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讀陶淵明,想自己也許從來都不曾了解過這樣一個我們在讀書時候背過其很多詩的男人。讀了《陶淵明傳:結廬在人境》,我才發現原來他的一生是這樣度過的,看上去灑脫,但是在這個灑脫的過程中,又經歷了很多。
在讀完《陶淵明傳:結廬在人境》的時候,我思索著,陶淵明之所以能夠成為陶淵明,應該和他的人生有關,如果不是他人生之中的這種種經歷,也許我們的世界里,就不會出現這樣一個“灑脫”的陶淵明。
但是,讓我去經歷陶淵明經歷的這一切的話,我卻是不愿意的。畢竟,人生在世,只此一次,誰不想自己的人生能夠一帆風順呢?但是往往很多的時候,一帆風順也意味著我們的人生,會平淡一生,這就是人生。
陶淵明的出身,算不得好,但是在我看來其實也算上特別的壞,只不過不是完全的那種糟糕罷了。喪父的陶淵明,在他的成長過程之中是感受不到父愛的,但是他卻有兩個母親愛他,這也算是變相的彌補了成長時期沒有父親的遺憾。
除了兩個母親,陶淵明還有一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妹妹,兩個人一起讀書學習,彼此依靠,我想這也是陶淵明成長人生之中不可多得的經歷。畢竟放在現代來看,作為獨生子女一代的我,想想自己孤獨的成長歷程,不得不說在某些方面我還是挺羨慕陶淵明的。
所以,即便家里經濟不是那么好,陶淵明也沒有成長成為一個壞孩子,因為在他的成長旅途中,有雙倍的母親圍繞,還有一個可以一起分享秘密的妹妹一起成長。這種幸福,我很羨慕,總的來說,在人最初確定三觀的時刻,陶淵明沒有長歪,也是他成長旅途里珍貴而幸福的時光吧。
陶淵明的才情,我覺得要從陶淵明的老一輩說起,畢竟有些東西,還是得遺傳。孟嘉是陶淵明的祖父,也是東晉一代名士,他才思敏捷,學識淵博,氣度不凡。而孟嘉的曾祖父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孟宗,是三國時代官至吳國大司空。
說下孟嘉,他雖然也出生名門,但是家境貧寒,年少時父親就去世了,他只能在供奉母親的同時,帶著兩個弟弟讀書,終有所成。簡單來說,孟嘉也好,孟宗也罷,都是有才情的人,他們的才情自然而然的遺傳到了陶淵明的身上,因此也成就了陶淵明。
我想說,從陶淵明和他祖上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種韌勁,正是因為擁有這種韌勁,生活才無可奈何他們。家境貧寒,在某些時候并不是無法成就自己的理由,就像陶淵明和他的祖父一樣,家境貧寒又如何,他們依舊是我們所知道的歷史上不可多得的人物!
這個世界上的人,除了原生家庭,還有自己的小家庭,《陶淵明傳:結廬在人境》除了講陶淵明原生家庭的故事,也講了陶淵明的愛情故事,不過,到二十多都未結婚的陶淵明在那個時候,估計也是人們會談論的一個話題吧。
我欣賞陶淵明的地方在于,在那個刻板的時代里,他并沒有因為妻子遲遲未孕而去做什么,一家人依舊幸福的過著屬于自己的生活。但是,第一任妻子最終還是悲劇的離世——她是懷孕了,最后卻難產而亡。
經歷了太多的悲歡離合,陶淵明的心肯定也放進了太多的情緒,我想這是他和慧遠法師情誼開啟與延續的必然吧,所以陶淵明才會去廬山與佛結緣,渡自己于無邊苦海。這世界,眾生皆苦,能夠感悟人生,并從此獲得屬于自己的人生,這應該就是人生最大的贏家吧。
眾生皆苦,苦在心地。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執念而已。執于一念,將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于心間。人這一生最大的修行就是渡自己的心。若看不破、放不下,沉湎于過去的陰影里走不出來,是非常可怕的。如墮入深淵,深不見底,如何得救?唯有自己走出來,萬般皆苦,只可自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