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潔凝
根據公務員事務局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數字顯示,香港政府職位編制為193,920人,占全港約750萬人口2.6%,當中包括在各政府部門任職的公務員,借調或調派到公帑資助機構(如香港金融管理局和醫院管理局)的公務員,以及法官及司法人員、廉政公署人員和駐香港以外地區的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在當地聘請的人員。相比起新加坡,在新加坡政府任職有150,000人,服務約592萬人口,公務員占人口比例約為2.5%,香港與新加坡的公務員與人口占比相若。新加坡公務員去年的離職率接近10%,而香港公務員去年同期的離職率則只有5.7%,若以這個數字去比較,香港公務員的離職率是遠低于新加坡。在2022-23年度,香港公務員流失人數約為10,126人,退休人數高達5,918人,真正辭職的只有3,863人。
香港公務員實質的離職率只占約2%,相比起傳統企業,一般2%至4%的離職率均算是正常,那又為何香港有很多傳媒,以“離職潮”來形容香港公務員的離職率呢?主要原因是香港傳媒以過去五年的數字作比較,2017/18年度約有1,300人辭職,2020/21年度為1,863人至2021/22年度的3700多人和今年的3,863人,上升近兩倍,最多人辭職的年齡組別是25至30歲,有800人。由于2017和2020年的基數低,以基數低來比較今天的近四千人,便會被誤會為出現“離職潮”。香港公務員辭職有多個因素,很大部分人是因為移民,亦有部分人不能接受“宣誓效忠”,當然亦有一部分是由于私人企業愿意出高價聘請公務員。三年疫情后經濟初步復蘇,私人企業均出現人手短缺的情況,私企從公務員系統中搶人才,是正常事。
香港公務員因移民或不愿意宣誓效忠特區政府而辭職,正是給整個系統“換血”的良機。根據《公務員守則》,公務員有責任協助政治委任官員制訂政策,他們須遵從在任政府的決定和主要官員的指示,負責推行政策、執行行政工作、提供和管理公共服務。因移民或不愿意宣誓效忠而辭職的公務員,其本質上已不認同特區政府,他們多是昔日殖民管治時期已任職公務員至今,不適應《香港國安法》后二次回歸的政府管治文化,并不足為奇。這些人當中有149名全職非公務員和386名兼職非公務員拒絕簽妥及交回聲明,當中已全數離職。這535人占整體辭職人數為14%,這批系統中的“瘀血”被新制度和法例自然流失,應該被看待為好事。
我們需要擔心的,反而是龐大的公務員退休潮。香港人口老化是不爭的事實,公務員系統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情況于紀律部隊尤其嚴重。紀律部隊過去的退休年齡為55歲或57歲(視乎職級而定),較文職職系公務員的正常退休年齡60歲為低。在2015年6月1日或之后受聘為文職職系人員的退休年齡為65歲,而紀律部隊職系人員(不論職級)為60歲。這個延長退休年齡安排只限新入職公務員,舊制公務員仍依照以往做法。在現今完善的醫療支援下,香港是全世界最長壽的地區之一,男性平均預期壽命是81年,女性則是87年,較30年前分別增加了約6年。55歲可算是壯年,仍有工作能力,政府既然已缺乏足夠公務員,為何不考慮把紀律部隊和文職的退休年齡亦推遲至65歲,以解決公務員流失的問題。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于網絡,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引用必須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