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共享、互聯互通”的精神已經提出很久了,但是普通用戶可能沒啥深刻感知。不過今年雙十一前夕,普通用戶會對感受到這種“氛圍”感受得更加具象化。因為有個最大的痛點被解決了——小姐妹之間在微信互相種草,再也不用復制淘寶鏈接到微信,然后再根據各種繁瑣的步驟打開了。
9月25日,阿里媽媽與騰訊廣告宣布,將進一步深化合作:微信視頻號、朋友圈、小程序等優質廣告流量通過阿里媽媽UD效果投放,可直跳淘寶、天貓商家的店鋪、商品詳情及淘寶直播間。同時,雙方還將在人群互補、系統共建等方面,展開深度融合,滿足商家在店鋪、直播、內容3大經營中心的不同經營目標。
字雖然少,但事很大,翻譯一下,短短一段新聞有三個重點:
重點一:今年雙十一,淘寶天貓展現出了巨大的流量紅利和經營機會
相比于普通用戶,其實商家們更期盼這一天的到來。
據我了解,在此之前許多品牌的淘天端和微信端是分開經營的,甚至他們可能會刻板地劃定“淘天是公域、微信是私域”,搞兩套運營模式,費人費錢費精力。
之前淘天和騰訊生態的初步連通,就已經在為現在的直接跳轉做鋪墊,2022年6月,朋友圈廣告可以直通天貓旗艦店;2022年8月,騰訊和阿里的聯邦學習雙邊算法交互能力上線;2023年6月,朋友圈廣告實現了直跳淘寶站內。
這次阿里媽媽和騰訊廣告的聯手后,騰訊廣告流量(視頻號、朋友圈、小程序)全量介入,雙邊數據、標簽體系形成了“合圍之勢”。咱們平時在微信看的視頻號、朋友圈、小程序中的流量,都可直接供給淘系店鋪、直播間、單品商詳頁等淘內電商場景使用。
業內人士預測,這項大變革帶來最明顯的效果,將會是商家們的獲客成本顯著降低。阿里媽媽全面接入騰訊廣告流量后,可以按照目標、行業、場景、人群的不同,為商家們在雙十一的時候定制精細化的引流投放方案,流程短了、浪費的流量少了,CPC成本和新客到店成本也就降下來了。
而且大促期間打造爆款的概率提升了。我之前做品牌咨詢時,許多商家總是覺得爆款的“從0到1”真的很難(除非燒錢)。
在“史上最強深化合作”來臨后,騰訊廣告還可以為淘寶天貓商家提供更精準的人群包、更細化的模型數據,為細分賽道的爆品打造、消費者需求洞察提供了不燒錢也能合理引爆的新機會。
之前,某美妝品牌憑借阿里媽媽UD效果鏈接到微信朋友圈和淘積木,實現了曝光量5億+、15天回流ROI7+;某家清品牌聚焦通過UD效果實現微信朋友圈、視頻號雙鏈路觸達,日銷超10萬,15天回流ROI5+,所以爆品在雙十一也是可以被量化的。
還有啊,以前很多商家覺得淘天和騰訊之間有“次元壁”,有些品牌在一個平臺達到瓶頸后就很難再增長了,而可以把種草到轉化這件事兒完全跑通。
因為微信的流量供給更貼近社交分享場景,例如朋友圈廣告資源位覆蓋人群規模大、流量更穩定;小程序廣告場景兼具游戲、電商、社交等多重屬性,用戶粘性很強;視頻號廣告場景作為新流量藍海、用戶規模大;這些沉浸式體驗都可以和阿里媽媽的效果廣告串聯起高效鏈路,大大縮短種草轉化路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淘天直播和視頻號實現直跳,內容電商也將迎來新的機遇。之前在一個業內閉門會中,大家對視頻號的內容電商做了無數種假設,重點就是微信中的用戶質量高、流量穩定,用戶有大量內容需求、有購物需求的。今年淘天和視頻號的融合,剛好把內容電商這件事兒跑通。
不久前去我看到一個案例,某美容儀器類目的高客單價品牌,把自己的直播場景引入朋友圈、視頻號新資源,建立引流+深轉的“雙模型”實現了高達98%曝光UV為品牌新客,成功引爆單品銷量增長。基于此我們甚至可以做一個大膽的預測,未來,阿里媽媽和騰訊廣告還會針對視頻號這一新流量池,在擴流、單品推廣等許多場景里,幫助商家降本增效。
重點二:今年雙十一,淘寶天貓的價格力優勢可能會出現集中爆發
你有沒有發現,今年的所有大促、電商們都在說價格力,都在說自己價格低。但沒有平臺真正是通過“壓榨商家”成本來降價的。經過這次深入合作后,淘天的價格力會更有優勢,咱們拆解大促期間的成本就能分析出來。
