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有這樣一個謎團——
雍正在整頓各省藩庫虧空時,諾敏上書說他能在一年內完成任務,為何隆科多一聽就知道諾敏是在說大話,而雍正卻信以為真?
又為何在諾敏只用半年時間就追回了十多年的虧空時,李衛都察覺到這其中必然有假,而雍正不僅沒有懷疑,還特意親筆題寫了一塊“天下第一巡撫”的匾額送給諾敏?
是雍正真對諾敏的所作所為深信不疑,還是雍正操之過急這才上了當,亦或者是雍正就是故意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要把諾敏立成榜樣?
這篇文章要揭秘的,就是隱藏在山西藩庫作假案背后的真實隱情。
疑點:雍正相信諾敏?
雍正剛一繼位,就收到了青海羅布藏丹增自立可汗的消息。為了給一觸即發的西北戰事做準備,雍正嚴令各省要在兩年期內完成整頓藩庫虧空的任務。
在此期間,雍正同意了隆科多的舉薦,任諾敏為山西巡撫,去整頓雍正朝虧空最大的第一大省。
就這樣,一場震驚朝野的山西藩庫作假案拉開了帷幕。
諾敏一上任,就向山西省的“藩臬道府州縣”亮出他的后臺就是隆科多,隨后更是直接言明:
“……我隨時準備讓朝廷革我的職,但是我有句丑話說在前頭,我要是受了處分,你們在場的各位,誰也別想安穩過關。”
一番話罷,在場的諸位山西官員,皆懾服于諾敏的背景和威壓之下。
不久,諾敏向朝廷上了一道奏折,表示他有信心在一年內完成追補藩庫虧空的任務。
收到諾敏的奏折,急于整頓虧空的雍正喜形于色,當著在場上書房大臣的面,對諾敏給予了高度的肯定,隨后又表揚了隆科多的舉薦之功。
同時,雍正還特命隆科多將諾敏的奏折明發各省,讓其他省份看一看諾敏的決心。
此時,第一個疑點出現了——
雍正真就確定諾敏在奏折上的表態不是假話、空話?
要知道,整頓各省藩庫虧空,不僅涉及到不久之后的西北戰事,更涉及到雍正的臉面,這畢竟是雍正登基后親手操辦的第一件大事,萬一出現紕漏,那勢必會成為天大的笑話。
也就是說,出于小心謹慎,雍正絕不該將諾敏的表態明發各省。
而看似明發各省可以提高各省整頓虧空的進度,可一旦諾敏的表態到時沒有兌現,反倒會弄巧成拙。
尤其是,得知諾敏的表態后,隆科多當即就猜到其中有太多的水分,那么能在九子奪嫡中成功晉級的雍正,難道就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嗎?
這很令人懷疑!
然而,更令人懷疑的是接下來發生的事。
為了按期完成任務,在隆科多的授意下,諾敏暗中向商賈縉紳暫借了270萬兩來填補藩庫虧空,這樣一來,山西不到半年就完成了任務。
此事傳到朝堂,雍正特意叫諸臣大起,單為諾敏開了一場隆重的表彰大會。在會上,雍正還給諾敏親筆題寫了一塊“天下第一巡撫”的匾額,用來嘉獎諾敏。
這就是第二個疑點——
注意!雍正嘉獎諾敏的事傳到各省后,李衛一聽這個信息,當場就提出了質疑:
“乖乖,半年?把十幾年虧空的銀子都追回來了,這么厲害?這事透著邪呀!”
而在李衛身邊“半隱”的鄔思道,對此也表示認同:
“你說的對,我也不相信,這里面恐怕有出入啊!”
咱們姑且不看鄔思道的判斷,就只說一點,連李衛都能察覺到的問題,難道雍正就一點都沒有察覺?
這明顯說不過去!
同時,即便雍正想通過嘉獎諾敏,來加快各省整頓藩庫虧空的進度,也應該先派人去山西驗明虛實再進行表彰,根本就不應該如此草率。
畢竟一旦先進行了表彰,到時萬一事情有假,雍正根本就沒有辦法收場。
對此,套用李衛的話來說,雍正不加驗證就直接大張旗鼓嘉獎諾敏的行為,透著一股邪!
