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4日,第五屆“泉州寶藏——2023-2024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跨年展”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隆重開幕。郝銳昌《無相花園NO.3:自然仿生》系列作為特邀展品于伊斯蘭館展出,該項目呈現藝術家近期的化學攝影、基于結晶實驗的雕塑與繪畫,以及藝術家的“源視角”創作理念。項目中由晶體構成的雕塑和裝置、繪畫作品,在光線和空間上都呈現出驚奇的美,其靈感源自邁克爾·杰克遜名作《Stranger In Moscow》的韻律。
本屆跨年展以“聚寶刺桐”為策展核心,在討論中世紀刺桐港即泉州港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歷史軸心、獨特的海交方式,呈現中國海洋文化的同時,思考人與自然、時代的深刻聯系。郝銳昌《自然的雕塑》系列作為一個為假定中的文化變革所做的開放模型的切片,更全面向大眾展示了藝術家視角下關于人與歷史、自然聯系的思考框架。
泉州寶藏——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跨年展
指導單位: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單位: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承辦單位: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執行單位:青春動漫館
協辦單位:泉州市文旅融合與文化創意協會、鯉城區美術家協會、鯉城區動漫與藝術研究會、小岞美術館、力合文化、泉州府、歪家藝術商店、萬有引力動漫
學術支持:泉州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華僑大學美術學院
郝銳昌《無相花園NO.3:自然仿生》現場,寇家熙攝
用化學證明曾存在過的空間
從更廣闊的角度看物的本質
《無相花園NO.3:自然仿生》系列,化學實驗,2023
《無相花園NO.3:自然仿生》系列,化學實驗,2023
藝術家常利用化學過程、煤創作,它們均自含神秘的底色與大自然原生的力量,具有亙古的超越性原生生命力。在《無相花園NO.3:自然仿生》系列中,郝銳昌利用硫酸銅的結晶原理進行自然雕塑的創作。硫酸銅化學式CuSO?·5H?O,分子量249.69,是強酸弱堿鹽,由于水解溶液呈弱酸性。吸水性很強,吸水后反應生成藍色的五水合硫酸銅水溶液呈藍色。
硫酸銅自帶天然藍色,未經人工制作與干預。該項目制作需經過漫長的浸泡與等待 ,在藝術家在長達6個月的結晶過程中,反復出現失敗與殘次品。但正如郝銳昌所言:“還沒到火候,自古人生最忌滿。”完美、整齊的工藝并不是他所追求的,藝術家將骨頭、花卉浸泡在溶液中,它們與硫酸銅長時間反復交合,形成新的雕塑姿態。
《無相花園NO.3》結晶繪畫,直徑60cm,2023
現場,寇家熙攝
無相花園NO.3:自然仿生
文丨郝銳昌
結晶是陰陽離子結合的過程,與化學過程的有無轉化同性,它們都直應道家的宇宙觀與有無、生死轉換——對技術語匯的研究更方便我用實驗本身回應當代藝術的“實驗性”。化學實驗是揭示世界本源的方式,呈現各類事物的原理和本質,與道家思想中的尋求宇宙本質的問道方法具有同一性。
就像能量守恒定律一樣,萬物不會平白無故多也不會少,只是以其它方式存在,物質不滅定律,生命消失,只是變成其他東西——藝術恰恰就是在這之間尋找和揭示某種關系。用藝術的方式重新組合實驗,就是佐證信仰的重構的合理性,討論自然和人、科學和信仰的關系。基于化學實驗的藝術創作不僅可以為藝術創作提供新的可能性,也可能會為社會現場與文化之間的互動提供新視角。我近年的藝術實踐集中在探索和理解化學實驗在當代藝術創作中的角色,以及這種藝術形式與社會文化之間的互動關系。其中包括對化學實驗的源方法、藝術表現形式、創新方法及其影響進行深入實踐研究,并嘗試揭示其背后的社會文化含義。
我希望用化學證明那個曾經存在過的空間,它讓我從更廣闊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本質,不是微觀的。
《無相花園NO.3:自然仿生》系列,化學實驗,2023
《痕跡:視覺筆記》系列,硫酸銅、濾紙,2023
《無相花園NO.3:自然仿生》系列,化學攝影,2023
《自然仿生》系列,化學實驗,2023
一個為假定中的文化
變革所做的開放模型
《自然雕塑》系列,化學實驗,郝銳昌工作室供圖
“相鄰的兩個或多個原子(或離子)之間強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學鍵。當代藝術的根本核心,就是通過全新的表現形式,揭示出社會、文化、情感等種種因素背后潛在的、強烈的交互作用與聯系,并想象新的可能。” ——郝銳昌
《自然雕塑》系列,化學實驗,郝銳昌工作室供圖
去年初,藝術家曾在廈門TCCA紅頂當代藝術中心的觀看之道:行動的方法——當代藝術展上透過群體化學實驗項目《郝銳昌:化學實驗室》將開幕式引入高潮。
《郝銳昌:化學實驗室》在開幕現場
藝術家
藝術家郝銳昌
藝術家,常以冷靜的批判視角介入創作,探索主題涉及時間的流動性、物質與精神、真實與虛無的關系等。近期致力于化學實驗作為藝術表現方法的可行性研究。作品被大韓民國駐上海總領館、中國藝術研究院、OCAT深圳館、鳥巢國家體育館館等美術館或機構收藏。
群展:2023-2024年度四川美術學院駐留藝術家作品聯展,川美虎溪公社;2023第七屆保利學院之星當代藝術聯展,北京保利時間博物館;首屆奧林匹克(中國)馬約翰藝術大展,清華大學奧林匹克藝術研究中心(2023);“交互的未來——2023深港澳藝術家聯展”,深圳羅湖美術館(2023);泉州寶藏:眾神之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跨年當代藝術展(2023);“Inter-Younth國際青年繪畫展特別單元”——亞洲時間:韓國獨立運動在中國,大韓民國駐上海總領館(2022);OCAT深圳館當代表演文獻開放展——2020 : 整個世界變成了劇場(2020);“另一條路”印度尼西亞行為藝術節,蘇加武眉(2019);“熱雪”行為藝術季第六回——零下19℃ ,烏蘭察布葛根塔拉草原(2018) 。
個展:《郝銳昌:綿延》——2023中央商務區數字3D-Mapping(泉州);《郝銳昌:信仰的背后——煤材作品展》,廣東東江糧倉。
合作/投稿/出版:13381187142(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