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李存孝同時代的高手非常多,金槍將楊袞、銀槍將張歸霸、白馬銀槍高思繼、白玉將葛從周、紅袍將周德威、南刀王孟絕海、“無風也起浪”班翻浪等等,無一不是勇冠三軍的猛將。在這些高手之中,有27個人曾經挑戰過李存孝(或者說與李存孝戰過),他們分別是誰?他們的武力值排名情況是怎么樣的?李存孝為什么能破黃巢的“轉身回馬槍”?
還有,為何用“回馬槍”挑殺了高思繼的王彥章接不住李存孝一個回合,而高思繼在與李存孝的交手中,卻堅持了許久呢?
隋唐之中,有兩大無敵手,一個是隋末唐初的李元霸,一個是殘唐時期的李存孝。之前我們講過“力不過霸”的李元霸,今天,我們再來講講有“將不過李”美譽的李存孝。
李存孝與李元霸一樣,是一個身材瘦小,貌不驚人,但力能扛鼎、武藝超凡的猛將。他生于亂世,自小便展現出了異于常人的力量與勇氣,因此得到“銀槍老祖”澹臺譽的垂青,在鐵籠山學藝多年,習得澹臺世家向不外傳的“三十六路霸王槊”。
李存孝下山后,空有一身本領,卻無用武之地,只好替鄧莊主牧羊為生。在一次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的時候,被親眼目睹了整個過程的晉王李克用嘆為天人,并因此成為了李克用麾下的十三太保。
李克用知道李存孝不凡,因此,對他非常器重,不僅將寶馬“千里渾”送給了他,更對他委以重任,任命他為正印先鋒,由他統領三千飛虎軍,在前面沖鋒陷陣。
李存孝憑借一身神力和手中一桿禹王神槊,身如龍騰,槊出如風,橫掃千軍萬馬,所到之處,敵人無不聞風喪膽,望風而逃。
而且李存孝不單單只有武勇,還看過三卷《六甲兵書》,因此智勇雙全。他破過葛從周的八馬九牛陣、一字長蛇陣,甚至在追擊葛從周的時候,面對擅長布陣的老葛一路布下的72座連珠陣(葛從周為了成功逃命,一面逃亡一面布陣,最終雖然沒有攔住李存孝,但還是耽誤了李存孝的一些時間,最終成功逃回了長安),他也逐個擊破。總之,他之英勇,仿佛戰神再世,對手縱有千般武藝,萬般詭計,也難逃其一槊之威!而且令人不得不佩服的是,他與別人交手,往往只需一個回合,不是生擒對方,就是對方血濺當場!長期以往,敵人無不聞其名而膽寒!
特別是在滅巢山前,當李存孝的戰旗突然出現,本來誓死保護黃巢的尚讓、葛從周、柳彥璋、柳彥隨、齊克讓、景祥、傅道昭等一眾悍將,見此情景,皆嚇得魂飛魄散,哪里還顧得上保護主公,“呼拉”一下,各顧各,四散逃命去了。李存孝之勇,由此可見一斑!
有人說,既然李存孝這么厲害,那與他戰過的高手都有哪些啊,他們的表現又是怎么樣的呢?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戰過李存孝的27個高手分別是誰?
- 飛虎山2位大將:安休休、薛阿檀
話說李克用非常看重李存孝,想要直接將先鋒大印交給他。軍師“紅袍將軍”周德威說這樣直接給,恐怕會引起大家的不滿,他提議可以通過比武,比如比射箭,誰箭術高,就讓誰當先鋒。
李克用之前聽李存孝說過,曾得高人傳授本領,不僅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還擅長箭術、飛刀之能,他也想看看李存孝的箭術怎樣,所以就同意了。結果不出晉王所料,最終奪魁的正是李存孝。
李克用剛要將先鋒大印交給李存孝,突然有人來報:“外面有兩位自稱飛虎山守陵大將的人,前來挑戰牧羊打虎的英雄。”
李存孝一聽,便對晉王道:“父王,還是等我去打敗二人,再回來接印吧。”說完,轉身跳上戰馬,去戰2位飛虎山大將。
這兩位飛虎山大將正是安休休和薛阿檀,他們聽說了李存孝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事跡之后,對其十分敬佩,得知對方已經投奔了晉王李克用后,他倆便披掛整齊,前來看看對方是一個什么樣的英雄好漢,武藝是否比他倆強許多?
