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全國軍區進行了重新劃分。可誰都沒想到,從朝鮮戰場上回來的許世友明明戰績平平,一回國卻直接,接管了新成立的南京軍區。部隊里雖然令行禁止,可一些心里也難免犯嘀咕,憑什么就是許世友?
許世友入朝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的戰火一路燒到了鴨綠江畔。10月,中共中央喊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志愿軍隨之組建出征。但許世友并未出現在第一批的入朝名單上,而是在1953年3月陳賡大將從朝鮮戰場上召回后才去的。說起來,當時許世友為了爭取入朝作戰還是頗費了一番苦心的。
許世友早年時總是帶隊沖鋒,立下無數戰功的同時也弄得自己滿身是傷。于是,到淮海戰役時,許世友被任命為山東軍區司令留在了后方。新中國成立后,許世友也繼續留在了山東軍區。而抗美援朝時,出于固守山東、防止美軍偷襲的需要,許世友沒有出征朝鮮。
雖然許世友知道自己留守山東是戰略需要,但眼看著自己過去的老友們一個接一個上了朝鮮戰場殺敵立功,他想請戰的心越來越強了。于是,許世友特意找上了周總理,要他幫自己向毛主席轉達請戰的決心。
1953年4月,許世友奉命抵達朝鮮通洞里的志愿軍三兵團司令部。剛到朝鮮戰場,許世友那是雄心壯志,充滿了干勁。然而朝鮮戰場形勢變化得太快了,許世友走馬上任不久,朝鮮停戰談判在中斷半年后重啟了。戰場變到了談判桌上,許世友這下是無仗可打了。為了消遣空閑也為了幫志愿軍改善伙食,許世友經常外出打獵。野兔、野雞……成了戰士們桌上難得一見的美味。
就這樣到了6月,朝鮮的局勢又發生了變化——北朝鮮領導人李承晚公然叫囂要單獨北進統一朝鮮半島。志愿軍迅速做出反應,金城反擊戰打響了。在許世友和志愿軍戰士們的熱血奮戰下,這一仗打得十分漂亮。
1953年7月13日夜,志愿軍千炮齊吼,兩千噸炮彈如流星般砸落在南朝鮮的陣地上。短短半小時,敵軍那條看似牢不可破的防線被志愿軍戰士們摧毀。此役,敵方5萬余人被殲滅,一百多平方公里失地被收復,美國人最終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了字。
南京軍區司令
朝鮮戰事結束,許世友回國后任華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后來由于中央軍區重新劃分的決定,在華東軍區的基礎上成立了南京軍區。而令人意外的是,這個新成立的南京軍區竟然被交給了許世友領導。
要知道,當時南京軍區里還有幾個出身華東野戰軍的將領,不僅和許世友一樣戰功赫赫,還在朝鮮戰場上立下了諸多戰功。比如,宋時輪和王健安等人。這下部隊里一些人就犯嘀咕了,憑什么是許世友?
雖然從某些角度來說,許世友在朝鮮戰場上出力不多。但他這也是事出有因,是戰場局勢導致的。而許世友從朝鮮回來后就任華東軍區第二副司令,與其說是因功晉升,不如說是憑他的能力和資歷。一方面,許世友長征前就是紅四方面軍的軍長了。這樣算起來,宋時輪和王健安等人只能算是后輩,他們遠不比許世友資歷深。
另一方面,毛主席對許世友的信任也是獨一份的。當年毛主席救下了因“出走事件”而險些被槍斃的許世友,兩人間就建立起了堅不可摧的情誼。華東軍區位置重要,毛主席當然要選一個忠誠不二的指戰員。
而當許世友任華東軍區第二副司令時,司令員是陳毅,第一副司令是粟裕。在1954年年末時,粟裕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而陳毅則到周總理身邊任副手。華東軍區兩個靈魂人物進了京,許世友就接手了華東軍區的日常工作,并繼任為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這時,許世友不管是在地位和職務都超越了王健安等人。
所以,許世友在這種情況下任司令員就說得通了。一方面南京軍區大部分戰士出身華東野戰軍,許世友的威望和資歷都足夠,壓得住。
另一方面許世友本就熟悉這一片的日常事務,繼續由他主持相關事務更能穩定情況,促進新軍區的健康發展。
此外,許世友在軍隊建設上也有兩把刷子,這比起王健安等人來說也是個極大的加分點。
參考文獻:
[1]何立波.名垂軍史的一代戰將許世友[J].黨史博采(紀實),2011(23):4-8.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