縣城通達省會、鄉鎮通達縣城,這些是第一位的。
這就導致一些遠離縣城的海岸線缺少高等級公路。比如海南第二大河流昌化江,其離海岸線最近的公路橋是環島高速公路昌化江大橋,這里距離海岸線直線距離有28公里。開車從昌化江北岸的昌化鎮到南岸的四更鎮,需要一個半小時之久。
眾所周知,河流的入海口會形成大面積的沖積平原,通常土地肥沃,人口眾多。昌化江入海口也不例外,這里北岸有昌化鎮、烏烈鎮,南岸有四更鎮、三家鎮,是海南西部人口較為密集的地區之一。
昌化鎮也并非無名小鎮,這里曾是歷史上昌化郡、昌化縣的治所。1914年,昌化縣因與浙江省昌化縣同名更名為昌江縣,1964年,縣政府駐地遷至因礦而生的石碌鎮。從此,縣城遠離了昌化江,遠離了海岸線。
即便有這樣的名鎮,甚至還有著名的棋子灣加持,如果沒有環島旅游公路這樣一個契機,這里仍然沒有一座能夠直達對岸的橋梁。
如今,環島旅游公路昌化江大橋距海岸線12公里,雖然仍有點遠,但已經方便了很多。這座全長1357米的大橋,將兩岸之間的交通時間,至少縮短了一小時。
類似昌化江這樣缺少入海口橋梁的還有很多,比如儋州昌江交界的珠碧江、臨高的文瀾江等。環島旅游公路全線共架設142座橋梁,這些大大小小的橋梁,其最大的功績并不是旅游,而是讓河流兩岸的老百姓,距離近了,交往便利了,從而拉動當地經濟增長。
我們看到,南渡江的下游有海口市,三亞河的下游有三亞市,萬泉河的下游有瓊海市,作為海南第二大河流的昌化江,其下游會如何發展呢?歷史沒有給昌化江一個機遇,未來會不會給昌化江一個答案?
環島旅游公路,哪些地區受益最大?
說到對交通、對經濟的貢獻,1000公里長的環島旅游公路,對有的地區是錦上添花,對有的地區是雪中送炭,差別非常大。
我們先來看一張圖,這張圖中的黃色表示新建路段。
分市縣來看,臨高、儋州、昌江、東方的新建路段較多,海口、三亞、瓊海則基本沒有新建路段。幾個主要的新建路段我標注了文字說明,我們挨個來看一看。
臨高調樓-儋州峨蔓。從臨高縣最北端的臨高角到儋州市最北端的兵馬角,橫跨調樓鎮、新盈鎮、光村鎮、木棠鎮、峨蔓鎮等5個鎮,這里岸線曲折,海灣密布,上天賜予了諸多美麗的海灘和漁港,但卻一直沒有一條沿海公路。
或許,正因為沒有路,該地區一直在海南環島岸線中屬于相對落后的區域。從前,這里的人們要去探親訪友,就如同詩里的光景一般——“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如今,開車(騎車)就可以隨時約。相對于幾年才來一次的游客,日常使用這條路的他們,無疑是環島旅游公路的最大受益者。
同時,環新英灣自貿港新城的建設,彌補了該地區沒有縣城的不足,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提速。在這里,環島旅游公路也變得與眾不同,一條環灣支線(上圖未標注)被加了進來,支線+主線繞新英灣一圈正好42公里多,與馬拉松賽道的長度相同,建設方稱,這是“海南首條兼顧城市開發和全馬賽道”的公路。
儋州排浦-昌江昌化。該路段與調樓峨蔓段類似,由于跨市縣,并且遠離縣城,交通現狀較為落后。
該路段最值得一提的是珠碧江大橋,這座全長3702米的大橋是環島旅游公路上最長的新建橋梁。大橋通車后,珠碧江南北兩岸的海頭鎮、海尾鎮之間的交通時間將縮短40分鐘左右。
這里,北接儋州濱海新區,南連昌江清潔能源產業園,是一片充滿希望的待開發地區。或許,大橋通車后,早已建成卻遲遲未能開通的海頭高鐵站,能獲得足夠的客流,成功開通運營。
昌江昌化-東方三家。該路段主要是新建了昌化江大橋,正如前文所述,這座橋橫跨在海南第二大河流上,是環島旅游公路上最重要的新建橋梁。不過,離海岸線12公里還是略遠了一些,未來應擇機在離海岸線3-5公里處修建一座新的昌化江大橋。
我認為,上述三個路段的建設都屬于雪中送炭,對當地的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東方八所-樂東鶯歌海。這也是一條比較長的新建路段,由于尖峰嶺屹立于側,該路段不管是早年的西線國道,還是后來的西線高速,都濱海而建,僅從交通而言,這一段更多是錦上添花。
該路段的東方感城港大橋也是典型的河流入海口橋梁,如衛星圖所示,兩岸的人口還是比較多的。
萬寧龍滾-和樂。這一段南有港北大橋,北有正門嶺、云梯嶺、龍滾河等幾座橋梁,北段穿山越嶺,山海相接,南段穿越潟湖,湖海相連,具有獨特的美。
正門嶺大橋,海南日報記者袁琛攝
文昌東郊-文教、鋪前-錦山。文昌北部的交通基礎設施一向比澄邁北部要差,這也是同為海口的近鄰,文北經濟遠不如澄北的重要原因。不過,在文昌前幾年完成“兩橋一路”建設之后,文昌北海岸、東海岸的交通狀況已大幅改善。“兩橋一路”是指清瀾大橋、鋪前大橋(海文大橋),以及兩橋之間近100公里的濱海公路。
環島旅游公路則在文昌“兩橋一路”的基礎上,更貼近海岸線,并成功打造出木蘭灣最美濱海風車大道,這里現已成為海口市民郊游的必去之處。
看到這里,環島旅游公路受益最大的市縣是哪一個,想必你已經有了答案。
海南的地勢為中部多山,沿海多平原,人口主要聚居在沿海平原地區。因此,環島交通線尤為重要。目前,海南已建成環島高速公路、環島鐵路、環島旅游公路三條大環線,還缺一條環島國道。
可能需要認真思考一下,才能充分理解高速公路、國道、旅游公路之間的功能差異,以及為什么海南需要一條環島國道。如果要建,環島國道在瓊北路段以新建為主,在瓊南路段以現有國道改造為主。
如果你對海南的交通規劃感興趣,歡迎關注“華語天涯”,我們將及時提供信息和分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