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第五完全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 胡路波
在美麗的郴江河畔,有這樣一所歷經九十多年風雨滄桑的名校,她背倚南塔嶺,毗鄰裕后街,交通便捷,環境優美?!肮庥谇?,裕于后”的警句,凝集了光大前業、遺惠后代、開放包容、求實創新的文化底蘊,也激勵著這里的教職員工盡忠職守、發奮圖強、造福子孫?!@所學校就是郴州市第五完全小學。
學校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部2024年基礎教育重點工作部署會精神,加快構建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和中等教育體系,持續發力辦強辦優基礎教育。狠抓師德師風建設,探索心育啟智特色發展,實施精準幫扶陽光工程,開展送教上門助殘服務,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牢記使命筑根基 “五育”并舉抓素質
文脈相承南塔嶺,底蘊深厚裕后街。走進學校榮譽室,一系列榮譽牌匾令人目不暇接。該校先后被授予“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湖南省中小學教師心育能力培養實驗學?!?、“湖南省紅領巾示范學?!?、“湖南省雷鋒式學?!保瑯s獲了“全國紅旗大隊”、“紅讀類活動全國組織獎”、“全國中小學百優文學社團”、“全國紅領巾手拉手助殘先進集體”、“省貫徹《學校體育工作》優秀學?!薄ⅰ笆〗逃蒲小盼濉巹澭芯恐攸c課題成果二等獎”、“省巾幗文明崗”、“郴州市校園文化樣板?!?、“郴州市一級實驗學?!薄ⅰ俺恢菔袠吮拿餍@”等一系列榮譽。
“師者匠心,止于至善;師者如光,微以致遠;愛是底色,德是根本,把人育好就是最大的師德。”學校推進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構建了“大思政課”體系,全面落實“五育”并舉,不斷豐富教育家精神內涵,樹立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培養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和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樂教愛生、甘于奉獻,胸懷天下、以文化人,充分展現了郴州五小特有的教育情懷與風范。
強國先強教,強教先強師,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該校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心系教師成長。從“四有”好老師到“四個引路人”,從做“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到“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成為廣大教師自我提升、努力耕耘的方向,激勵他們在教書育人中不斷創造新的業績。學校還注重對教師職業精神的凝練與升華,傳承師者的優良傳統,又著眼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把對廣大教師的要求提升到全新的高度。
身正為范勤耕耘,換得沃土桃李艷。教書育人,師德為先;常鑄師魂,秉承師德。學校涌現出了一大批政治強、人格正、自律嚴、思維新、情懷深、視野廣的好老師。
如何讓學生喜歡聽課?在教學實踐中,學校探索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創新思維、團隊協作等綜合能力上狠下功夫,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再輔以老師點撥、輔導啟發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思考、不斷發現、不斷解決學習難題。這些方法讓學校的教學工作更加科學有效。
心育啟智彰特色 萬類霜天競自由
把人育好,給每個孩子都有成長成才的希望。揚其所長,讓不同的學生通過努力都可以做到優秀,成為最好的自己。萬類霜天競自由,這是該校一以貫之的教育理念。教書育人不能只看分數,還應該注重學生人格的塑造,注重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的均衡發展。
據了解,該校始建于1932年,由當時的私立豫章小學起步,歷經九十多年的風雨兼程,現已成為郴州市蘇仙區公辦完全小學。學校占地6687平方米,建筑面積4萬多平方米。硬件設施設備一應俱全,建有圖書室、電腦室、實驗室、美術室、音樂室、舞蹈室等各類專用教室,是一所環境優美、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的現代化學校。學校在編教職工73人,本科及以上學歷達81 %。高級職稱教師7名,中級職稱45名,初級職稱21名,市區級以上骨干教師15名,校級骨干教師、名師18名,黨員教職工23名。
