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低落抑郁,緩緩就好了;失眠焦慮,多休息一下就沒事了……事實真的如此嗎?并不是。
早在1989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就已對健康作了新的定義:“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該標準明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同時,亞特蘭大疾病控制中心研究也早已披露,90%的疾病都和情緒有關。媒體平臺上,更是隨處可見抑郁相關的事件新聞。但即便如此,心理健康依然沒有引起大眾足夠的重視。
隨著社會迅疾發展,工作生活越來越“卷”,許多人群都深受焦慮、抑郁情緒影響,嚴重者甚至工作受限、身體受損,比如面臨巨大升學壓力的青少年、身處職場困境的上班族、身兼多重社會身份的婚育女性等。
如果用數據直觀呈現,那么抑郁人群在國內已超9500萬,這意味著每14個人中就有1個抑郁癥患者。在熱門社交媒體平臺上,“抑郁癥”話題的閱讀、討論量更是高達十幾億。而在全球內,世衛組織也估算出,全球約有3.5億名抑郁癥患者,近十年來患者增速約18%,每年大約有100萬人因為抑郁癥自殺。情緒健康問題不容樂觀。
關注“情緒問題”引發的睡眠障礙
如今正值世界睡眠日,借此再次提醒大家,如果在一段時間內總是情緒低落、心情起伏大、易怒、對周圍事物喪失興趣、失眠且醒后情緒不佳,并可能伴有食欲減退、身體乏力、肌肉緊張、認知受限、免疫降低等癥狀,就需要警惕自己的“情緒健康”狀況,及時關注自身是否存在抑郁問題,積極就醫檢查,必要時依靠藥物進行緩解。
做好這三點,找回好睡眠
一是學會釋放情緒,為自己減壓。
當我們失眠焦慮、抑郁難過時,可以適當休假,通過出門旅游、聽音樂、多和朋友溝通、養寵物等方式調節情緒,幫助自身舒緩壓力、愉悅心情。
二是規律生活,保障充足睡眠。
不規律的生活習慣和顯著的失眠問題,不僅會讓我們身體疲乏,更易情緒低落,還會危害身體健康,從而形成心理和身體問題的惡性循環。另外,失眠作為抑郁癥的典型癥狀,本身就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三是解郁除煩,借助用藥緩解癥狀。
祖國醫學對抑郁癥的認識由來已久。中醫認為,“郁癥是由于情志不舒,氣機郁滯所致”,因此需要“清熱除煩,解郁化痰”。中華通絡養生八字經吸收了這一理論,認為“郁證”出現的關鍵病機在于氣郁痰阻、郁火內擾。想要還患者以清凈的睡眠和積極的情緒,就需要清熱除煩,解郁化痰,并在這一理念指導下研發出了創新中藥解郁除煩。解郁除煩組方源自漢代張仲景經典名方,是由半夏厚樸湯、梔子厚樸湯化裁而成,組方中有梔子、姜厚樸、姜半夏、連翹、茯苓等8味中藥,具有整體調節、綜合干預的優勢特點,既能全面改善抑郁伴焦慮情緒,又能綜合調理心、肝、脾、腎,可調節抑郁焦慮情緒引起的失眠等軀體癥狀。
總而言之,“情緒感冒”其實和身體疾病一樣,需要我們的及時發現、積極干預。科學正確的應對方式,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快恢復健康,也能讓我們的生活更高效、美好、舒適。這個世界睡眠日,讓我們一起從緩解焦慮抑郁、改善睡眠開始,擁抱健康與快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