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挺有意思,叫:同門有家人托舉,我該如何破心態局。
簡單說就是題主作為醫學學碩,發現同門里有人已經在家里人的幫助下,確定了課題,實驗做得飛起,經常和老板討論,獲得老板的賞識。
題主自己呢,小鎮做題家出身,家里沒有辦法提供幫助。自己好不容易摸索出來的課題,總是被咔嚓了。自己感興趣的呢,老板不做這個方向,就沒法指導,論文寫得一團亂。慢慢,題主就不想努力。
因為同門有家人幫忙,題主把同門稱作學閥。這就挺意味深長的……題主這心態已經崩得不行了。
話說回來,同門家里人能幫忙,這本身不是同門的錯,也不是同門的問題。套用社會學的視角,這是家庭帶來的優勢,叫文化資本。
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家庭的鼓勵和壓力都能幫助孩子獲得良好的表現,文化經驗可以轉化成更好的成績,讓孩子的人生之路更順暢。
社會學其實是一個專門研究社會的學科,許多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事,都能劃進這個學科去考察。
《走進社會學(11版):社會學與現代生活》算是一本很完整的社會學入門書籍,從社會學研究視角開始介紹,涉及文化、社會結構、社會群體、行為、性別、種族、年齡、政治、經濟。
社會學是一門交叉學科,比如和社會心理學交叉,又比如會和經濟學、政治學有所交叉。
社會學基礎內容
社會學有三個類型。一個是基礎社會學,它是分析社會某些方面的內容。一個是應用社會學,就是用社會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處于兩者之間的是公共社會學,基于研究和改革之間。
社會學又有三個理論,這為社會學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視角。整本書的討論就是圍繞這三種理論。比如對社區教育,三個理論會有怎樣的看法。
第一個理論是符號互動論,它從微觀層面去解釋各項符號要素,比如兄弟意味著什么,愛情的意義是什么。
后兩個理論都是從宏觀層面去思考。
功能分析理論是將社會看作一個整體和各個部分相互發揮作用的過程。比如過去家庭是相互依賴生存的單元,但是現在已經不是了,家庭功能逐漸就弱化了。功能分析理論會去分析功能和反應兩方面入手,去分析一個現象帶來的作用和反作用。
沖突論則認為基于社會和不同部分組成,各部分之間會為自然資源產生爭奪沖突。這個理論的代表人物,大家都會熟悉是馬克思。
民族的概念是構建的
全書中一個很大的論點是人,無論白人、黑人、黃種人,其實基因差別并不大。
但在沒有科學基因檢測前,人都是通過膚色外貌進行區分的,于是有了族群概念。族群是因為共同祖先和文化遺產產生的相互認同,所以猶太人應該是屬于一個族群。
關鍵膚色外貌不過是基因的顯性特征,實際用這個區分沒有意義??上攵?,種族優劣是人類自己造就的故事,故事的意義是為了促成相互團結。
可見社會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的,文化又是經過長時間傳承的。一種文化代表一種價值觀,這種價值觀通過語言傳遞,語言又代表了族群的認知方式。
怎么看待社會學
如果用一篇文章梳理完整本書的內容,其實不太現實。不過可以試著用一段文字做個總結。
人是會受到環境影響的,社會學考察的其實就是一個大環境下,人會有什么行為。那么對個體產生影響的因素,可以從宏觀層面和微觀層面做區分。
宏觀層面包括:社會文化(語言習俗)、社會結構(結構與分層)、政治、經濟、社會制度、城市化進程、教育和宗教。
微觀層面就聚焦在家庭和社區:家庭、性別、年齡、父母階層。
當然宏觀層面與微觀層面也會交叉,不能認為它們之間沒有影響,相反它們是有延續性的。
個體最初受到的影響來自父母,父母的教育水平、經濟水平,所在的社會階層都會影響對個體教育的偏好與選擇,甚至影響孩子未來道路的選擇。
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則沒有那么直接,會通過群體、媒介來施加影響。
結語
社會學是個復雜的學科,就像世界很復雜,千絲萬縷間都相互影響,總有理不清的煩惱。
不過了解下社會學,能換個角度去看到許多日常事物,也不失為收獲。
【文/云玖弋】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聲明:玖弋閣 已加入“維權騎士”版權保護計劃】
玖弋閣,一周一書評,更多新書更好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