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你哪一本小說讓你領略了魔法世界的精彩,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說是《哈利·波特》。
確實,這本暢銷小說談到了許多關于女巫、法術、神奇動物的故事。
如果說人們的世界充滿了魔法,你相信嗎?
《魔法四萬年》就告訴讀者這個世界充滿了“魔法”。“魔法”從古到今都在影響著人類,比如黑色星期五。
當然有些人會認為這是迷信。但不可否認,魔法從來沒有消亡過。
作者克里斯·戈斯登是牛津大學的一位考古學家。他以一位專業學者的眼光去看待魔法。或者說他認為通俗意義上的迷信只是以另一個視角去看待世界,所以與其說是迷信,不如說就是魔法。
難道一位考古學家真的沒有科學思維嗎?恰恰相反,正因為他具有科學思維,又有人文視角,所以他才會認為魔法是看待世界的另一個視角,而這一個視角能夠彌補科學主義的機械性。
本書一共有十章,以地理位置為第一線索,以時間為第二線索,將遠古時期、美索布達米亞、埃及、中國、歐亞大草原、史前歐洲、猶太人、希臘羅馬、非洲,澳大利亞,美洲、中世紀歐洲出現過的魔法一一道來。
什么是魔法
魔法強調人類和宇宙的聯系,人們用魔法來了解宇宙的運作方式,并且認為宇宙會對人們做出回應。
魔法與宗教和科學是三個不同的分支。而魔法是人們用最底層、最原始的方式去理解世界。
比如人們有時候會相信因果的雙重性,一個是自然作用,另一個是人為的原因。就像在古代中國,一次地震是天災,但同時也會認為可能是皇帝做了什么事觸怒了天庭。
沒有必要把魔法和巫術看作是非理性的,它其實是在不同于西方知識傳統前提基礎下,以當時的理性去討論。換句話說,只不過用了不同的邏輯形式,基于不同的前提去解釋了一切的事物。
事物總是被分類,但是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也會被保留,用不同的方式去分割,就會對生活模式產生不同的影響,每一種風格和聯系在每個人眼中都有它的邏輯和意義,所以魔法這一種定義也有它的理性部分。
作者認為魔法就是人類參與的活動,直接參與到宇宙中,宇宙反過來影響人們,塑造人們。
在古人的眼里,人和宇宙是互動關系。在這種關系中,魔法讓宇宙人格化。
魔法通過三種方式發揮作用:超越性方式,這種就在宇宙影響人們,但人們無法改變宇宙,比如占星學;轉化方式,這種就是因為魔法產生猛烈的轉換并施加影響,比如煉金術,煉丹術;交易方式,伴隨著轉化方式混入交易,通過形形色色的魔法人們和宇宙進行交易。
這三種參與方式通常同時存在交互發生作用,當超越性占統治地位時,人們會因為缺乏控制宇宙的方法而產生疏離和恐懼,而后兩種方式會讓人和超自然建立雙向影響的關系,在這種方式中最主要的是道德性問題,比如詛咒與保護。
魔法、宗教、科學
魔法宗教科學三者的關系是魔法發展到宗教,宗教再到科學,讓人們更好地理解世界。
魔法考慮的是靈,是人類和動物的相互關系生死之間的轉化。
宗教帶走了魔法的部分力量,歸到神的身上。
科學將神的部分拿走,還原為物質和能量,尋找它們的動力關系。
雖然是這么分的,但實際歷史考古文物顯示這三者之間的界限也是模糊變動的,因此作者認為是三重螺旋組成能更好地反映三者的關系。
在遠古時期,魔法是人類唯一理解世界各種現象的途徑。當逐漸出現偶像崇拜時,宗教就分去了一些。
比如在美索布達米亞和埃及,一度宗教和魔法是相互牽連,無法明確區分的。
比如牛頓的時代,宗教與科學是有相互重合的部分。最顯而易見的是煉金術與化學的關系、占星術和天文學的關系。
魔法的意義
魔法其實依舊存在于現今社會。然而現代生活都排斥魔法。重視魔法的人又將它看成抽象的觀念和符號,這都不是正確的方式。
作者認為最有用的方式應該以更物質的形式去探索魔法。
魔法的根源和支柱是參與到這個世界,并不是只和世界永遠地和諧相處,而是開放地接受這個世界的創造性和毀滅性,就像世界開放地接受人類對它的照料和過度開發一樣。
世界上許多魔法都將自己放在科學的對立面上,考慮到科學讓人們形成了對世界的大部分常識,所以當代魔法想要被人接受,就應當適應科學環境,不斷發展。
作者認為有三條路可以幫助當代魔法與科學宗教相結合。
第一種是強調人的技能感覺和情緒,將人類再次放到世界中。
第二種和第三種都涉及實際的感覺能力,包括活物和非活物。在這種思想下,人的智能和感覺只是許多形式中的一種,在和其他有感覺的生物互動中,被塑造和賦予。
當人們的精神和意識彌散在整個世界,人類成為這個錯綜復雜結構中的一部分,人們的行動物質能量就在這個結構中來回流動。
成為人類就意味著開放和連接,延伸意志所強調的是參與物質世界,精神氣息在整個身體之內。聽起來有些抽象,但想一想中國古人說的天人合一,也就不能理解了。
成為人類也意味著接受連接。就如自然界植物和植物之間的聯盟,動物和植物之間的聯盟,這是一個密切的網絡。魔法就幫人們認識到生命存在于每一個角落。
幾乎所有的魔法世界觀中心都有一種關懷的倫理希望,守護者能夠守護一個有意的狀態,有一個良好的世界傳給后代。
所有人的文化都依靠改造世界來謀生,所以人們也應當思考在改造的同時,人們能給世界帶來什么。
作者認為人們可以用科學來理解和改變世界,而無法能給科學帶來一個指引,思考科學發現的終點在何處?魔法告訴人們,最終是要和宇宙和平共處。
作者最后總結人們通過魔法來共情,通過宗教表現對宇宙宏大的美麗驚嘆,通過科學展現人們的技術和能力。這三重螺旋都是必須的,它們幫助人們接觸宇宙,用各種方式與它產生聯系,沒有哪一個在本質上是更重要的。
所以魔法并不是最重要的,但也并不是最次要的魔法。魔法提供了一種共同生活的可能性,與宇宙萬物共處的可能性。
結語
《魔法四萬年》參考了眾多的考古發現,解讀了一些遺跡的含義,將許多曾經出現過的魔法傳統和解讀視角闡述清晰。
如果你以為天主教不存在魔法,那就大錯特錯了。天使惡魔都是帶有魔法色彩的,它們的存在又來源于猶太人。
世界上的魔法有相互的聯系,又有相互的影響,即使沒有影響和聯系也有相似之處。
所以作者在最后一章提到,魔法能給人類帶來的是一個新的視角,它需要在現代社會以新的形式來拓展人的思考方式。
用更通俗的說法就是摒棄糟粕,留下精華。所謂的糟粕就是那些玄而又玄的儀式咒語與各種不可理喻的說法,所謂精華就是人與世界的和諧關系。
《魔法四萬年》是一本歷史書,它告訴讀者遠古的人類是如何理解這個世界,他們是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了解這些歷史對現代人又有什么啟發。
這才是它的精彩之處。
PS:書中的文物彩圖還是很漂亮的。加上這是一本特典書,金色的刷邊往左和往右都會顯示出不同的圖案,可以說是典藏版的特色。
【文/云玖弋】
【聲明:玖弋閣 已加入“維權騎士”版權保護計劃】
玖弋閣,一周一書評,更多新書更好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