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和薛家將,這兩大武將世家的演義評書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貴,有“通城虎”之稱的薛剛,被稱為“無敵將”的薛葵,“火尖槍威震河東”的“火山王”楊袞,“力殺四門”的楊七郎,“合扇板門刀下沒有二合之將”的大刀王蘭英,小五虎之首的“玉面虎”楊懷玉,“金錘無敵”的楊士瀚,等等,這些英勇無畏的英雄在戰場上表現令人敬仰!
這些威名赫赫的英雄除了在戰場上的刀光劍影之外,他們之中一些人的愛恨情仇也在故事中有所體現。這其中“薛丁山與樊梨花”、“薛剛與紀鸞英”、“楊六郎與柴郡主”、“楊宗保與穆桂英”、“楊宗英與姜翠屏”這幾對“金童玉女”的愛情故事讓人印象十分深刻。
今天我們要講述的便是其中一位女英雄的故事。她原本是中原人,但因一場誤會,一怒之下跟隨兄長投奔北國,成為了楊家將在戰場上的勁敵。她曾在陣前連續擊敗了楊宗繇、楊宗保、楊宗勉等六員宋將,嚇得宋軍連掛了好幾天免戰牌。直到楊七郎之子楊宗英出現,她才在陣前遇到了對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故事的最后,她還愛上了楊宗英!這中間都有什么傳奇的故事呢?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講一下“飛刀將”姜德妹妹姜翠屏的故事。
姜翠屏的身世與金刀圣母的回憶
姜翠屏,這位來自中原姜家村的美麗少女,自小便展現出了非凡的武學天賦。不僅喜歡舞刀弄棒,更主要是她學什么都快,不管是練習刀與槍,還是學習劍和戟,只要一上手,便能領悟其中的精髓所在,真是學什么精什么!
除了武學天賦以外,姜翠屏還長得非常漂亮。她面容清秀,五官猶如雕刻一般端正,一雙明亮的眼睛猶如夜空中最閃亮的星,永遠散發著智慧的光芒。她的美麗與天賦相得益彰,讓她成為了村子里備受矚目的女孩子。
金刀圣母在一次云游中,無意間發現了這顆深藏于山村的璀璨明珠。她被姜翠屏的才華和氣質吸引,心中認定她是一個百年難遇的武學奇才。于是,在征得姜翠屏父母的同意后,金刀圣母將她帶到了高山之巔,讓她跟隨自己學習本事。
就這樣,姜翠屏跟隨金刀圣母來到了高山之巔,開始了她全新的學藝之旅。在這里,她認識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同門師姐妹,她們每個人都有著過人的武藝和才華。然而,姜翠屏并沒有被她比下去,她憑借著自己的天賦和努力,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有人好奇,姜翠屏是如何刻苦努力的?那我們就來看一下姜翠屏每天的學藝過程吧!
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山巔之上,姜翠屏已經開始練功。她的拳法、劍法、刀法都練得一絲不茍,每一個動作都力求完美。有時,她會揮動大刀,在陽光下留下一道道耀眼的光芒;有時,她又會飄忽身形,練習“翠屏微步”,只見她忽左忽右,如同一只靈動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
中午,太陽高照,大部分人都選擇午休,姜翠屏卻選擇繼續修煉。她或者在森林中揮舞大刀,或者在草地上練習劍法,又或者在馬上練習騎射……
直到星辰閃爍在天空中,姜翠屏還在苦練不輟。月光下,她的身影顯得格外矯健和堅定。她的刀法如流星般迅速,劍法如露珠般輕盈,拳法如雷霆般猛烈。在無數個寂靜的夜晚,她的身影成為了山巔上最美麗風景線!
同時,姜翠屏還經常與同門師姐妹苗秀英、魏玉蓮她們交流切磋,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己的武藝。
經過長時間的刻苦修煉,姜翠屏的武學造詣不斷提高。她的刀法越來越精湛,劍法越來越靈活,拳法也越來越有力。
最終,在金刀圣母的悉心指導和姜翠屏的刻苦鉆研與勤學苦練之下,姜翠屏的武藝突飛猛進,不僅超越了同門師姐妹,更逐漸成長為一個文武雙全、內外兼修的武學奇才。在金刀圣母的回憶錄《那些年我收過的徒弟》的書中,金刀圣母表示,除了大刀王蘭英,姜翠屏是她最得意的弟子。
姜翠屏下山投宋,為何卻成了蕭太后的義女?
