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翠鳥資本
當前,全球投資者身處“水世界”,中國的投資者亦不例外。
所謂的“水”,就是源源不斷的貨幣,全球經濟低增長、老齡化、地緣局勢動蕩等因素,推升著長期利率走低。
在此大背景下,穩健型投資顯得越來越重要。
其中,機構投資者一向重視的純債策略基金,在基民群體中的認知度正在不斷提升。
一場空前的資產配置重構機會,已迎面而來。
債券投資性價比上升
上證指數的3000點,依然是當前諸多基民關注的核心,這涉及著大量產品凈值修復的希望。
實際上,目前市場出現了“資產荒”,很多投資者都已經感受到了。
權益資產表現不佳,定期存款利率不斷走低,“固收+”策略產品買到了“寂寞”。
疊加國際地緣政治事件層出不窮,市場仿佛很難找到穩健理財選項?
其實不然。
A股回血遲遲未見,存款利率不斷下調,這些因素都推升了一類資產的優異表現——純債基金。
諸多投資者未充分意識到:近年來債券基金規模不斷悄然上升,聰明的投資者正在不斷強化純債資產的配置需求。
債券資產“熊短牛長”
2024年上半年,中國債市可謂漲勢如虹。對此,中歐基金固定收益投資部總監陳凱楊總結道:上半年的債市行情是超預期,之后中國央行強化了收益率曲線的逆調控,債市的短期波動預計會加大。
“藏器于身,待時而動”,陳凱楊如是說。
在這位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看來,下半年要做到戰略上不逆勢,戰術上不對抗,未來投資上要在波動中強化交易,同時圍繞收益率下行的大趨勢擇機加強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債券資產與權益資產的投資性價比,截然不同。華夏基金則指出,從持有體驗來看,我國債市的確表現為“熊短牛長”,即便出現階段性調整,短期擾動不改長期“畫線”走勢。
這背后便是固定收益邏輯:債券的票息在中長期能撫平市場利率變化帶來的價格波動,實現正向的收益。
廣發基金亦指出,過去十年純債型基金整體保持了年度收益為正的歷史記錄,在專業投資機構管理下,債券基金成為資產配置中的穩健收益來源。
債券投資在當下可謂恰逢其時。
博時基金尖銳地指出,當前基本格局是資產荒,在今年三季度預計延續,信用利差預計持續處于歷史低位,市場沿著資產荒及基本面預期兩條主線波動,兩相疊加下債市表現較好。
債券投資的參與時點,在專業機構投資者看來并不需要“糾結”。富國基金認為,純債類產品通常有穩定的票息收益,所以不必太糾結于上車時機,拉長時間終歸是平穩向上,短期的波動反而是很好的加倉時機。
中短債機會凸顯
對于未來一段時期的固收策略,陳凱楊認為,中短端債券的配置價值凸顯,應當關注中長久期資產的交易價值。
中短債基金主要聚焦在剩余3年內的債券資產,比中長債基金的波動相對較小,投資風險也更加可控。
據Wind數據終端,截至2024年6月30日,短期純債型基金今年二季度份額激增2588億份,受托資產規模接近1.5萬億元。
實際上,這個策略的抉擇或許正是當前的最優選。
其一,當前高息資產供給不足,保險、銀行、理財和基金均面臨嚴重的資產荒。
其二,考慮到資產端的基本面趨勢,中期利率中樞有望進一步向下,整體利多債市的格局不變。
換言之,中期的利率水平需要匹配中期整體經濟面臨的主要矛盾。
有賣方研究機構判斷,資金配置盤配置短債的意愿會受到負債端充裕程度的影響,短期中短債和存單利率走勢的錨定程度可能抬升。
另據Wind,2013年以來中國債市經歷過四次較大幅度的調整,其中短期純債基金指數在四次調整中,最大回撤值均不超過1.2%。
由此可見,中短債基金品種或許就是我們尋找的“穩健投資無法避開的機會”。
※此文為翠鳥資本原創文章,未獲授權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