然而,這件事的邪乎程度還不止于此。不久之后,田文鏡將山西的事引爆,雍正的反應,更讓人難以理解!
疑點:立諾敏為榜樣?
田文鏡去河南上任的途中,恰好路過山西。途中,田文鏡發現已經追回藩庫虧空的山西,竟在向百姓大肆增收賦稅。
這一發現讓田文鏡意識到:山西追補藩庫虧空一事,很可能有假。
隨后,田文鏡一道密折將此情況報給了雍正。
注意!田文鏡作為雍正重視的舊臣,上奏此事所采用的方式是密折,并沒有按常規的途徑走“上書房——雍正”的方式。
也正是因此,才有了劇中張廷玉當著雍正的面翻看密折的那一幕。
那么問題來了——
雍正明明可以將田文鏡的密折壓下來,為何非要給張廷玉看,來捅破這件事呢?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雍正剛剛題寫了匾額表彰諾敏,此時捅破這件事,不僅會打自己的臉,還會失去一個好不容易樹立起來的“榜樣”。
所以,于情于理,雍正收到田文鏡的密折,都應該秘密瞞下,然后再下一道密旨暗示田文鏡——盡快離開山西,不要多管閑事。
只有這樣處理才符合情理邏輯;也只有這樣處理,才能進一步解釋雍正為何對諾敏沒有絲毫懷疑——
不是雍正相信諾敏,更不是雍正操之過急,而是從一開始雍正就打算把諾敏樹立成一個榜樣。
但問題是,這一最合情理的推斷,卻被雍正沒有隱瞞田文鏡密折的這一舉動給推翻了。也就是說,雍正并不在意諾敏這個率先完成追補虧空的榜樣。
此外,山西藩庫作假案被田文鏡引爆后,還有一系列讓人匪夷所思的疑點——
雍正收到田文鏡的密折,當晚就叫來張廷玉商討對策。在張廷玉建議下,雍正委任田文鏡為欽差,徹查山西藩庫作假案。
接到雍正旨意的田文鏡,當即對山西藩庫進行了一番徹查,然而卻沒有查出任何證據。見此,諾敏倒打一耙又將田文鏡告到了朝廷。
一時間,田文鏡和諾敏打的這場官司,成了朝野上下最為關注的事。
注意!
此時的局勢看似對雍正不利,實則卻是雍正把諾敏這個榜樣坐實的最佳時機。
要知道,田文鏡徹查的結果,是山西藩庫確有300萬兩白銀,這一結論不僅可以打消一些人對諾敏在短時間內完成任務的質疑,還能進一步證明雍正嘉獎諾敏并不是一件錯事。
正因如此,當雍正召開內部會議討論如何處理此事時,隆科多會說:
“奴才以為,既然山西藩庫確實有三百萬銀子在那兒,可見諾敏所言不虛,也可見皇上封諾敏為‘天下第一巡撫’確是圣明。”
可有意思的是,聽了隆科多的話,雍正不僅沒有從善如流,反倒略帶不快地看向了隆科多,并堅持要徹查此事。
有人可能會說,雍正堅持徹查,其實是為了保田文鏡,若不徹查,那么田文鏡就會受到處罰。
但問題是:即便田文鏡會受到處罰,又會受到多重的處罰呢?
要知道,田文鏡的密折還不構成誣陷,田文鏡是見山西抗旨向百姓增收賦稅,這才懷疑山西在追還藩庫虧空一事中作了假。
既然田文鏡懷疑得合情合理,而田文鏡密折上奏又是對朝廷負責,那么雍正若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并不是一件難事。
然而,雍正并沒有這么做,反倒委任圖里琛為欽差繼續徹查此事。
在圖里琛臨行前,隆科多私下里暗示圖里琛:
“這皇上新膺大寶勵精圖治,好不容易才樹立了山西這么一個榜樣,你要是鬧出笑話來,我還真不知道該怎么收場呢。”
第二天,圖里琛就把隆科多對他的暗示,告訴了雍正:
“隆中堂提醒奴才,一定要顧全皇上的圣名和朝廷的臉面。”
注意!圖里琛作為御前侍衛領班,雍正最信任的人之一,難道隆科多就不清楚,圖里琛會把他的暗示如實奏報給雍正嗎?
