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張廷玉七十七歲。
時常頭暈眼花,深感精神不濟,應付不了日常繁重政務,為避免出錯,平安降落,便遞了折子,請求退休。
看在自己三朝老臣,多年兢兢業業的份兒上,乾隆一定會批準把。
可朱批下來,張廷玉懵了——
“卿受兩朝厚恩,且奉皇考遺命,將來配享太廟。豈有從祀元臣,歸田終老之理?”
歷代從祀太廟的臣下不超100個,有清一代,跨過太廟門檻兒的漢臣,更是只有張廷玉一個人。
這份恩典,祖墳起火都不一定求得來。
你老張咋就沒點兒b數呢?
我爺...我爹更是許你死后配享太廟,那你應該鞠躬盡瘁,在工作崗位干到死,是不是呀?
可老張年齡擺在哪兒,乾隆擔心搞出對自己不利的言論,又下一道旨意:
“朕還是體恤臣下的,即日起,你就不用每天坐班,十天去軍機處點卯一次就行!”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就是變相把老張踢出了權力中心了。
老張還無話可說,只能嘆了口氣,也算是爭取來的最大隆恩了。
乖乖奉旨摸魚吧。
可才過了一個多月,天就變了......
02
三月十一日深夜時分,乾隆東巡山東的路上,皇后富察氏因病去世。
富察氏是乾隆的結發妻子,伉儷情深。
一朝天人永隔,乾隆痛徹心扉,幾乎不能自持。
人在極度傷心之下,就容易干點極端出格兒的事兒——
富察皇后去世后,
1、翰林院學士阿克敦,因為在祭文中把“皇后”誤寫成“皇太后”,被乾隆處以絞立決;
2、刑部認為絞監候就可以了,多嘴,上上下下被一擼到底;
3、皇長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在葬禮上表現得不夠悲痛,被乾隆怒斥“不忠不孝,枉為人子”,直接與儲君之位說拜拜;
4、河道總督周學建和湖廣總督塞楞額,喪期還沒出百日,就剃了頭,直接被賜死;
5、張廷玉呢,人在家里蹲,貨從天上來,背上連帶責任,被罰俸一年.......
這讓老張十分驚恐:這次是池魚之殃,但只要人在京城,皇帝總有理由抓自己小辮子......
不行,還是繼續請求回老家吧!
就又遞了退休折子。
03
或許乾隆突然動了惻隱之心?
反正爽快批準了,同意老張原官致仕回鄉。
圣旨最后,還說了一段非常感人的話:
老張,你要保重身體,等朕五十大壽,您也九十高壽了,咱君臣再在這紫禁城相見。
到這兒,老張的一生基本可以劃上完美的句號了。
可,老張多問了個問題:
“蒙世宗遺命配享太廟,上年奉恩諭,從祀元臣不宜歸田終老,恐身后不獲更蒙大典。免冠叩首,乞上一言為券。”
乾隆登時就變了臉:咋滴?老張,先帝讓你配享太廟,朝堂上下誰人不知?朕也從來沒否認過。你上趕著讓朕給你出“保證書”?幾個意思?信不過朕?還是覺得先帝諭旨不算數?
但張廷玉是漢官領袖,起碼的臉面還是得給。
老張走之后,乾隆強忍不快,寫了保證書,同時寫了一首詩給老張,其中有兩句十分耐人尋味:
“可例青田原侑廟 ,漫愁鄭國竟摧碑。”
這可不是什么好詞!
意思是,現在你得到劉伯溫的待遇,又得退休,又配享太廟,你怎么還會擔心朕會像唐太宗,在魏征死后砸了他的墓碑呢?
按張廷玉以往的警覺性,就該上疏請罪了。
可老張,可能滿腦子都是回家,忘了體會乾隆的深意,這茬兒他沒接。
更不巧的是,老張當天感冒了,頭疼的呦,都沒法兒進宮謝恩了,就派兒子張若澄代自己去了。
乾隆徹底炸了:
你要的,朕都準了,連謝個恩都懶得來了?不把朕放在眼里了!是吧?!