再說安休休和薛阿檀一見出來的是個臉如鐵石,瘦削如竹的青年,心中雖有幾分訝異于李存孝的形貌與傳說中的勇猛似乎不甚相符,但更多的還是是被李存孝周身散發出的凜然之氣所震懾。兩人對視一眼,無需多言,各自催動戰馬,如兩道閃電般沖向李存孝。
李存孝見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他也不拿掛在得勝鉤上的禹王神槊,只是雙腿一夾馬腹,戰馬仿佛也感受到了主人的戰意,四蹄生風,瞬間迎了過去。結果,安休休和薛阿檀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李存孝給走馬活捉過去了。
安休休與薛阿檀對李存孝更加敬佩,最后,他倆一起表示,甘愿追隨李存孝。李成孝見他倆心誠,便同意了。就這樣,兩將從此成為了李存孝手下最忠心的幾位大將之一。
- 石嶺關2位大將:“鄭氏雙杰”鄭存惠鄭存當
李存孝收服兩位飛虎山大將,正式接掌先鋒之位。“先鋒先鋒,前面沖鋒”,他帶領三千飛虎軍,在前面“沖鋒陷陣”。
這一天,飛虎軍來到了石嶺關前的函谷城。“鄭氏雙杰”鄭存惠和鄭存當聞報后,披掛出城,在城門不遠之處,擺開陣勢。
李存孝與他們互報姓名之后,“鄭氏雙杰”大出意外,他們不相信像李存孝這么一個看上去弱不禁風的少年,會是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之人。
首先,大哥鄭存惠出戰,被李存孝一個回合,將他手中的大刀給震飛十幾丈遠,嚇得連忙落荒而逃。
小弟鄭存惠還沒明白怎么回事,他見哥哥手中的大刀在空中劃過一道寒光,轉瞬便沒入遠處的草叢之中,臉色驟變,心中驚駭之余,也不得不硬著頭皮上陣。他深知兄長武藝高強,卻在一招之內敗北,這李存孝的實力顯然遠在他們兄弟之上。
鄭存當大喝一聲,手握大刀,催馬便向李存孝沖去。
李存孝不動聲音,等鄭存當的戰馬快要靠近了,才猛然一拉戰馬,閃到了一邊。然后,突然伸出長手,一把抓住了鄭存當的刀桿,毫不費力地將對方的大刀給奪了過來。
鄭存當只覺手中一空,手中的大刀已經不見了,他大驚失色,連忙催馬逃命。
李存孝也不追趕,他大聲笑道:“不用跑那么快,我不殺你,趕快回去準備獻關投降吧!”
