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他的絕活連毛主席都夸。
他從文盲到少將。
他被開國元帥稱贊“他的迫擊炮是一門藝術。”
他便是電視劇炮神的原型人物,河南農民趙章成。
傳聞中,他是每次開炮都要拜佛的將軍,此傳聞又是否屬實呢?他的人生又經歷了怎樣的蛻變呢?
老人開炮
64年,有些泥濘的場地上,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身板挺的筆直,老人他左手托住沒有炮架的迫擊炮。
接著老人伸出了一只略帶皺紋,卻又強壯有力的右手,接過了戰士手中的炮彈,從善如流的瞄準了靶子,炮彈到處,把一個個標靶炸毀。
明明是一個再慈善不過的老人,卻有著這樣的一手絕活,深得楊得志器重,深得毛主席贊譽,在黨內有了傳聞,“他的迫擊炮真是一枚藝術。”
他是我國的開國少將趙章成。
1927年,趙章成參與了馮玉祥的第二集團軍,此后不久,他接到一個任務,任務便是圍剿紅軍。
趙章成非但不完成指令,反而開始暗中與紅軍交往,是一位叛逆的將軍。
后趙章成正式加入了我黨,成為我黨的一員。他加入我時是沒有候補期的。
第三次反圍剿結束時,我軍內部有了幾門迫擊炮,有了好家伙事兒,因此成立了炮兵營隊,彼時的趙章成便擔任炮兵營營長。
與電視劇炮神中有差別也有相似之處,趙章成是楊志華的原型人物,他的炮彈命中率是百分之百,被贊譽為有炮彈藝術之人。是在戰場上屢立奇功之人,是年近花甲也百發百中之人。
趙章成的第一次封神作戰便是強渡大渡河,在安順場強渡之時,我軍只搞到一條小船,敵人早已將大批的船只焚毀或隱藏。
我軍的18位勇士,只能分兩批渡河,一隊渡河的是熊尚林,第二隊渡河的便是孫繼先等人。
在渡河時卻面臨著敵軍強大的火力壓制,大渡河河難渡,楊得志發話“炮兵呢?上炮兵讓趙章成上場。”
渡河時與我軍交戰的是川軍,不管是我們紅軍,還是川軍,兩方都沒有重型火炮,我們紅軍內部只有一個缺眼缺腿兒的火炮,沒有炮架,沒法發射,沒法調整方位。
趙章成便這樣左手托起沒有炮架的火炮,對準敵軍一炮射出,敵軍戰士一位位倒下。再一炮射出,敵人的火力明顯減弱。第三炮射出,敵軍的一個火力點兒幾乎經被我軍擊潰。
炮彈只有三發,趙章成就在沒有試射的情況下精準精準的命中目標,做到了百發百中,也成功讓這18位勇士渡河。
炮彈發射后,敵軍也受到了極大威懾,面對我軍的重武器裝備,敵人也都有了畏懼心理,所以紛紛潰退。
楊得志也因此乘勢率領第三支部隊渡河。
毛主席為此親自簽發命令,授予趙章成神炮手的稱號。
在百團大戰第二階段時,敵軍碉堡內火力強勁,此時最好的作戰策略,便是將敵人從碉堡中趕出來。
此時非要啟動戰場之神火炮不可,彼時部隊中竟沒有一個懂炮的,又需要臨時的火力支援,便啟動了本來在另一戰場上的趙章成。
部隊給他配對配備了六位從未摸過炮的戰士輔助。
戰士們還有些手生,趙章成卻一個人操縱著三門炮連續不斷的射擊,無間斷的火力壓制,后來被抓獲的敵軍俘虜據此回憶“精準度極高,密集度極高。最初我們懷疑八路軍有一個炮兵排在攻擊。”
盡管彈無虛發,精準命中目標,可是敵軍的堡壘仍然沒有被完全摧毀,趙章成便將迫擊炮里的一半炸藥倒出來,填制上辣椒面,重新裝上引線,一共制作了20發辣椒炮彈。
彼時敵軍正在一個山頭上,為提高射擊準度,精準目中目標,趙章成便率領炮兵戰士們將陣地向前推進到理敵人150m的地方。
陣地前移也意味著危險程度提高,一旦敵人探測到我軍炮兵連隊的位置,朝我軍發射炮彈,容易全軍覆沒。
趙章成不顧風險,炮陣前移,他親自瞄準,試射,幾門迫擊炮發射,辛辣的辣椒面串入敵營,敵人誤以為我軍投射毒氣彈,因此紛紛出逃。
不戰而自潰。
軍中炮神
在官家戰斗中,趙章成曾創造一分鐘打出25發炮彈的奇跡,他曾一人操三炮,也曾在一分鐘打出25發炮彈。
此次戰斗中,他又下令陣地前移,往前推進距敵人200m處,炮彈的射擊速度竟達到了一分鐘25發,趙章成親自調整射距,從山下沖著山上射擊,即使面對著地形劣勢,都能發發命中。
跟電視劇炮神中楊志華用鞋底子測距不同。
關于趙章成也有一道傳聞,那便是他每次在射炮彈前都會拜佛,傳聞真的屬實嗎?