乾隆當即讓軍機處擬旨,要老張就此事給朕個合理的解釋。
04
當天,軍機處值班的大臣,有倆:
一個是乾隆的小舅子傅恒;
另一個是張廷玉的門生汪由敦。
汪由敦一看皇上發了火,趕緊讓人偷偷跑到張家,把情況透給老師,讓他趕緊進宮請罪。
張廷玉便不顧病體,讓家人扶著,去紫禁城,跪在宮門前請罪。
這就直接引爆了一個更大的危機——
因為這個時候,旨意還沒送到張家,老張先跑來請罪了。
這不明擺著有人給你通風報信么?
乾隆劈頭蓋臉一頓臭罵:...我朝沒有任何對不起他老張的地方...人都要走了,還在軍機處留下耳目,是什么居心?!
話說到這個程度,傻子也懂:還爭什么待遇,能保住小命就阿彌陀佛了!
張廷玉趕緊自請罷去陪祀殊榮,回家待罪。
乾隆趁勢:革除張廷玉伯爵爵位,以正一品大學士官銜致仕回家養老......
05
張廷玉的問題都是小問題。
乾隆卻揪著不放。
深層原因就一個:
張廷玉在朝近五十年,人的名兒樹的影兒,攀附他的人太多,不打壓他,他門生會結成朋黨......
必須往死了敲打!
一直折騰到乾隆十五年(1750年)春天,老張才最終踏上了回老家的路。
這下該消停了吧?
不可能......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七月,一道諭旨又打破了張廷玉的寧靜。
四川學政朱荃隱瞞親媽死訊,主持四川院試,收了不少黑錢。
事情敗露,朱荃畏罪,跳江自殺。
這事兒怎么扯到老張身上的呢?
朱荃和張廷玉是兒女親家。
乾隆強行聯系:朱荃品性如此惡劣,卻因為張廷玉的關系,經汪由敦舉薦當上了四川學政。這不是結黨營私?是什么?
第二天天不亮,內務府總管德保,就領著官兵把張家翻了個底朝天。
把康雍乾三代皇帝賜的東西全部收走。
乾隆還重點關照,把張廷玉所有的詩文、書信給朕帶回來。
明擺著不打算給老張活路了,只要查出老張有半句不敬之詞...哼哼!
可德保加班加點,看了幾天,愣是沒抓住老張一丁點兒錯處。
乾隆臉更綠了,只能反過來罵德保:朕只是說追繳御賜之物,沒讓你這奴才抄張廷玉的家,你怎么辦事兒的?
滿朝大臣心里明鏡似的:沒有您的首肯,德保敢抄家?
06
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九月初七,乾隆又把老張的“各大罪狀”列了一遍,然后說:
本該對張廷玉褫奪官銜、下獄問罪,但朕實在不忍,就不再治罪了,罰他20萬兩銀子,這事兒就算了。
老張都哭了:20萬呀!
老張雖官居極品,但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辦差,從來不敢受賄。
(不然抄家的時候僅憑貪污一項就能要了他的老命。)
20萬對他來說,難如登天。
接下去的半年里,老張幾乎賣盡家產,又東挪西借,才在來年的三月湊足銀子,交了罰款。
這場風波才算落下帷幕。
07
四年后的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二十日,心如枯槁的老張終于走到了生命盡頭。
或許事過境遷,乾隆對老張的憤恨已經消散?
又或許想起老張一生忠心耿耿侍候三代君王的情分?
四月初九,乾隆下旨,又把老張的罪狀說了一通,但語氣輕了很多。
最重要的是:
“張廷玉雖有過,余仍不加重譴,仍準以大學士銜休致,及其既卒,仍令配享太廟。余于廷玉曲示保全,使彼泉下有知,當如何銜感乎 ?”
老張犯了這么大錯,我還讓他體面退休,又優容他進太廟,我對老張實在太好了,如果他地下有知,不知道會怎么謝我?
殺人誅心,莫過于此。
參考文獻:《清史稿》、《清實錄》、《清史列傳》、《嘯亭雜錄》、《桐城張公廷玉墓志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