- 來援石嶺關的大將:柳彥璋
鄭氏兄弟知道自己的實力遠遠不及李存孝,連忙叫人去請援軍。黃巢聞報之后,派出齊克讓和柳彥璋前去支援。
齊克讓為人比較穩重,不贊同立馬出戰,而柳彥璋卻不相信李存孝真的有傳說中那么厲害,輕敵的他沖出城來要戰李存孝。結果,他與李存孝一交上手,只一個回合,不僅手中大槍被打成了弓型,兩只手的虎口全都被震開了,鮮血直流。他這才知道李存孝,果然并非浪得虛名。他心中驚駭萬分,急忙收槍逃命。
與柳彥璋同來的士兵見狀,無不嘩然!他們根本沒想到平日里威風凜凜的主將,竟如此輕易就被李存孝給打敗了。
- 河中府活捉和打殺共3將:彭白虎、班翻浪孟絕海
柳彥璋敗走,李存孝大手一揮,他手下的安休休、薛阿檀、薛鐵山等猛將連忙乘勝追擊,最終一舉拿下了石嶺關。
不久,李克用到了,李存孝便隨同義父李克用一起前往河中府。
再說大齊那邊,黃巢見唐軍連取大捷,不敢輕慢,直接派出了“南刀王”孟絕海,由他為先鋒,帶著彭白虎、班翻浪等人前去阻截。
孟絕海路上遇到柳彥璋他們,聽他們說了李存孝的厲害之后,他倒是一點也沒放在心上。為啥啊?因為他覺得自己老厲害了,也是,在之前所有的大戰之中,他戰無不勝,特別是在奪取大唐東西二京的時候,他一戰斬將三百八十多員,就連同為“大齊五虎上將”之一的朱溫都對他十分忌憚。他對柳彥璋、齊克讓他們說:“你們別‘只長他人威風,滅自己志氣’,且跟著我,看我給你們出一口惡氣!”
柳彥璋他們知道孟絕海的本事不一般,所以聽了他的話后,便與他一起到河中府去找李存孝報仇。等他們來到河中府的時候,晉王李克用和駙馬朱溫正為爭當統領而鬧不和。
朱溫知道孟絕海本事高強,欲借孟絕海之手削弱李克用的勢力,便鼓動李克用派將出去迎戰。
李克用為了顯示自己的超強實力,指著麾下的十三位太保,對朱溫說:“我這十三個兒子(包括義子),個個本事超強,你隨便指一個,都能活捉孟絕海。”
朱溫在十三位太保面前走了一圈,指著身材最瘦弱的李存孝說:“就讓這位小兄弟去吧。”他以為李存孝最弱,卻不知人家是最強悍的那個。
結果李存孝出去,不一會的時間,便活捉了彭白虎進來了。
當時,李存孝不認識孟絕海,他問人家,你是誰啊?
彭白虎說:“我是金統帝麾下孟絕海……”他后面還要說“孟絕海先鋒駕前的大將彭白虎”。
但李存孝心急,他只聽了前面那部分,便以為對方就是孟絕海了,所以,兩馬錯鐙之際,他只一伸手,便將彭白虎給活捉過來了。
李存孝知道抓錯人了,于是,又出去重新要拿老孟。
這一次,孟絕海手下的班翻浪可能是嫌活得太久了,他主動要求出戰。結果,只一個照面,便被李存孝給打殺了。
孟絕海終于出來了,大家都以為,憑借老孟的本事,就算落敗,也得是幾十回合之后的事吧?沒想到,還是一個照面,就被李存孝給生擒活捉了。
孟絕海不服啊,他縱橫沙場那么多年,從無敗績,今天竟然一個回合就給人家活捉了。這事要傳出去,他還有何臉面見人?因此,他用力地扭來扭去,想要從李存孝手中掙脫。
李存孝見孟絕海不老實,便將他往腋下一夾,然后,掉轉馬頭就往城內奔去。結果,因為李存孝的力氣實在太大了,等進到城中才發現,孟絕海竟被他生生給夾死了。
- 黃河邊殺4將:耿彪、崔受、張龍、李虎
卻說柳彥璋等人和孟絕海帶來的那些將士,見厲害如孟絕海親自出戰,竟也瞬間被擒,嚇得他們連忙退走。他們回到長安,將此事報知黃巢,黃巢哪里還敢怠慢,連忙派結義兄弟“白玉將”葛從周帶48萬人馬,前去拒敵。
這一天,葛從周他們來到了黃河邊,剛安營扎寨已畢,便聽報說“飛虎大將軍”李存孝前來叫陣。
葛從周還未發話,耿彪、崔受出來請戰了。于是,老葛便給了他們五千人馬,讓他們出戰。結果不一會,便有人來報:“不好了,元帥,耿將軍和崔將軍,均不敵李存孝一個回合,被挑殺了。”
葛從周聞言,面色一沉,心中暗道這李存孝果然名不虛傳,實力也太猛了。他剛想親自披掛上陣,張龍、李虎兩員猛將一起走出班來:“元帥勿憂,區區李存孝,何足掛齒?我二人愿往,定取其首級獻于帳下!”說完,拿了令箭轉身而去。葛從周望著他倆的背影,心中雖有擔憂,卻也欣慰于麾下將士的英勇無畏。
不多時,戰鼓聲再起,黃河岸邊塵土飛揚,兩軍交鋒,殺聲震天。然而,未等多久,又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戰場的喧囂,一名探子滿臉驚慌,跌跌撞撞地沖進營中,顫聲報道:“元帥,不好了!張龍、李虎二位將軍,皆是不出一合,便被李存孝斬于馬下!”
