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自秦漢以后,整個封建時期,全國各地建有幾百個州府,一千多個縣,為了進行統治和管理,各地都建有衙門,與過去作為治所存在的衙門相比,現在作為歷史遺跡留存下來的衙門,有數十個,比如,省一級的有保定的直隸總督署、南京的兩江總督府,州(市)一級別的有南陽府衙等,縣一級就更多,著名的有山西平遙縣衙、河南內鄉縣衙等等。當然,由于各種原因,在歷史上這些衙門大多數或被毀或被拆,現在是當地政府為了發展旅游項目重新修復起來的。
2
那么,現在我們去這些衙門,能看到什么呢?
自然,這些衙門都保留了中國古代官衙的形式,因此是一個很好的展覽、陳設中國古代官府文化的場所。
儒、法兩家雖然在一些主張上各有不同,但細究起來,卻有共同的思維方式,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其核心思想都是官本位,從中國古代衙門就能直接看出這種本質。比如這些衙門的建筑形制千篇一律,每個衙門里頭無一例外都有告誡警示官員的戒石坊,坊上刻的官箴都是一致的,都是“公生明”“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之類的話。這些冠冕堂皇的話,反映的是儒家思想,但是每個衙門里公堂、官員住所和監獄又是設在一起的,在儒家漂亮的道德文章和字句下,陳列的是各種刑具和跪石,這些體現的恰恰是外儒內法的官本位文化。
3
這是我們通過對法家的研究,在參觀了一些衙門之后的一些理解,當然,其他的參觀者有的更關心建筑,有的更關心里面的楹聯內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期本刊匯集了一些參觀官衙后有感想的作者的作品,有些作者的思考讓我們有了更深的認識,但這些還不夠系統,官衙作為一個歷史文化遺跡,值得經常去看看,在此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國古代文化,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站在現代文明的立場去理解古代文化!
4
下面先帶著大家整體來一趟中國府衙游,以后的文章會為讀者再詳細介紹每一個府衙的細節與感受。
1.河北保定直隸總督署
直隸總督署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裕華中路,它的前身可上溯到元朝至元年間,清雍正八年經過擴建后,直隸總督署正式啟用。它是我國現存的一座完整的清代省級衙署,與北京故宮(中央)、山西霍州署(州級)、河南南陽內鄉縣衙(縣級)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四級官署衙門。
2.江蘇南京總統府
江蘇南京長江路上的總統府是南京一個著名景點,被稱為“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他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
博物館總占地面積為9萬平方米,現分三個參觀區域:中區主要是國民政府、總統府及所屬機構;西區是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辦公室、秘書處和西花園,以及參謀本部等;東區主要是行政院舊址、馬廄和東花園。
3.山西霍州府衙
霍州署位于山西霍州市東大街北側,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積3.85萬平方米,現存古建筑為元、明、清古文化遺產。無論其位置選擇、建筑規模,還是整體布局、形制設計,均為全國現存同類衙署之冠,是中國已知唯一一座保存較完整的古代州級署衙。
4.江蘇淮安府署
淮安府署坐落于淮安老城淮安區東門大街,總督漕運部院以北。其大堂體量為全國之最,面積超過500平方米。衙內有房屋50余幢、600余間,分東、中、西三路,中路有大堂、二堂、六科用房等,東路為迎賓游宴之所,西路為軍捕廳,大門外有石獅,照壁、牌 坊等。
5.江蘇淮安府署游
南陽府署位于河南南陽市宛城區,始建于1271年,解放后還曾一度作為南陽地區行政專員辦公處所?,F存的知府衙門為清代建筑。
進入府署大門之后,面前有一甬道穿過儀門,吏、戶、禮、兵、刑、工六房分列兩側。接著就來到了府署的核心建筑—大堂前。這個大堂名為“公廉堂”,是知府接見官吏、舉行重要儀式的地方。有些重大案件可以公開審理時,知府也會下令打開儀門讓百姓圍觀斷案,以示其執法的正大光明。
6.河南南陽府署
淮安府署坐落于淮安老城淮安區東門大街,總督漕運部院以北。府署占地5萬多平方米,分東、中、西三路,中路主要為大堂、二堂、六科用房、官宅等,東路為迎賓游宴之所,西路為軍捕廳,北部為后花園。
7.河南南陽市內鄉縣衙
內鄉古稱“菊潭”,隋朝曾設菊潭縣,所以縣衙門前“宣化坊”的正面匾額上題有“菊潭古治”四個字。
內鄉縣衙位于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現存房屋大都建于清代。關于內鄉縣衙有個說法:“北有北京故宮,南有內鄉縣衙。一座內鄉縣衙,半部官文化。龍頭在北京,龍尾在內鄉?!?/p>
8.山西平遙縣衙大門
平遙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遙縣內,始建于西周宣王時期,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
平遙縣衙座落于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軸對稱布局,南北軸線長二百余米,東西寬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
9.山西榆次縣衙
文化文物界有一個說法:朝唐看故宮,縣衙看榆次。由此可見山西榆次縣衙的地位和價值。
山西榆次縣衙是我國保存較完整的縣級衙署,有“三晉第一署”之稱,位于山西省榆次東大街北側,占地2萬平方米,始建于宋朝,有5堂26個院落(按照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一般縣衙的規置都是四徑三堂,而我們所看到的榆次縣衙卻有六徑五堂,據說是在公元979年的時候,宋太宗趙光義滅掉了北漢,水淹晉陽城,于是就把這個古并州府遷到了榆次,榆次縣衙也就自然升到了州府衙門的規置,也就變成了六徑五堂,后來一起沿襲至今)。
10.山西洪洞縣衙
山西省洪洞縣城內的明代監獄是洪洞縣衙的附屬建筑,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936年),之后兩度被毀,目前建筑為1984年按原樣修復。
這所監獄在明正德年間囚禁過一個在洪洞縣蒙冤受難的北京名妓——蘇三,所以這所監獄又稱作“蘇三監獄”。
11.河南密縣縣衙
密縣縣衙,位于河南密縣老城北大街中心。始建于隋代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歷經隋、唐、宋、元、明、清民國各代,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是國內現存歷史最久的官署衙門。其中衙署內的監獄歷代沿用,一直使用到2003年,專家稱“監獄使用之最”,這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一個奇跡!所以在文物界有“中華第一衙”之稱。
12.河南葉縣縣衙
葉縣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葉公好龍”的故事就起源于此。葉縣縣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是目前中國現存的古代衙署中唯一的明代縣衙建筑??h衙坐北朝南,占地16848平方米。整座建筑由中軸和東、西兩側副線上的41個單元、153間房屋組成。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3.江西浮梁縣衙
浮梁古縣衙景區位于瓷都景德鎮的北部,景區距離景德鎮市區8千米,地處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金三角”,浮梁古縣衙為江南唯一保存較完整的清代縣衙,也是全國僅存的幾處古縣衙之一, 1987年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東側按察院配套,可全面反映封建社會統治體制。
-End-
掃描李尋老師助理二維碼
加入李尋品酒學院酒友交流群
點擊進入李尋的酒吧商城購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