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70
作者:觀察君
校稿:程程 / 編輯:致知
快遞新規第一天,引發快遞員離職潮,快遞費要漲價了?3月1日,交通運輸部新修訂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開始執行,快遞未經同意私自投放驛站的行為,被明確禁止,最高罰款3萬元。消息一出,處于快遞最末端的很多用戶非常開心,而快遞員卻苦不堪言。處于快遞聯通上游的電商企業和快遞公司似乎無感。那么,快遞新規會不會推高快遞成本,這個成本會不會轉移到消費者身上呢?
新規到底規定了啥?
首先,我們來看看所謂的快遞新規,到底“新”在哪里。
新規《快遞市場管理辦法》是在原《郵政法》和《快遞暫行條例》的基礎上,于2023年12月8日修訂,今年3月1日開始執行。
新規有諸多新的變化和要求,比如關于智能設備在物流環節的使用要求,關于快遞行業的環保要求,保護用戶個人信息等等。但是最引人注目的變化還是對投遞方面的約束。
其中,第二十六條關于服務質量方面的約束中第九條提到:除因不可抗力因素外,按照約定在承諾的時限內將快件投遞到收件地址、收件人;
第二十八條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未經用戶同意,不得代為確認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將快件投遞到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快遞末端服務設施。
關于違反規定的處罰措施中,第五十四條規定,未經同意,將快遞投放到快遞服務站或智能終端的,處1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處以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對于快遞行業而言,1-3萬元的罰款并非小數目。看來,監管部門確實已經注意到用戶對這一問題的反感。
快遞員:這活沒法干了
新規實行第一天,不少快遞員抱怨,效率低,投訴多,甚至出現行業離職潮。那么這個新規對快遞行業到底有著怎樣的影響,觀察君也走訪了快遞公司。
在北京舊宮一家快遞公司,聽到觀察君談論新規,快遞員們紛紛苦笑。
“沒法干了,這么低的單價還要高的服務,我們就是長翅膀也送不了。”快遞員李賓說,他負責的區域,有個商場,還有個寫字樓,這些以前都是可以投遞到快遞柜的,但是新規出來之后,我們打電話通知放快遞柜,對方直接要求送上來。
李賓說,原本一個上午可以投遞100個快遞,新規第一天上午只送了30個。每一個快遞至少要打兩個電話,有的電話打不通還要多打幾次。
“就算一個人坐那打100個電話,你算算得多長時間?”李賓說,有些寫字樓還不讓快遞員上樓,然后打電話給客戶解釋,有的寫字樓不僅大樓有門禁,還有辦公室門禁,到了還要等客戶來取,太麻煩了。
根據快遞員介紹,一般情況下,一個快遞,快遞員的提成是1塊錢,如果放到驛站,需要給驛站分5毛錢左右,放到快遞柜,根據大小件,需要給快遞柜結算3-6毛錢,這些結算都可以在手機軟件上扣款,這個成本是快遞員支出。雖然快遞費少賺一半,但是效率提高了,一天可以送400個以上的快遞。
李賓說,如果每個都要求送貨上門,那么一天干18個小時以上,不吃不喝,體力很好,最多可以送200個快遞。
“順豐京東一個件可以拿2-3塊錢,我們拿1塊錢,怎么送?”李賓說,“如果我一個件拿2塊錢,我也可送到客戶手上。”
快遞公司:沒辦法,電商內卷的結果,改變不了
那么快遞新規對于快遞公司來說,會有什么改變嗎?
“沒啥影響”,一家快遞公司負責人陳峰介紹說,這個主要影響的是快遞員,他們確實有些怨言,但是沒辦法。
陳峰介紹說,快遞公司從攬收端的價格就被卡得死死的,小件快遞快遞費普遍在1塊錢一件,甚至銷量大的電商公司來跟我們談到1塊錢以內的價格,你不做,其他快遞公司也會做,這樣一來,利潤就微乎其微了。再加上四通一達幾年前的價格戰,快遞費已經壓到成本價,根本沒有給快遞員漲價的空間。
陳峰認為,快遞新規,受影響的還是負責寫字樓商場類投遞的快遞員,居民區較多的地方,一般首選還是驛站。新規對快遞員的穩定還是有些影響,會有一些快遞員因為根本不掙錢而離職。
其實,在觀察君看來,“9.9包郵”這種電商生態本身就是一種畸形,是電商行業通過壓榨物流環節換取流量的方式,對電商行業和實體門店都是一種損傷。新規其實可以擠壓9.9包郵這種非正常電商產品的生存空間。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和適應,低價包郵的產品可能會減少,電商行業在物流環節的成本也會提高。這,對物流行業,對電商行業,對實體門店,對消費者而言,才是良性生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