此言一出,營中一片嘩然,眾將士面面相覷,心中驚駭難平。葛從周更是臉色鐵青,緊握雙拳,指節發白。他深知李存孝之勇,卻未曾料到竟厲害到了此般地步,一時間,竟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挫敗。
“傳令下去,全軍戒備,不得擅自出戰!”葛從周沉聲下令,隨即走出營盤,步入屬于他的營帳之內,閉目沉思。他心中暗忖,必須重新評估局勢,制定新的戰略,以應對李存孝這位無人能敵的飛虎大將軍。
- 一字長蛇陣中斬殺對方主將:張權
話說葛從周連折4將之后,終于意識到,單憑大將的武力難以取勝李存孝,必須智取。“或許只有通過擺陣的方法,才能在與李存孝的交鋒之中,取得一線生機。”打定主意后,他讓手下最猛的張權為主將,將48萬人馬全部布在陣中,一共花了7天的時間,終于成功擺出了讓他感覺非常滿意的“一字長蛇陣”。
老葛本想用陣法取勝的,卻不知李存孝看過《六甲兵書》,對陣法之道也十分懂。結果,李存孝只帶三千飛虎軍,便破了葛從周用48萬人馬布成的一字長蛇陣,并在對戰中憑借個人武勇打殺數十名猛將,就連主將張權也被他一槊打死。
- 潼關對戰4將:葛從周、張歸霸、張歸厚張歸弁
話說葛從周在陣前親眼目睹長蛇陣被破,嚇得連忙帶著親信逃往潼關,想借助結義兄弟張歸霸他們的力量,擊敗李存孝。
張歸霸是何人呢?他正是有“北槍王”之稱的張處讓的兒子,他的槍法深得其父真傳,手中一桿亮銀槍使得神出鬼沒,人稱“銀槍將”。他還有兩個兄弟,分別叫張歸厚和張歸弁,皆是槍法超群之輩。
再說李存孝從破陣出來,見葛從周跑了,便策馬去追。等他追到潼關,葛從周、張歸霸、張歸厚和張歸弁他們一起出來了。
首先出戰的是葛從周,有三位張兄弟給他壯膽,他的勇氣也上來了。他想要看看李存孝真實的實力到底有多厲害。結果,只一回合,便震得他頭昏眼花,虎口發麻!他知道不是李存孝的實力,趕緊退了回去。他對三位張兄弟道:“三位哥哥,你們一起上吧,這李存孝不是一般的厲害!”
張歸霸、張歸厚和張歸弁三人一聽,也不逞能。他們三兄弟互相看了一眼,大家心照不宣,一起拍馬出來,要大戰李存孝。
李存孝已經猜出對方三人正是自己師叔的兒子,所以決定手下留情。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只出一招,一槊往三桿銀槍橫掃過去,只聽“當當當”三下,三桿槍全被震得偏向了另一邊,震得他們戰馬也受到了驚嚇,不聽使喚地馱著他們“瓜啦瓜啦”走遠了。
葛從周一見三位張兄弟都被打跑了,自己還等什么?于是,一催戰馬,也逃命去了。
- 在長安活捉4將:黃珪、鄧天王、傅存審李罕芝
李存孝見葛從周又逃跑,便帶著人馬前去追擊。
葛從周確實有本事,特別是布陣的本事。一路之上,他為了延緩李存孝追擊的速度,接連擺下了72座連珠陣。要不是李存孝也懂陣法,他早就折在陣中了。不過盡管如此,等李存孝追到長安的時候,他數了一下,加上他自己,一共只有十八騎了。
到了這種地步,別人誰還敢攻長安?
