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音這一短視頻平臺的熱潮席卷下
無數年輕人懷揣著成為網紅博主的夢想
渴望在這片充滿機遇的土地上嶄露頭角
然而
正是這份對成功的渴望
讓一些人掉入了不法培訓機構的陷阱
近期
一起涉及抖音培訓公司注銷后拒絕退還培訓費用的案件
在湖南省平江縣人民法院審結
依法判令被告返還原告培訓費用6095元
挽回了消費者王某經濟損失
基本案情
經法院審理查明,被告羅某系某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東,公司業務主要為抖音運營培訓服務。王某在羅某持股的培訓公司購買了培訓課程,并支付了培訓費用6095元。然而,在課程指導服務履行期間,該公司卻進行了注銷,且未將王某的培訓費用退還,之后還將王某的微信拉黑,不再向其提供任何雙方約定的服務。
法院審理
法院認為,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抖音教育培訓公司收取了王某的培訓費,應當按照約定履行其培訓義務。現該公司已簡易注銷登記,不能按照雙方約定繼續為王某提供培訓服務。王某支付的培訓費應當予以退還。
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若干問題的規定(二)》第二十條第一款的規定:“公司解散應當在依法清算完畢后,申請辦理注銷登記。公司未經清算即辦理注銷登記,導致公司無法進行清算,債權人主張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以及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對公司債務承擔清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
該公司未經清算即注銷登記,羅某作為公司股東,依法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清償責任。綜上,法院支持了王某要求羅某退還培訓費用的訴訟請求。
法官寄語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線上培訓已成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然而,一些不法機構利用互聯網的匿名性和便捷性,進行虛假宣傳、欺詐消費者等違法行為。對此,廣大消費者也應提高警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在選擇培訓機構時,要認真審查其資質和信譽情況,簽訂合同時要仔細閱讀合同條款并保留好相關證據。一旦遇到消費糾紛或侵權行為,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供稿:綜合辦公室
編輯:彭晶晶
初審:方堅強
復審:林雄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