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30年倫敦海軍條約簽訂前,法國海軍就意識到以當時法國的財力很難負擔得起新的萬噸重巡洋艦的工程所需,而為了海軍條約時代新造的白勞易級布雷巡洋艦防護又太過于薄弱,難以承擔艦隊輕巡的任務;到了30年代前期,正在建造中的條約巡洋艦只有同在34年下水的一艘重巡阿爾及利亞號和輕巡白勞易號,盡管這兩級艦艇都非常新銳且參數優秀,但數量對于間戰期不斷發展的各國海軍軍備而言顯然不夠看。
在權衡財政壓力與軍備需求之后,法國海軍結合白勞易級的設計與阿爾及利亞的防護思路,建造了一系列7500噸級的輕巡洋艦——拉加利索尼埃級。為了取代更早建造的條約重巡,應對德國的軍備擴張,基于拉加利索尼埃級設計的新造艦德格拉斯級迅速開始了建造工作。而就在這艘擁有110000馬力的高速巡洋艦開工不到一周,德軍閃擊波蘭,于是德格拉斯級的建造被叫停,未開工的兩艘姐妹艦建造計劃被取消。
一個月后終于有了空閑的法國軍方繼續建造僅剩的這一艘德格拉斯號,但不到九個月之后,德國全面占領法國本土,德格拉斯號的船體被德國人收于囊中,42年被計劃用來建造一型輕型航空母艦,不過由于抵抗組織與英國空軍的阻撓,最終被廢棄,船體被封存直到戰后法國人重新開始建造。由于海軍戰備思路的變化,這次她又被改成了防空巡洋艦,在法國漫長的經濟恢復期與美國的財政援助到位之后,整整17年,這艘命運多舛的巡洋艦才走下船臺進入艦隊。
但這時的德格拉斯號,和最初的火炮巡洋艦設計不能說是一模一樣,只能說是毫無瓜葛。除了船體還是沿用了當年建造的部分,原定的152mm Mle 1930火炮設計早已過時多年,更不用說那公制口徑的100mm Mle 1933高射炮和550mm的魚雷發射管。在今天你只能在戰艦世界里看到這個設計了。
取而代之的是更貼近北約通行的英制口徑武器:16門127mm高平兩用炮和10座57mm博福斯高炮——是不是有點熟悉?這就是戰艦世界X級F系研發船科爾貝爾號的武備,科爾貝爾在事實上是德格拉斯號的同型艦,但船體是完全新造的。
戰艦世界開發組在還原1936年的德格拉斯號設計時其實討了個巧:德格拉斯采用了高平兩用炮塔設計,而設計部門給了三套方案,分別是四聯裝炮塔(法國人就喜歡這個)、直接沿用黎塞留號的副炮設計或是全新設計一型兩用炮塔,改進無法大仰角填彈的問題。本來史實圖紙是三號原案的全新設計,但WG偷懶采用了二號原案,大概是因為新式炮塔實在沒有更多資料,并且沿用現有模型可以省下一點建模功夫吧。
這些火炮讓德格拉斯號和姐姐拉加利索尼埃不一樣,擁有主炮防空的能力,但原案的中小口徑防空炮都是間戰期的“臭魚爛蝦”,總體防空能力完全沒法和在美國接受了全套防空改造,被40mm博福斯和20mm厄利空插成刺猬的姐姐相提并論。但也許戰艦世界哪天出個超級防空特化版的德格拉斯 '46或者'51也不是不可能嘛,畢竟妹妹科爾伯特也已經實裝了。
況且戰后她還有兩三個防空巡洋艦的改裝方案,光逮著德格拉斯號這一只羊都能薅出三四艘改型來呢。這艘漂亮的巨艦不出幾個改型真的對不起她的眾多改造計劃和多舛命運——她甚至可以出一艘同船體D系圖紙輕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