李存孝就敢,不僅敢,他還成功攻入了長安,火燒永豐倉,一合活捉黃巢弟弟黃珪,搶了黃珪的寶馬。
面對另一位大齊五虎上將鄧天王,他同樣只用一個回合便生擒了對方。
最為驚心動魄的一刻,莫過于李存孝在五鳳樓前,拉弓如滿月,一箭破空而出,“嗖”一下,正中黃巢的平天冠,將黃巢嚇得直接暈死了過去。
李存孝以為成功射殺了黃巢,便掉轉馬頭往長安城外奔去。剛到城門,又遇兩將攔截,他們正是傅存審和李罕芝。結果三人三馬一錯鐙,李存孝便生擒了兩將。
傅存審和李罕芝被李存孝的本事折服了,表示愿意追隨李存孝。
李存孝見二人誠心歸順,便收了二人為開路將。
- 滅巢山前破黃巢“轉身回馬槍”
再說黃巢醒來后,得知李存孝已經出了長安,他十分生氣,決定反守為攻。于是,他親率大軍前往霸陵川。
而晉王這邊,軍師周德威在知道了黃巢的來意之后,也在想辦法,要一舉拿下黃巢。
周德威,人稱“紅袍將”,不僅武藝高,箭術好,還智計百出。李克用就是看中了他的智勇雙全,才讓他擔任軍師。在他的設計之下,黃巢大軍中了埋伏,折損嚴重。
面對此種情況,黃巢只好在尚讓、葛從周、柳彥璋、齊克讓、景祥、傅道昭等悍將的保護下,且戰且退。等他們退出好遠,以為成功脫險,都在慶幸沒有在埋伏中遇到李存孝的時候,前面樹林中突然沖出了舉著飛虎軍大旗的人馬。
葛從周、柳彥璋等人一看就知道,這正是李存孝的隊伍,嚇得他們大叫一聲:“李存孝來了,快跑!”然后,“呼啦”一下,全跑光了。
黃巢看看身邊,只剩下侄子黃勉了,不由輕嘆一聲,然后,從得勝鉤上拿起了不用好久的紫金藤龍槍,準備親自迎敵。
這時,李存孝到了。只見他身披銀甲,手持禹王神槊,威風凜凜,宛如戰神降世。他目光如炬,直視黃巢,沉聲道:“黃巢,今日便是你的末路!”言罷,不待黃巢回應,已是一槊揮出,帶起一股凌厲的勁風,直逼黃巢面門。
黃巢身為一代梟雄,豈肯輕易言敗?他怒吼一聲,紫金藤龍槍化作一道紫電,與禹王槊在半空中激烈碰撞,金鐵交鳴之聲震耳欲聾,兩股強大的力量激蕩開來,卷起漫天塵土,遮蔽了半邊天際。
所謂“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直到灰塵散盡之后,兩人雖然還是只交手了一個回合,但黃巢已經明白手下那些悍將為何這么怕李存孝了。所以,他決定使用絕招“轉身回馬槍”,因為只有憑借此招,才可能有機會挑殺李存孝。
然而,黃巢根本沒有想到,李存孝的師父“銀槍老祖”澹臺譽也學過羅家槍,還專門教了李存孝“踅馬倒提槊”的功夫,就是專門用來破羅家槍中的“轉身回馬槍”的。所以,李存孝成功地破了黃巢的“轉身回馬槍”。
也在這時,李存孝也從這次交手中看出黃巢所用的竟然是羅家槍。他想起師父澹臺譽的話,絕對不能殺會羅家槍的人,所以突然愣在了當場。
黃巢趁機逃進了前面的山林之中,不曾想,那山正是滅巢山。黃巢心灰意冷,與昔日烏江自刎的項羽一般,也拔劍自刎了。那便是評書中“李存孝逼死黃巢”的橋段。
- 破巢成為無敵將后,再戰5將:王彥章、龐師古、羅紹威、高思繼、楊袞
李存孝在破巢之戰中立下大功,得到了皇上的接見,皇上賞賜給他一塊無敵金牌,夸他是“天下第一猛將”。也因此,后來,李存孝被人贊為“將不過李”。
打遍黃河兩岸無敵手的王彥章聽了李存孝的威名后,很是不服,他常對人說:“世人皆言李存孝勇猛無雙,卻不知我王彥章亦不遑多讓。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打敗李存孝,讓大家知道我王彥章的厲害!”
