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肇東老中醫 崔樹臣
文/思藝 圖/阿書
全國尋找好中醫,近期我們千里迢迢從成都來到了黑龍江肇慶市,只為了拜訪一位據說在心臟病和類風濕等領域造詣很高的老中醫——崔樹臣。
剛進門,就看到小小的診所里坐滿了人,兩邊的墻上掛滿了錦旗。在診所正中處,一位年過半百模樣的老人站在一口大鍋前,在鍋里攪拌著,裝弄好一大口袋沉甸甸的東西,遞給旁邊的大姐,然后嘴上不忘叮囑了兩句。只見大姐激動地說到:“太感謝崔醫生您了,又是幫我們治病又是煎藥,現在都不用回去守著藥爐了!”
見崔老先生在忙碌,我們便在一旁靜靜等候,等到崔老先生休息間隙,我們才向他表明了來意。經過一番交談,才得知眼前這位說話鏗鏘有力、動作利落的崔醫生,竟然已經年逾古稀,七十歲高齡了。
“我的父親在我們那片特別有名,周圍幾十里地、幾百里地的百姓都趕著小馬車來我家看病。我當時心里頭就種下了個念頭:長大了,我也要成為像父親那樣的好中醫,給大伙兒看病,讓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崔老先生回憶道。
長大后,崔樹臣如愿考入了黑龍江中醫學院,開始了更加漫長艱辛的學醫之旅。
“那時候學習可真是拼了命地苦啊,月亮就是我的燈。早上3點,天還沒亮透,就起來背書,一直學到晚上11點。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在埋頭苦讀。”崔老先生回憶道。
從醫學院畢業以后,他進入了當地的醫院進行臨床工作,這也是他從醫生涯中成長最快的時期,一天下來得見好幾十個病人。每天的日常就是從門診轉到病房,又從病房轉回門診。
因為崔老先生曾在醫院幫助過好多人恢復健康,大家都十分信賴他。退休后,一些患者也紛紛找上他家門來求醫。看著上門來求醫的人越來越多,崔老就在小區樓下開了一家醫館,方便給大家看病。這一晃,都退休十多年了,崔先生還是天天坐在醫館里,給大家看病抓藥。
在訪談中,我們得知崔老先生幫助過很多類風濕的患者恢復健康。用崔老的原話說,類風濕這個病,就是因為身體被風寒給“凍”到了,這些寒氣跑到經絡里去了,屬于一種脾癥。要治這個病,就得想辦法把身體里的寒氣趕出去,出汗和吃中藥就是兩個好辦法。
說罷,他指著旁邊的錦旗回憶道:“那就是一個類風濕患者,從哈爾濱過來的,他的這個病得有二十多年了。他那個時候病情很嚴重嘞,路都走不了,得家人合力抬著下車。我一看他的檢查結果,那些指標高得嚇人,心里就想著得把這些數值給降下來。一個多月的調理之后,他就能自個兒站起來,能晃晃悠悠地走幾步了。現在呢,人精神得很呢,到處去爬山、去旅游。”
看著那些曾經飽受病痛折磨的病人,在自己的悉心照料下,漸漸地恢復了健康,崔老就發自內心地感到高興。
除了類風濕,在心臟病方面,崔樹臣同樣經驗豐富。
兩年前,有位來自北京的大爺,得了冠心病,胸口悶得慌,氣短得厲害。去了醫院,醫生建議他給心臟做個支架。但他擔心手術的風險,后來聽說崔老先生擅長醫治心臟類疾病,就大老遠從北京坐飛機過來。來到這里后,崔老先生仔細給他號了號脈,又問了起他平時的飲食起居,給他開了幾副中藥。他回去服用了十來天,就發現自己胸口不那么悶了,喘氣順暢多了。
作為一位多年來一直堅持用純中藥的老中醫。崔老先生對于中醫的發展傳承十分看好。如今,崔老先生的兒子也在學中醫的道路上,繼續將中醫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對于中醫的學習,崔老先生特別認真地說:“要想學好中醫啊,不下苦功夫去背書是成不了器的。得把那些中醫的老書啊、經典啊,讀得特別熟,就像是自己的一部分一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明白中醫里面的門道,幫助到更多的人看病治病。”
現在像崔老這樣默默堅守在一線的基層老中醫不多了,他們應該被更多的人看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