趙章成沒有文化,也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是舊兵出身,他卻能結合自己的戰斗經驗,能結合自己的天賦技術,做到彈無虛發,技術十分精湛。
炮彈在射擊前,需要賦予射向,也需要用眼測距,便需要臂微微前伸,稍稍的彎曲。
五指需要并攏,拇指需要彎曲,同時做到掌心向左,對準的便是目標方向。
除了賦予射向法,還包括用眼測距法,此法是指在火炮射擊前大致的估計距離,姿勢有些類似于拜佛的手勢。
所以因為賦予射向和右眼測距,這兩個炮兵才懂的手勢,因為當時我軍內專業的炮兵較少,所以便有了以訛傳訛說法,以為趙章成在每次射炮前,都會拜佛。
毫無疑問,此傳聞是虛假的。
在抗戰后期,考慮到趙章成出色的炮兵技術,被派到兵工廠內部進行技術指導。
此兵工廠也負責生產火炮。
在一系列調研后,趙章成指出兵工場所生產的火炮,還有改進的空間,在性能上應該做到進一步優化,那便是將82迫擊炮進行改制。
讓82迫擊炮既能直射,也能屈射,這樣子便能靈活的調整射擊角度,提高命中效率。
在攻打某些高建筑物或者復雜雕堡建筑,只有做到曲射,才能百分百命中目標。
而當時此處兵工場,所生產的八二迫擊炮只能做到直射,并不能做到曲射。
為改進火炮,趙章成也曾刻苦鉆研,給炮的尾部增加了400m的尾管。
火炮采取拉火激發的方式,讓底盤傾斜的著地,炮筒跟地面的傾角表保持在五度左右,這便讓火炮又既能直射又能屈射,實現了82迫擊炮的改良。
他的一生
在解放戰爭中,趙章成也曾履歷戰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也曾趕赴朝鮮參戰,后擔任炮兵的副司令員。
1964年,趙章成已經年近花甲,后來以炮兵副司令員的身份來到了基層部隊。在這里,跟戰士們同吃同住同訓練,由昔日的炮兵副司令員成為了一名普通的兵。
后趙章成也曾參與大比武,在那次大比中,趙章成左手托著沒有炮架的迫擊炮,右手接炮彈,開始射擊,毫不停歇,彈無虛發,發發命中靶標。
那時的,他已經是一位面色慈祥的老人了,可是顏色依然銳利,火炮的射擊技術仍然是讓所有人望塵莫及的佼佼者。
這一次大比,讓年近花甲的趙章成再次成為了新聞人物,成為了當時的焦點人物。連電影制片廠都拍攝了他的教學視頻,在全軍上映。
關于趙章成的事跡也曾在解放軍報,解放軍文藝上進行發布。
楊成武曾將此事向毛主席匯報。毛主席也曾高興的說,“若全軍能多幾個趙章成,那就更好了。”
趙章成的一生,是一部傳奇。從文盲到少將,即使在那段特殊時期,也無人能質疑他的功績,畢竟無人敢質疑渡河的18勇士。
所以趙章成將軍做到了善始善終,即使到花甲之年,仍然是火炮方面的專家。在1969年。趙章成因心臟病突發來到了北京的301醫院,因搶救無效而去世,結束了他昔日輝煌的一生。
趙章成
舉報/反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