王彥章所說的機會很快就來了,李存孝被晉王派去巡視黃河一帶。王彥章知道后,特意前去挑戰,他見李存孝在岸邊,拿起竹篙便往李存孝打去。
李存孝武藝高,能耳聽八方,他聽有風聲往自己撲來,便往旁邊一側身,然后單手一抓,便抓住了王彥章打過來的竹篙。接著,再用力一扯,就將王彥章連人帶船給扯到了岸邊。然后,他提起竹篙,往江心一丟,將王彥章和竹篙一起丟進了河中。
王彥章在水中掙扎片刻,終究還是憑借過人的水性穩住了身形,狼狽地游回了岸邊。
這時,李存孝已經走遠了。王彥章心里依舊佷不服氣,于是牽過最快的戰馬,拿上最趁手的渾鐵槍,去追李存孝。
王彥章策馬揚鞭,心中燃著不滅的斗志,誓要與被稱為天下第一的李存孝一較高下。終于,在一片開闊的平原上,他追上了李存孝,兩馬并立,氣氛瞬間凝固。
“李存孝,可敢與我一戰?”王彥章的聲音穿透了風聲,帶著不容置疑的堅決。
李存孝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你之勇氣,實屬難得,我豈能辜負?不過,在交手之前,我想知道閣下尊姓大名。”
王彥章傲然答道:“黃河之水天上來,王家彥章撐竹排!說的就是我王彥章。”
李存孝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贊許,他輕撫禹王神槊,沉聲道:“好一個‘黃河之水天上來’,王彥章,你的豪情壯志我已領教。但戰場之上,僅憑氣勢不足以定勝負,還需看手中兵器是否鋒利,身法是否敏捷。”言罷,李存孝雙腿一夾馬腹,坐騎仿佛感應到了主人的戰意,仰天長嘯,四蹄生風,瞬間拉開了一段距離。
王彥章見狀,也不甘示弱,渾鐵槍一揮,直指前方,戰馬亦是如離弦之箭般沖出,塵土飛揚間,兩人已是針鋒相對。
“看槍!”王彥章暴喝一聲,渾鐵槍化作一道黑色閃電,直取李存孝要害。
李存孝身形微側,禹王神槊輕輕一格,便將王彥章的鐵槍震向了一邊。震得王彥章臉色蒼白,手臂發麻。
王彥章沒想到李存孝力氣如此之大,他正要收槍再戰,突然手中一空,渾鐵槍已經到了李存孝的手上。
李存孝冷哼一聲:“王彥章,你的本事不過如此,竟也敢前來挑戰我!”說著,用力一扭,直接將渾鐵槍扭成了麻花。
王彥章見狀,瞳孔驟縮,心中的震撼無以復加。他從未見過如此神力,更未料到自己視若性命的渾鐵槍,在李存孝手中竟如此不堪一擊。
然而,王彥章并非輕易言敗之人,他深吸一口氣,強行壓下心中的驚駭與不甘,目光如炬,直視李存孝:“李將軍神力無雙,王某佩服!但武藝之道,非止力大,更在于心志與技巧。今日之戰,王某知道自己今生不可能戰勝將軍,但我絕不甘就此蟄伏,我會勤學苦練,他日必再尋機會,揚名立萬!”言罷,王彥章轉身欲走。
卻聽李存孝朗聲言道:“王彥章,你確有傲骨。我李存孝敬你是條好漢,今日之戰,權當切磋,你之武藝,若能勤加修煉,他日定能更上一層樓。這桿槍,便還于你,望你勿忘初心,勇攀高峰。”說完,李存孝輕輕一扯,便將扭曲的渾鐵槍恢復成了原狀,然后往王彥章身上拋了過去。
王彥章接過鐵槍,心中五味雜陳,既有感激也有不甘,他深知自己與李存孝之間的差距,卻也因這份差距而燃起了更強烈的斗志。“多謝李將軍手下留情,王某銘記于心。我在此發誓,世上只要有李將軍在一天,我將永不出世。”說完,王彥章抱拳一禮,隨即一拍戰馬,絕塵而去。