金刀圣母見姜翠屏在山上的幾次同門比試中都力拔頭籌,知道愛徒武藝已經學有所成,是時候讓她下山為國報效了。于是,她叫人去將姜翠屏請來,親自對姜翠屏說:“翠屏,現在北國在九龍峪大擺天門陣,不久他們定會用天門陣與大宋為敵,你武藝已成,趕快收拾一下,下山為國報效去吧!”
姜翠屏聽后,有些擔憂地問道:“那我下山后,應該怎么做呢?”
金刀圣母微笑著回答:“不久之前,我曾與你哥哥的師父太乙真人有過一面之緣,他說你哥哥已經下山投奔宋營去了,你也直接去宋營投軍吧。”
聽到這里,姜翠屏點了點頭,說:“好的,弟子明白了!”
金刀圣母又說:“還有一事,為師差點忘了和你說了。之前帶你參加‘高人會’(高人之間的聚會)時,你和太乙真人帶來的小徒弟‘玉閣童子’非常投緣。我和太乙道兄對此非常高興,他曾表示有意撮合你們結成一對良配。我說好啊,不過要問問你的意見。現在為師問你,我也有意讓你們結成百年之好,你可愿意?”
姜翠屏腦海中立刻浮現出玉閣童子(楊宗英)那俊秀的面容和聰明可愛的樣子,她俏臉微微一紅,輕聲說道:“一切都聽從師父的安排。
金刀圣母一聽,說:“那就好,那你快收拾去吧,為師祝你們有情人終成眷屬。”
再說姜翠屏奉師父之命下山后,騎著桃紅大馬來到了京城,直接往宋軍的軍營趕去。不曾想在半路遇到了哥哥姜德。
姜德非常生氣地對妹妹說:“妹妹,別去宋營了,跟哥哥投奔北國去。”
姜翠屏一聽,驚愕地看著哥哥,道:“哥哥,你怎么說出這樣的話來?師父叫我們下山為國報效,我們都是大宋的人,你卻說要去投奔遼國,難道你不怕這會讓我們的父母蒙恥嗎?”
姜德沉痛地說:“妹妹,你才下山哪里知道,我們的父母被宋軍的兵馬大元帥楊六郎給殺了,這是宋營里的王強親口告訴我的。我們與楊六郎有著如此深仇大恨,我絕不會再投奔他!我要投奔北國,借他們的力量為父母報仇!”
姜翠屏聽聞此言,悲憤交加,淚水滾滾而下,她咬牙切齒地發誓:“好狠心的楊六郎!你等著,我一定要親手殺了你,為我的雙親報仇雪恨!”說完,她一抹眼淚,堅定地道:“好,哥,我與你一同投奔北國!”
就這樣,姜翠屏和姜德一起走小路,經過好幾天的長途跋涉,終于來到了遼國的京城。此時,恰逢遼國為了招攬能人鎮守天門陣,舉行比武大會。
姜翠屏和姜德都是名師之徒,兩人在此次大會上大放異彩。姜德打敗三川六部九溝十八寨三十六河七十二小溪的能人九九八十一名,成為武狀元。而打敗108名北國好漢的姜翠屏卻在面對哥哥的比試中選擇棄權,成就了姜德“大刀無敵”的威名。
蕭太后宣武狀元姜德上殿,贊揚姜德是繼“北國文武雙狀元”韓昌之后,北國涌現出的最新一代“能人之王”。姜德謙虛地道:“太后過獎了,‘能人之王’愧不敢當!不說別人,我妹妹姜翠屏的本事就比我強很多,她在比武大會上戰勝了一百多個勇士,要不是她棄權,狀元本應該是她的。”
蕭太后一聽,連忙叫人請姜翠屏上殿。蕭太后一看姜翠屏,就對她喜歡得不得了,為啥啊?因為姜翠屏長得實在太好看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啊!