隆科多必然知道!
既然知道,那么隆科多為何還要暗示圖里琛呢?
可能性只有一個:隆科多自認為他對圖里琛的暗示,符合雍正的心思,所以隆科多才不怕被圖里琛出賣。
而通過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得出一個大膽的猜測:
雍正很可能早就知道山西藩庫作假一事,而當初隆科多之所以會暗示山西官員作假,大概率就是得到了雍正的某種授意。
若非如此,隆科多又豈敢去暗示雍正的御前侍衛領班呢?
真相:殺雞儆猴
既然山西藩庫作假案,在某種程度上是雍正授意隆科多促成的,那么為何隨著事態發展,雍正不惜“自扇嘴巴”,也要推倒他樹立起來的“榜樣”呢?
其實,這件事從一開始就是雍正布置的局,而這個局的最終目的:就是拿諾敏來“殺雞儆猴”!
當初,李衛察覺到諾敏可能在欺瞞雍正,便想給雍正提個醒,可這個想法當場就被鄔思道給勸阻了:
“這事兒咱先別管,也管不好。”
對此,鄔思道給出的理由是:
“假的真不了,真的也假不了。你隔著一個省去奏別人的事,弄不好會遭人嫉恨的,反倒落個一身的不是。等等,再等一等吧。”
仔細品品鄔思道的這段話,就會發現其中漏洞重重——
要知道李衛可不是普通的官員,而是雍正心腹中的心腹。
也就是說,李衛若是給雍正提醒,勢必會和田文鏡一樣,給雍正上密折。既是密折,除了雍正之外,旁人根本看不到,李衛又豈會遭人嫉恨?
同時,李衛作為領導的心腹,察覺到一些問題給領導提醒,本就是情理之中的事,即便李衛所提醒的事不實,雍正也沒有理由去怪罪李衛,反倒還會給李衛加分,認為李衛心中一直裝著領導。
既如此,鄔思道又為何不讓李衛提醒呢?
最大的可能就是:鄔思道從所得到的信息中,推斷出了雍正很可能另有打算。也因此,鄔思道才會說“假的真不了,真的也假不了”,才會告訴李衛“等等,再等一等”。
而之所以鄔思道猜測雍正很可能另有打算,依據也很簡單,就連李衛都能察覺到諾敏的事透著邪,那雍正又豈能察覺不到?
那么雍正究竟有什么打算呢?
其實就是想先立諾敏這個榜樣,然后再殺雞儆猴!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個推斷過于牽強。不要緊,我們一同來看下當時的背景——
整頓各省藩庫虧空,是雍正繼位后辦的第一件事,之所以要辦這件事,是因為西北戰事一觸即發,而國庫卻是空的。
而對于雍正來說,要想在短時間辦成這件事,最大的難題其實是八爺黨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有印象,在九子奪嫡時期,康熙曾廢掉胤礽打算重選太子,而在那次投票選舉中,老八以壓倒性的優勢領先其他皇子。
而老八之所以票數遙遙領先,最根本的原因,不是老八太“賢”,也不是佟國維的背后推動,而是八爺黨的勢力太大了。
八爺黨的勢力大到什么程度,舉一個劇中的例子,山西藩庫作假案和科考舞弊案相繼爆發后,八爺黨為算計雍正,暗示所屬勢力一同去保兩案中的主犯諾敏和張廷璐。
在老八的背后操縱下,雍正一共收到了427份奏折,其中381份奏折都是保諾敏和張廷璐的。
這一數據就足以說明:拋開在京的幾大重要衙門不談,雍正朝的各省督撫至少有一半,都是八爺黨的人。
正因如此,雍正才會急于開科取士,才會著急把田文鏡和李衛破格提拔到巡撫的位置;也是如此,老八才鼓動老十四說:
“什么叫皇上?皇上是說一句話就是圣旨,天下人都得照著去辦。如果說的話別人都不聽,或者不能兌現,即便就是皇上,不過是個空名而已。那么反過來,咱們所想的,天下人都能照著去做,就是不當皇上又有何妨呢?”