望著王彥章遠去的背影,李存孝輕輕搖了搖頭,眼中閃過一抹復雜的情緒。他知道,王彥章雖敗,卻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對手。在這片亂世之中,能遇到這樣的對手,何嘗不是一件幸事。
往后,李存孝又在戰場上一個照面打殺了大名鼎鼎的鐵錘將龐師古。名聲更響,引來了羅紹威的挑戰。不過,憑借能克制羅家槍的霸王槊,以及一身神力,李存孝輕松打敗了羅紹威。
李存孝與許多人交手都是一個回合,或者一個照面便擊殺或生擒對方,但在與高思繼的交手中,兩人卻戰了十幾個回合,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那時李存孝得了卸甲瘋,正生病呢。他在營中休息,聽到外面戰鼓喧天,便問外面發生什么事了。下人告訴他說,外面啊,翻天了,白馬銀槍高思繼連勝晉王72陣,現在還在外面叫陣呢!
李存孝聽說后,著急了,堅持要帶病出戰。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也是輕松地占盡了上風,他在交手中,看高思繼的槍法非常高明,所以就有了英雄重英雄之意,因此,手下留情著呢。最后,兩人交手了十幾個回合之后,他還是生擒了高思繼,但因為他尊重高思繼,便與高思繼結成了異姓兄弟。
李存孝邀請高思繼留下來,與自己一起在晉王李克用麾下效力。高思繼心灰意冷,婉拒了,回到高家莊過起了隱居的田園生活。也在這期間,他遇到了少年楊袞,得知楊袞尋找自己的師父夏魯奇不遇的消息后,他代師傳槍,將北霸六合槍和自己新悟的高家槍都傳授給了楊袞。
楊袞很崇拜高思繼,覺得高思繼就是天下第一高手。然而,在一次煮酒論英雄時,高思繼卻說李存孝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
楊袞聽了很不服氣,他留下書信,偷偷跑到太原,前去挑戰李存孝。結果,輸得很狼狽。也因此,楊袞終于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從此知恥而后勇,到處尋訪名師,苦練武藝,最終憑借個人超高的天賦和勤學苦練,集天下名槍之精華,創立了名揚天下的楊家槍,成為一代武學宗師。
戰過李存孝的27個高手,他們的武力值排名是怎么樣的?
在戰過李存孝的26個高手中,他們武力值排名,可能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是不一樣的。在俠哥心中,他們的武力值排名是這樣的,第一名是黃巢、第二名是王彥章、第三名是高思繼、第四名是楊袞,第五名是羅紹威,第六名是葛從周,第七名是孟絕海,第八名是張歸霸,第九名是鄧天王,第十名是張歸厚,第十一到第十五是張歸弁、龐師古、張權、傅存審和李罕芝,第十六到第二十是柳彥璋、彭白虎、班翻浪、安休休和薛阿檀,第二十一到第二十七的是鄭存惠、鄭存當、黃珪、耿彪、崔受、張龍、李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