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客多
這是值得我們了解的問題。
曾國藩創建湘軍時,朝廷沒有任何經費支持,他如何靠一張圣旨,融到資金,并快速創建第一支軍隊?
很多人認為,曾國藩創建湘軍的軍費,是靠募集和向大戶人家攤派,比如成立厘金局,就是為了募集到資金。
厘金局是湘軍獲得資金的重要來源,但這已經是湘軍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了。
從曾國藩創建湘軍的過程來看,他獲得的第一桶金,主要是來源于朝廷任命他為湖南團練大臣的圣旨。
圣旨能融資嗎?曾國藩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一、圣旨的力量。
在古代,皇帝的圣旨,有強大的力量。
曾國藩能出任湖南團練大臣,在圣旨上有明確說明:
前丁憂侍郎曾國藩,籍隸湘鄉,聞其在籍,其于湖南地方人情自必熟悉,著該撫傳旨,令其幫同辦理本省團練鄉民、搜查土匪諸事務。伊必盡力,不負委任。
這道圣旨的力量,到底在什么地方?那就是曾國藩是朝廷任命的團練大臣。
太平天國從廣西起事后,一路高歌猛進,進入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省,席卷整個南中國。
一些地方官員或者鄉紳為了自保,紛紛成立地方團練隊伍。
這些地方團練,都是民間自發的組織,他們雖然是為了對抗太平軍,但沒有得到朝廷的認可。得不到朝廷的認可,有功也無法獲得褒獎。
很多人成立團練,其目的也是為了能靠軍功進入仕途,但得不到朝廷的賞識,一切都是枉然。
曾國藩作為朝廷任命的湖南團練大臣,在地位上,自然就比各地自發的團練首領要高。
二、找到與自己有共同目標的人群。
曾國藩有了朝廷的圣旨,不僅自己的身份被確立下來,他還獲得了政策支持,那就是所有湖南的團練隊伍,他歸他管理。
朝廷沒有資金支持,那就可以充分利用政策資源。
曾國藩以團練大臣的身份,命令各地的團練隊伍到長沙集中訓練,就這樣,曾國藩的手中立即就擁有了人馬。
比如后來成為湘軍著名將領的羅澤南,就帶著自己的一千余人,投到曾國藩的大帳下。
沒有資金,也很好解決。對曾國藩來說,沒有資金不要緊,只要有人才,資金的問題自然就可以解決。
為此,曾國藩找到自己的朋友郭嵩燾,讓他出任自己的幕僚長,負責籌集糧餉。
郭嵩燾為何有這樣的本領?
郭嵩燾的家非常富有,他的祖父,是湖南富甲一方的大商人,與湖南很多大戶、商賈都有商業上的來往,籌集糧餉,有很多便利。
另外,郭嵩燾也需要一個重返仕途的路徑。郭嵩燾考中進士,進入仕途不久,就因為父母相繼去世,他不得不在家丁憂守制。
清朝的實缺很少,一個官員在家丁憂幾年后,獲得實缺的機會完全靠運氣。
大亂之時,也是英雄輩出的時代,郭嵩燾希望依靠軍功,再次返回京城。因此,他也希望能輔佐曾國藩,成就一番事業。
正是在郭嵩燾的幫助下,曾國藩融到了湘軍起步的資金,并使湘軍成為晚清最后一支勁旅,幫助清廷消滅太平天國。
當然,郭嵩燾也在曾國藩的保舉下,不斷獲得升遷,成為清朝大吏。
郭嵩燾在晚年的回憶錄中,無不自豪地寫道:
- 湖南籌餉,一皆發端自鄙人。
利用一張圣旨的力量,整合資源,彼此成就,這就是曾國藩創建湘軍成功的秘密。
參考資料:《曾國藩全集》《曾國藩年譜》《清史稿》《曾國藩傳》《曾國藩大傳》等。(圖片為配圖,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