后來,蕭太后又叫姜翠屏展示了一下武藝。姜翠屏隨意施展了幾招,便讓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嘆不已,連連叫好。蕭太后看在眼里,喜在心頭,她知道像姜翠屏這樣的人才可遇不可求。為了表示對姜翠屏的重視,蕭太后當即決定收她為義女,以此彰顯她對姜翠屏的喜愛與看重。
姜翠屏天門陣內當骨干,陣前連傷宋營六員大將
老道顏容聽蕭太后說她的義女姜翠屏本事厲害得好像比天還要高,于是,叫人將姜翠屏兄妹請來,親自考核他們的武藝。發現他們果然并非浪得虛名,心中十分高興,于是就將鎮守玄武陣這樣的重要任務交給了他們。
玄武陣是天門陣中除了玉皇陣和金童陣之外,最重要的四大子陣(青龍陣、白虎陣、朱雀陣和玄武陣)之一。因為姜翠屏本事更高,所以她是玄武陣的陣主,姜德是副陣主。可見,她的地位已經稱得上是鎮守天門陣的核心骨干了。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她的本事足夠高強。
可不?后來“矮腳虎”楊宗繇與她在陣前交戰,憑借步戰第一的身份,在馬下閃騰跳躍,與姜翠屏斗了有八九個回合。姜翠屏看楊宗繇的躲閃和偷襲功夫不錯,于是祭出親自訓練多年的“五抓飛鳥”,楊宗繇一個不小心,剛從馬肚子下鉆出,被“五抓飛鳥”抓傷了眼睛,只好敗回本陣。
楊宗保一見堂兄弟戰敗,拍馬搖槍沖了出來。可惜那時的他武藝還不夠精湛,與姜翠屏交手不到五個回合,便被姜翠屏一刀砍掉了頭盔。他剛想回馬再戰,這時他的弟弟楊宗勉已經沖到了陣前,一槍向姜翠屏刺去。
楊宗保見此,只好紅著臉先退下。他剛退回本陣,便聽身后傳來“啪”的一聲,原來楊宗勉的爛銀槍,已被姜翠屏磕到了地上。
“宗勉賢侄,你快回來,叔父我幫你教訓她!”焦贊叫著沖出陣來,替下了楊宗勉。
焦贊身材高大,手提一根八十六斤的鑌鐵大棍,他橫棍勒馬,擋在姜翠屏馬前,大聲喝道:“姜翠屏,你敢與焦大爺較量否?”
姜翠屏微微一笑,她雖是女子,但自小便在師父金刀圣母的悉心教導下習武十多年,在山上參加過多次同門師姐妹之間的較量,下山后又參加過高手云集的比武大會,早已視恐嚇為浮云。只見她不慌不忙地拍馬向前,說道:“焦贊,你雖是楊六郎的義弟,但要想戰敗我,還差得遠呢!”
姜翠屏話音未落,焦贊已怒吼一聲,催馬掄棍向她殺去。姜翠屏見狀,不慌不忙,雙手一抖韁繩,舉刀迎向焦贊。兩人棍來刀往,殺到一起。
焦贊的大棍雖然兇猛,但姜翠屏的大刀更加凌厲精妙,兩人交手不到三四個回合,姜翠屏突然大喝一聲,一刀向焦贊的咽喉砍去。
焦贊見狀大驚,急忙向后仰身,同時揮起鐵棍向姜翠屏的大刀砸去。這一招他本以為能躲過姜翠屏的攻擊,誰知姜翠屏的刀法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只見她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手腕一抖,就將大刀偏離了焦贊的咽喉幾分,同時抽回刀柄,用刀桿向焦贊的胸口猛然砸去。
焦贊還未反應過來,只覺胸口一痛,已被姜翠屏的刀桿砸得倒飛了出去。他在空中翻了幾個跟頭,落在地上,痛得昏了過去。
孟良與焦贊感情最好,他們二人向來有“焦不離孟,孟不離焦”之說,他一見焦贊被姜翠屏打落下馬。連忙沖出陣來截住了姜翠屏。
孟良揮起大斧,帶著雷霆之勢向姜翠屏劈去。然而姜翠屏身形靈活,如同飄落的葉子一般,輕易地躲開了孟良這凌厲的一擊。
孟良的三板斧本事不是蓋的,他一斧接一斧,終于將勇不可擋的姜翠屏驚出了一絲冷汗。然而,他四斧過后,沒有新的招工,這樣他的厲害只能倚仗前幾招——如果前幾招能將敵人戰敗,他就能勝,否則,就很驚險了。
這不,很快姜翠屏就摸透了老孟的本事了。她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一絲嘲諷的笑容。刀桿在她手中飛快旋轉,就像一條銀色的蛇,靈動無比。只見她左掌往馬上一拍,身形凌空而起,如同獵豹一般向孟良猛撲而去,手中大刀猶如閃電一般,向孟良砍去。
孟良感覺到了死亡的威脅,他連忙舉起大斧抵擋。然而姜翠屏變招飛快,她將大刀一收,用刀背猛拍孟良后背。孟良想要躲閃,哪里還來得及?他只覺后心一痛,被姜翠屏的刀背砸得也倒飛了出去。
姜翠屏一連戰敗5員宋營大將,此時因為穆桂英不在軍中,楊六郎又有病未愈,陣前已經無人再敢挑戰姜翠屏。眾人眼見姜翠屏如此勇猛,無不咋舌稱贊。
恰在這時,“雙槍將”何慶押運糧草歸來。他聽人說姜翠屏在陣前無人能敵,于是,拍馬就往陣前沖來。
何慶遠遠看見姜翠屏只是一個看上去十分瘦弱的女子,心想:“這女子雖然勇猛,但畢竟是個女流之輩,我就不信她能打得過我的雙槍!”他一邊想,一邊手握雙槍,躍馬來到陣前。
姜翠屏見宋營中又出來一員年輕的戰將,嘴角泛起一絲冷笑,心道:“今天本將軍,讓你們來一個敗一個!”想畢,她舞起手中的大刀,向何慶沖了過去。
何慶心中一驚,他沒想到這個女子竟然有如此強大的氣場。他不敢怠慢,連忙舉起雙槍疾刺,直取姜翠屏的兩處致命之處。
姜翠屏冷笑一聲,揮起大刀,使出“一馬雙刀”之技迎向何慶的雙槍。只聽“當當”兩聲,槍刀接連相撞兩次,何慶的雙槍被姜翠屏一刀震得差點脫手。他心中大駭,心道:這女子力氣為何如此之大?