而老八說這段話的底氣,就在于他手里所掌握的勢力。
既然,各省的督撫大多數都是八爺黨的人,那么在整頓各省藩庫虧空一事上,雍正最怕的便是在老八的授意下,各省督撫陽奉陰違——不是找理由完不成任務,便是弄虛作假。
而要想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唯一切實有效的措施:是殺雞儆猴,而非立榜樣。
立榜樣只能避免其他省份找理由不完成任務,卻不能避免其他省份為完成任務而弄虛作假。只有“殺雞儆猴”這一招,才能兩者兼顧。
可問題就來了,雍正要如何殺雞儆猴呢?
在整頓虧空時,雍正所下的命令是在兩年內完成。
若按正常的途徑去“殺雞儆猴”,就只能等期滿之日,挑幾個沒按期完成任務或弄虛作假的省份來開刀。
但若是這樣的話,雍正要完成整頓藩庫虧空,就得在兩年的基礎上再拖延一段時間,可當時西北戰事隨時都可能爆發,急于做戰前準備的雍正,又哪里拖得起這個時間。
因此,為了在兩年期內完成這項任務,雍正只能先培養一個“雞”,用來“殺雞儆猴”,而諾敏這個雍正親手樹立起來的“榜樣”,就是雍正用來“殺雞儆猴”的“雞”。
那么,雍正是如何培養這只“雞”的呢?
最初,在隆科多舉薦諾敏為山西巡撫時,雍正并沒有確定諾敏就是培養對象。直到諾敏上書表態要在一年內完成任務,雍正才動了培養他的心。
當時,隆科多清楚諾敏說的是大話,而雍正又豈會不知?正是清楚諾敏說的是大話,所以雍正才會當眾表揚隆科多,又特意安排將諾敏的奏折明發各省。
雍正的這一手,其實就是當年康熙逼胤礽造反那一手的“翻版”,可以說從那時起,雍正就開始了對隆科多和諾敏的算計。
雍正用諾敏的“大話”綁架著隆科多一同烤火,逼著隆科多和諾敏為了不被追責,只能劍走偏鋒弄虛作假。
而自以為深通圣意的隆科多,見雍正竟把諾敏所說的“大話”明發各省,也會誤認為雍正是在暗示他,想辦法把諾敏樹立成榜樣。
這才有了隆科多授意諾敏弄虛作假的事。
到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當諾敏在半年內就完成了任務時,為何雍正要連夜題字刻匾,并在第二天就召開對諾敏的表彰大會。
雍正不是操之過急,更不是沒有意識到諾敏在弄虛作假,而是為了坐實諾敏的罪,為接下來的“殺雞儆猴”做準備。
也就是說,事后即便沒有田文鏡,那么雍正也會安排其他人來引爆這件事。而按此推斷來看,其實當時田文鏡之所以會那么湊巧地路過山西,極有可能就是雍正的安排。
這才是山西藩庫作假案的真相!
可能有人會提出反駁——如果真相是這樣的話,那么劇中雍正對唱山西小曲的秦順兒一賞一罰,又該如何解釋呢?
確實,若按雍正對秦順兒“一賞一罰”的那兩個細節來看,似乎雍正之前并不清楚諾敏在弄虛作假。
但其實,雍正之所以這么做,就是為了掩蓋他的算計。要知道,雖然是在皇宮內部,但雍正卻并不能確保他的一言一行不會傳出去。
而雍正之所以要掩蓋他的算計,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為了保護他的圣名——
在雍正還沒登基之前,他就曾用李衛和翠兒去威脅高福,讓高福去接近八爺府的胡管家,從而引導鄔思道用計,讓高福把那封能扳倒太子的信交給老八,算計老八去扳倒太子。
當時,雍正做那件事就瞞住了所有人,包括鄔思道和老十三。
如今雍正已成為皇帝,只會更加在乎他的名聲,更不愿有人知道他是一個善于玩陰謀詭計的人。
正如雍正要殺鄔思道那晚,鄔思道說的那樣:
“皇上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
至于是不是真的光明,就全看“陰暗”的那一面會不會被人發現了。但顯然在這件事上,雍正確實做到了“光明正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