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色匆匆,火急火燎,是我與老伴自駕游在四川閬中古城的旅游狀態。
然而,在這火急火燎中,我們卻見到了一個“礦晶奇石世界”,這里還隱藏有一個世界級奇石收藏大家,他有兩件奇石寶物,可謂價值連城。
2024年10月14日,天陰。上午,我與老伴在廣元市劍閣縣劍門關風景區打卡,爬坡下嶺走馬觀花累了半天,中午,便驅車160多公里往南充市閬中城趕,到達閬中古城,已是下午2點,晚上,我們還得趕到廣安市廣安區鄧小平故里歇宿呢。
閬中古城,被嘉陵江分成兩半,一半是現代化的縣城,另一半就是國家5A景區、鼎鼎有名的閬中古城。
停好車,我們沿著靠嘉陵江岸一邊古城街道前行。只見街道兩邊,全是商業門店,以“張飛牛肉”、“保寧醋”、“醋泡腳”、“麻餅”、“餐館”、“民宿”這5類最多。
我查閱資料,閬中古城的主要景點有張飛廟、川北道貢院、中天樓、華風樓、綿屏山、南街和武廟街、風水博物館、騰王閣、觀音寺、巴巴寺、大佛寺等。
張飛文像
我們時間有限,決定只游覽排名第一的張飛廟,拍一些古建筑和古樹、美食、醋小景就結束古城打卡。
嘴是大路,嘴是地圖。我們邊走邊問,不久,我們便找到了位于古城西街 59 號的張飛廟。
張飛廟,又叫漢桓侯祠,這里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為紀念三國時蜀漢名將張飛而建的祠廟。
60歲以上老人都免門票,四川真好,景區對老人大開方便之門。憑一張身份證,就可直接入園參觀。
保寧醋
嘉陵江
據資料記載,張飛廟為明清時重建的四合院式古建筑群,占地 10 余畝,由山門、敵萬樓、左右牌坊、東西廂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組成。
一進大門,明代的建筑風格撲面而來,大門正中檐下,懸掛著著名書法家趙樸初補書的“漢桓侯祠”大匾,內塑張飛戰馬,左右兩邊分立北宋文學家曾鞏《桓侯廟記》和清總督常明的《漢張桓侯祠》石碑,門前一對威武的石獅,肅穆莊嚴。
中天樓
敵萬樓,是明代建筑,年代最為久遠,樓高 10 余米,重檐歇山式屋頂,四瓣鑲成的梅花方形柱,翹角連云,氣勢不凡。
檐下巨大匾額上楷書“靈庥舄奕”“萬夫莫敵”“虎臣良牧”等,正映照了《三國志》中對張飛“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的評價。
大殿氣勢雄偉,殿內正中塑有二米多高的張飛文像,這是清嘉慶年間追封張飛為“桓侯大帝”的冠冕座像。張飛墓更是建得像皇帝陵,超級大。
風水博物館
此外,祠內還存有眾多的歷代名人碑刻匾聯,陳列著武后銅鐘等 1000 余件歷史文物,展示了閬中 2300 多年厚重的文化積淀,突出展示了張飛的英雄形象和三國文化。
途中,我們還拍到了中天樓、華光樓,見到了風水博物館,但都因時間緊沒去詳觀細品。
走出張飛館,正欲結束打卡行程時,只見張飛廟對面有個閬中地質礦物博覽館。
古城
閬中地質博物館
一街之隔,門對門,我又對地質感興趣,便約老伴進去看看,限時20分鐘,再到停車場開車到廣安鄧小平故里。
這里,60歲以上老人,也不要門票。一進門,我就被一件件晶瑩剔透的奇石給鎮住了。
我玩奇石也有20多年,也參觀過無數奇石展,采訪過千名藏石家,被石友稱為“奇石記者”,常自以為在石界見多識廣。
但在這里,我感覺到了自己奇石視野的蒼白和孤漏寡聞。
在這里,每一件作品,都是那樣透明,每一件作品,都是那么漂亮,每一件作品,都是那樣精致,每一件作品,都是那樣稀有。
博物館共上下兩層,約5000平方米,與其說是地質博物館,實為一個特別的奇石館。說它特別,里面呈列的,都礦物晶體寶石一類奇石。最普通的也是朱砂原石。