但何慶也是一員勇將,他看到姜翠屏的力量強大,并沒有退縮。他重新調整姿勢,再次向姜翠屏發起攻擊。他的雙槍如同兩條毒蛇,惡狠狠地朝姜翠屏扎去。
姜翠屏冷哼一聲,眼中閃過一絲不屑,她可是戰場上的天之驕女,又何曾怕過這樣的攻擊?她一側身,巧妙地躲過槍尖,同時大刀橫掃,直取何慶的頸項。何慶大驚失色,他只覺得一股冷風自頸邊劃過,再一晃神,姜翠屏已經出現在了他的身后。
何慶這時心中開始后悔,后悔不該小看了這個女子。但后悔已經來不及了,姜翠屏一刀背打來,何慶想要躲閃,但已經來不及了。他只覺后背一陣火辣辣,連忙邊吐鮮血,邊催馬敗回本陣。
姜翠屏戰場遇“冤家” ,最終卻嫁給了他
由于姜翠屏在陣前的勇猛,宋營無奈只好掛出免戰牌,想等穆桂英回來再與她開戰。沒曾想,這天城外來了個小老道,說是楊七郎之子前來認祖歸宗,為國報效。
來人正是楊宗英。他奉了師父太乙真人之命,下山收回飛刀將姜德的六把飛刀。楊宗英認祖歸宗后,很快成為了楊家將中新的王牌。他在陣前打敗師兄姜德,收走了姜德的“毒藥飛刀”,打得姜德落荒而逃。
楊宗英在追趕姜德的過程中遇到了姜翠屏,兩人相見,都大出意外。原來兩人在高山之上早已相見多回,而且兩人下山之前,各自的師父都有交代,說兩人是良配,萬一在戰場上相遇,千萬要手下留情。本來也相互欣賞的他們卻因為姜翠屏聽了哥哥的話——堅信王強所說的是楊六郎害死了姜家兄妹的父母,因此兩人在陣前成為了一對“愛恨交加”的“冤家”,并且大打出手。單憑本事,楊宗英自然技高一籌,但姜翠屏還有“五抓飛鳥”相助,楊宗英戰她一人,好像同時與兩人一起交戰一般。但楊宗英不愧是太乙真人的高徒,他仍能堅持不敗。打著打著,他見頭頂上的“五抓飛鳥”老是在頭上盤旋突突,一怒之下,發出從師兄姜德那收回來的飛刀,將“五抓飛鳥”打死在了陣前。
這一來,姜翠屏就更恨楊宗英了,她心道:“好你個冤家,你楊家對我姜家做下大不是,你伯父楊六郎殺了我雙親,你又殺我的五抓飛鳥,看來此生我們是沒有機會在一起的了!楊宗英,你別怪我心狠手辣!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心到這里,大怒之下的她從懷里掏出一包沙袋向楊宗英猛擲過去。
別小看這一袋沙袋!就是這一袋沙,搞得楊宗英連眼都睜不開了。沒有辦法,他只好落荒而逃。
你說巧不巧?楊宗英這一逃,竟逃到了姜翠屏師姐苗秀英的苗家莊去了,而且,剛好她們的師父金刀圣母也在苗家莊。
最后,金刀圣母將姜翠屏父母是王強殺害之事向徒弟姜翠屏說明,又親自給她和楊宗英作主——讓他們兩人在苗家莊完婚,兩人終于有情人終成眷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