商家端,雙十一期間除了生產成本外,最大的成本就是營銷成本。一家經營著十數個美妝品牌的集團企業,其財務分析主管對指北Focus拆解,在大促期間,該集團光投單一平臺,花掉的營銷費用就有15%-50%不等,有些品牌大促期間為了推新品的營銷費用甚至能達到100%-110%,對你沒看錯,廠家是在虧錢賣。
她表示,這次騰訊廣告流量全面接入阿里媽媽后,商家可以花一份錢打微信和淘天兩個大平臺,目前老板已經讓她們在做測算了,雖然具體的數據還不能透露,但流量成本降低的會很明顯。省出來的這些經營預算,可以自己賺一部分,還可以向消費者讓利一部分。
其次,對于平臺來說,在大促期間也有成本,阿里媽媽和騰訊廣告的合作雙方實現直連,平臺的成本降低了,自然對商家的費用就會降低。據了解,今年雙十一阿里媽媽還會向所有生態伙伴開放數智能力、序列化能力和淘內內容運營的多層面能力扶持,并在運營能力、合作激勵、客戶撮合層面推出多元助力,讓生態伙伴都能夠借由引流生態的流量紅利,獲得更好的生意增長紅利。
有業內人士預測,商家甚至可以去“薅平臺羊毛”,因為從目前淘寶天貓和騰訊廣告發布的權益來看,補貼的形式是多樣化的,聯合宣推也很值得期待,把平臺的補貼用好也是營銷省錢的妙招。我建議品牌們應該盡可能地去關注著阿里媽媽補貼的細化和玩法,在營銷界不是有這么一句話么,你對于平臺資源和玩法的理解,決定了你“薅平臺羊毛”的天花板在哪里。
目前阿里媽媽和騰訊廣告公布的部分權益
重點三:今年雙十一,是為接下來進一步的深度合作打樣
淘天和騰訊掀起的這場互聯互動變革還說明,平臺經濟更加注重C端與B端利益平衡,他們都想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有機互補的商業化生態,深化一站式全場景服務能力。
淘天方面自不用說,其一直占據電商的“領跑位”。不久前的阿里巴巴2024Q1財報顯示,淘寶APP的日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6.5%,在超大用戶體量基礎上,還能實現連續5個月高速增長;客戶管理收入(CMR)近800億元,增長10%,維持這種增長需要更大的流量池。
騰訊方面,已經把微信(尤其是視頻號)視為今后主要的增長引擎。騰訊上月公布的二季報顯示,當季視頻號廣告收入超過30億元,占騰訊廣告收入的12%。而且騰訊還表示,未來將逐步提高微信視頻號的廣告占比,并將其轉化為更多的收入,與阿里媽媽的深度合作,也順應了騰訊的這一戰略。
從社會的角度說,他們的“打樣”意義,可能會創造新一輪擴內需的起點。
首先是交易成本下來了,用戶用好價格買到好東西,還能極大地節省消費者的信息搜尋與分享成本,大家樂意分享,傳遞購物的愉悅感,這才是促進消費增長的大氛圍。
現在從頂層設計到平臺再到商家,大家都意識到消費不僅是買東西,而是一個系統工程。在購物節等重要時刻,為商家提供真金白銀的成本節省,為消費者提供高于產品本身的情緒價值,才能把擴內需這件事兒做實。
其次,對于想聯動淘天和微信平臺創業的消費品企業來說,花一份錢能夠在不同的平臺之中獲得相應的資源,把營銷的錢省下來去做技術創新、去探索商業模式和服務,這錢不是花得更值嗎?
這次合作,不僅可以幫助大企業省去一些營銷中重復付出的成本,還能幫助一些輕量級的企業打造自己的營銷模式,更能推動消費行業品牌之間的良性競爭和迭代。
最后我想說,阿里媽媽和騰訊廣告的合作,并不是流量漫灌尋求增長,流量漫灌的策略在幾年前就已經失效了。
他們的合作證明,在互聯網界的流量是立體的、有沉淀的、有價值的、有復利的。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景象是,商家可以把根牢牢地扎進幾個平臺,在生長到根系龐大之時,就會看到枝繁葉茂的收獲。當然了,也希望在這個雙十一,商家和平臺們可以滾起流量復利的雪球,迎來屬于自己的年度豐收時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