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成聯盟的動機來自于共同的對手。
2023年7月6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攜長城、奇瑞、比亞迪、一汽等15家車企聯合特斯拉簽署了一份《汽車行業維護公平市場秩序承諾書》,第一條就是“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彼時,特斯拉幾次降價,對國內車企的沖擊不小,這一價格聯盟,約束的目標不言而喻。
歷史上所有的價格聯盟,都逃不脫一紙笑話的命運,這一次也不例外。
2023年2月10日,比亞迪推出售價9.98萬元起的秦PLUS DM-i冠軍版。2024年2月19日比亞迪又推出秦PLUS DM-i榮耀版,售價7.98萬元起,比上個版本整整降了2萬元。而就在今年5月28日,比亞迪又推出售價9.98萬元的秦L DM-i,將B級車價格拉到10萬以內。
一連串的組合拳,讓國內20萬元以內的車型倍感壓力。此時的特斯拉已經不是國內車企最強大的對手,人們發現,比亞迪才是。
第一次喊比亞迪“卷王”的是華為的余承東。在2024未來汽車先行者大會上,余承東表示:“全世界第一的卷王應該是比亞迪,因為比亞迪有超低的成本,華為不善于卷超低價格,還是善于卷智能化、卷豪華感……”。
言外之意,論規模,華為比不過比亞迪,但論其他,華為還可以。如此明褒暗貶,不愧是高手。
比亞迪當然不能吃啞巴虧。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馬上回應:“只要有一個好的技術、通過一個好的價格,消費者就是最大的受益方”,并指出“華為過去一兩年也進行了兩次降價,這也是卷價格的行為”。
針鋒相對,一一回應。意思很明顯,比亞迪沒有犧牲技術去降低成本,比亞迪始終將技術放在第一,只是比亞迪有條件通過好價格讓消費者受益。
爭論在延續,在2024重慶汽車論壇上,關于卷王的論戰,從單挑變成了群毆。
比亞迪的一系列降價,給國內車企巨大的壓力。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表示:中國汽車工業的內卷程度全球第一,舉世無雙。
廣汽董事長曾慶洪則表示:不斷地卷價格、卷流量、卷老板、卷董事長,本來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過度了就不正常。什么叫過度?卷價格過度了沒有錢賺,這個就不正常。
看來,國內車企的利潤已經遭受了巨大的影響,不然不會明說出來。
繼續爭論,第一次聽說“道德戰”。
李書福表示:只有健康的競爭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任何產業的健康發展都必須表現在投入產出比方面實現較好的經濟效益,無窮無盡的內卷,簡單粗暴的價格戰,其結果就是偷工減料、造假售假、不合規的無序競爭。
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則進一步表示:不能簡單的打價格戰,要在保持價格優勢的前提下,打技術戰、品質戰、品牌戰、服務戰,尤其是企業的道德戰。
楊學良表示,汽車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應僅僅局限于價格戰,而應更廣泛地涵蓋技術、品質、品牌和服務質量等多個維度。更應注重道德層面的競爭,即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合規治理。他指出,道德戰的核心在于堅持誠信和責任,確保產品安全和環保標準。汽車企業更應堅守道德底線,不以犧牲產品質量為代價降低成本,不通過欺騙消費者來獲取短期利益。
至此,吉利將爭論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作為回應,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表示:以前動力電池原材料漲價,電動汽車跟著漲價。現在電池原材料降價了,降幅超過80%。如果電動汽車還不降價,對消費者來說不道德。價格戰要量力而為,能跟就跟,不能跟就過,推出下一期產品。要良性健康的競爭,不要置氣,不要掀桌子。就像大家玩牌局一樣,這一局不行,還有下一局。這才是長期主義,才是對消費者好,對行業健康發展好。
“我們不可能過度營銷,也不可能通過巨大流量來謀求一時的發展。真正創造高端品牌還得靠產品力,產品力的核心還是在于技術和創新。”此時王傳福也不得不出面表態。
從“價格戰”到“價值戰”。
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爭論,最后還是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學用做出了總結。
他認為,中國品牌快速發展,價格戰在所難免。李學用認為:“第一,不打價格戰不可能,如何在對應的價格里給消費者創造最優價值才是正解。第二,嚴重內卷的‘價格戰’,從另一方面幫助中國品牌崛起,中國品牌的科技進步和成本優勢得到體現。第三,從價格戰到價值戰,體現了企業對長期主義的理解和堅持。第四,從價格戰到價值戰的核心是著眼全球市場,它考驗企業布局全球市場的能力,要著眼于未來發展,必須打造一個世界級的汽車企業。”李學用認為,從價格戰到價值戰是一個企業價值觀的體現,體現了企業以何種方式在市場競爭中立足、為用戶服務的戰略思維。
與此同時,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也表示,“卷是良幣驅逐劣幣的正常過程,是行業快速回歸良性競爭的最佳方式”。卷意味著追求卓越,推動中國品牌的新高度,實現用戶利益最大化,為用戶創造價值。
看來比亞迪的想法并不是異類,其做法也是常規操作,不過是來得猛烈了點。
比亞迪又畫了一張大餅。
眼看著爭論不休,比亞迪李云飛話鋒一轉,他認為:中國汽車品牌的市場占有率,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合在一塊現在已經到60%左右。未來兩年,中國品牌市占率可能到80%甚至更高,意味著中國品牌還有20%的增長空間,也就是400萬輛,會有眾多優秀的中國品牌,一起去拿下這個市場。中國汽車市場的空間很大,市場的容量也很大,大家要去做增量,向燃油車要份額,向合資品牌要份額。
經常吵架的朋友們都知道,吵架的作用有限,無非是虛張聲勢、尋找同盟,到了最后還是要靠實力說話,未來能不能在400萬的份額中占一塊,還要看各個車企的真本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