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甘珠爾景區,售票處沒人,要進門的時候出來一個大叔喊著要買門票。甘珠爾廟門票35元,同伴們有的是不感興趣,有的是被門票勸退,我堅持要進去參觀,結果就是一個人進去只能快速地游覽。
甘珠爾廟,其輝煌歷程可追溯至乾隆三十八載(公元1773年),由朝廷撥銀破土興建,在蒼茫草原之上,奠基起這座神圣殿堂的最初輪廓。至乾隆五十九年,天子御筆親賜廟號,“壽寧寺”匾額,盡顯皇恩浩蕩與對佛法昌隆之期許,使之成為甘珠爾廟無上榮耀之象征。
歷經清朝數代帝王的悉心經營與擴建,甘珠爾廟逐漸形成規模完整的寺廟建筑群,成為呼倫貝爾最大耀眼的喇嘛廟宇。
“甘珠爾廟”之名,自其誕生之日起便與《甘珠爾經》緊密相連,廟內珍藏的五種珍貴版本經卷,吸引著四方信徒前來頂禮膜拜。從建廟起就被稱為甘珠爾廟,壽寧寺反而少人稱呼。
寺廟的建筑風格,融合了中原的典雅莊重、西藏的神秘莊嚴與蒙古的遼闊豪放,展現出一種跨越地域、民族的獨特韻味。
全寺共有11座殿,中軸線上依次是卻依拉殿、占巴殿、桑吉德莫洛姆殿和索克欽殿。掛著乾隆親筆題寫“壽寧寺”匾額的索克欽殿是中軸線上最后一座大殿。
卻依拉殿是甘珠兒廟第二座大殿,過去這里是喇嘛早課、學經、考試的地方,智慧之光匯聚的“大教堂”。
曾經珍藏過《甘珠爾經》,現在主供時輪金剛壇城和藏傳佛教五大教派創始人壁畫。殿堂中心時輪金剛壇城,象征著宇宙間周而復始的真理與智慧循環。
占巴殿作為甘珠爾廟第三座莊嚴的大殿,現在殿內主供彌勒佛、四臂觀音、送子觀音和阿彌陀佛。
彌勒佛慈悲為懷,以無盡的悲憫俯瞰眾生,四臂觀音以千手千眼護佑世間,送子觀音則以其溫婉之姿,賜予祈愿者家庭的幸福與繁衍。而阿彌陀佛,作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其莊嚴法相散發著柔和的金光,引領著信徒心靈歸向凈土,尋求靈魂的安寧與解脫。
最終,視線聚焦于中軸線的盡頭——索克欽殿,這座大殿因懸掛于門楣之上的“壽寧寺”匾額而熠熠生輝。
甘珠爾廟曾經遭到兩次破壞:第一次是1939年5月至9月的諾門罕戰爭期間,當時甘珠爾廟被日軍占領作為臨時指揮部,廟里現在還有日軍留下的碉堡。
第二次是上個世紀60年代“破四舊”,甘珠爾廟成為一片廢墟。2001年重建甘珠爾廟,建有殿宇10座佛像250尊和鐘鼓樓。2009年增建,白塔、觀音殿、息凈塔。
甘珠爾廟,這座曾經輝煌璀璨、香火鼎盛的宗教圣殿,其輝煌已逝,取而代之的是沉靜與滄桑。唯有最后的索克欽殿,幾位虔誠的喇嘛身著絳紅色僧袍,手持經輪,低聲誦經。
甘珠爾廟范圍很大,游覽太過匆忙,來這里的游客真是不多,遇到的游客不上兩位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