據悉,閬中地質博物館,是西南地區一家以礦物寶石為主題的博覽館。
陳列有螢石晶簇、魚眼石晶簇、毒砂晶簇、紫水晶晶簇、黃石英晶簇、片狀紅方解石、磷氯鉛礦、粉色金邊方解石、粉色方解石晶簇、長石晶簇、重晶石晶簇、水晶螢石晶簇、綠螢石晶簇、權杖水晶、異極礦、錳方解石、方解石晶簇、黃色方解石晶簇、綠色方解石晶簇、
黃鐵礦石英晶簇、閃鋅礦白云石晶簇、黝銅礦黃鐵礦晶簇、沸石晶簇、黑柱石綠石英晶簇、二次結晶螢石、鉛鋅礦晶簇、鉬鉛礦晶簇、雄黃晶簇、花瓣狀石膏、藍碧璽長石水晶晶簇、水磷鋁鉛礦晶簇、
紅色白云石、黑烏礦水晶螢石毒砂晶簇、白鐵礦方解石晶簇、金色方解石閃鋅礦石英晶簇、紅色方解石晶簇、黃方解石晶簇、黃色重晶石晶簇、紫色葡萄石、紫方解石、
綠螢石晶簇、紫螢石晶簇、紫水晶晶簇、紅寶石綠寶石晶簇、綠水晶沸石晶簇、螢在石英晶簇、八面體綠瑩石、磷灰石白云母海藍寶石晶簇、錳鋁榴石煙晶晶簇、三次結晶方解石、銻華螢石晶簇、魚眼石沸石晶簇、釩鉛礦晶簇、鉻鉛礦晶簇、重晶石螢石晶簇、硅孔雀石、
黃鐵礦、黃鐵礦水晶毒砂閃鋅礦晶簇、四方體紫螢石石英晶簇、輝銻礦晶簇、天青石晶簇、紅色方解石、綠色方解石晶簇、鏡鐵礦水晶晶簇、自然硫晶簇、藍銅礦孔雀石晶簇、紫螢石、鐵膽石、祖母綠、自然金、紅螢石、螢石、葡萄石、
孔雀石、文石、墨金、水晶、黃鐵礦、藍鐵礦、藍螢石、層解石、青金石、綠簾石、冰洲石、天河石、納長石、玉髓、碧璽、錫石、發晶、綠松石、巖鹽、石膏、文石(霰石)、朱砂石、夜明珠、金云母等奇石作品約千件。
我完全被這些千奇百怪千姿百態礦晶寶石給迷住了,過去,曾見過一些礦晶類奇石,但數量如此多,質量如高,品相如此美,還是第一次見到。
我一件又一件地拍照,盡情享受礦物晶體奇石帶給人的美感。
有兩件作品很值得一提:一是重達 4.5 噸的夜明珠,它是迄今中國第二大的夜明珠;
二是特大塊金云母,榮獲吉尼斯世界紀錄,是目前世界最大、晶體保存完整的金云母。
這兩品奇石,可謂價值連城。奇石收藏人很低調,他所有作品,都沒有估價(只有少數售賣作品有標價)。
現在世界上,有許多奇石,動不動就有人估價過億元,很多億元奇石,若是擺放在這里,很可能就是個笑話。
除夜明珠、金云母石外,館內還有來自全球 80 幾個國家和地區經過億萬年的地質演變而形成的礦晶寶石,很多都是無價之寶。
原來,博物館的所有奇石作品,都是一個叫林志強的藏家收藏。
據介紹,林志強先生是地質科學研究愛好者、資深礦物石收藏家,中礦博物館館長,現為閬中市寶粹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長。
他從事礦物晶體石收藏,已有二十多年,遍訪全球各地重要礦區,足跡踏遍美國、德國、贊比亞、巴基斯坦、阿富汗、老撾、中國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和財力,尋找大自然瑰麗礦物結晶。
在礦物寶石的收藏過程中,林志強曾發現并開采出已獲得世界吉尼斯紀錄的"金云母""黃玉""綠水晶""云母石英共生"等臻稀礦晶,為中國在國際礦物界占有一席之地做出了突出貢獻。
林志強精心打造閬中晶寶之城,使閬中地質博物館成為一個亮眼的風景區,受到中外游客和收藏界、學術界的高度贊賞。
不知不覺,我原計劃用20分鐘游覽地質博物館,卻足足用了兩個半小時,離開博物館,已是下午5點半鐘。
在去廣安市鄧小平故里的途中,我滿腦子里還是博物館內的礦物寶石的影相回放,真是回味無窮啊!
(文中圖片,均為湖北宜昌怪奇公社劉洪進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