如何育心啟智,讓每個孩子都能適應社會的高速發展?很多從農村走進城市的那些人,他們與城市生活的磨合期不長,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比如說教育,家長的教育觀念與現在國家教育理念不夠協調、不夠統一,因此不可避免的在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產生了很多矛盾和問題。如家庭教育中,存在較多的“溫室花朵”式育兒、因家庭生存原因“放養式”育兒、望子成龍引發的過度教育等等。與此同時,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亟待關注,這不僅僅關乎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也關系到家庭的幸福美滿和社會的和諧穩定。據《2023年度精神心理健康》藍皮書報告:6—16歲兒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病率17.5%。這是個令人震驚的數據!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班有50個孩子,那么平均就有8個孩子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疾病。我國臺灣學者張春興指出:心理健康問題,根源在家庭,形成在社會,表現在學校。因此,學校要加強和重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家庭、社會緊密結合,形成合力,把心育好,讓每個孩子都健康成長。近兩年來,郴州市五完小圍繞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互融互通、協同育人等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創新與探索。
該?,F有教學班25個,在校學生1200人。學生大部分來自經商和務工人員或者單親家庭,經濟條件普遍較低,父母文化層次差異較大,家庭背景也較為復雜,學生學習基礎和習慣參差不齊,因此,他們的學習潛能有待于繼續開掘,學習習慣有待于繼續養成,學習興趣有待于繼續激發,個性特長有待于繼續培養。學校弘揚教育家精神,不斷涵養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包括個性差異、資質差異、學習方式差異等。從實際情況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展自身優勢、激發潛能,以獨特的教育方法和豐富的實踐活動,為學子們鋪設了一條全面發展的成長之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
精準幫扶播甘霖 陽光工程催花開
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該校定時定期面向全校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測評,根據學生填報的心理健康調查表,建立一個系統科學的個人心理健康檔案和一生一策心理成長檔案,并系統、完整的追蹤學生后期心理健康變化情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教師學生給予重點關注,保證了每位學生擁有良好的健康心理。
學校根據心理健康教育授課和單獨心理輔導的學生個性特點,結合健康狀況、學業水平、行為表現、同伴關系、家庭情況等,由心理輔導教師建立測試檔案,存檔學校心理輔導站,為學校管理提供依據,也為教師有的放矢并及時地指導和幫助學生提供數據支撐。在保護學生隱私的前提下,在學生升學、轉學時與新學校做好情況說明和檔案交接,以便新學校進一步有針對性地跟進學生發展,為學生后續教育鋪平了道路。
不僅如此,學校還根據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結果和班主任的工作反饋,隨時對問題學生進行跟蹤幫扶。加強班主任和家長的信息溝通,針對所反饋的信息,心理教師及時對學生進行情況了解并開展心理咨詢和個案輔導。
留守兒童作為該校一個特殊的群體,更需要學校的關心與愛護。該校實施“陽光工程”,壓實工作責任,強化困難幫扶,做好安全教育,全力做好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明確了留守兒童關心關愛和教育管理的工作目標,壓緊壓實了留守兒童關心關愛的工作責任,確保了留守兒童留得下、學得好、進步快。該校還織密留守兒童“幫扶網”和安全“防護網”,定期開展交心談心,及時掌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強化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通過開展安全自護、法律維權、法治宣傳等提升留守兒童的法治和自我防護意識。
郴州市蘇仙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劉堯蘇一行專門來到該校參加了“陽光工程——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啟動儀式,看望慰問了22名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并高度評價了學校的“周末陽光行動”。據悉,該校每個周末都將孩子們集中到一起開展團隊活動并進行輔導,讓他們在活動中釋放壓力,放飛自我。
送教助殘春風暖 家長課堂促成長
該校與郴州市社會福利院相鄰,福利院59名身患各種殘疾的兒童的學籍都在該校。為此,學校專門制定了《郴州市第五完全小學“告別特殊,回歸普通”送教上門實施方案》,選派責任心強、有愛心、樂于奉獻的教師送教上門,做到定人員、定時間、定目標。
每次送教上門,福利院的孩子就像過節一樣的開心。音樂教師教他們唱歌,美術教師教他們繪畫,數學教師教他們擺積木,語文教師教他們講故事……,讓殘疾兒童重拾生活的自信。
除了送教助殘外,學校還定期開展家長課堂集中培訓。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家長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決定著孩子的成長水平。幫助家長掌握必需的教育知識,促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該校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發現,一些有心理問題及行為問題的學生幾乎都與原生家庭的教育缺失有關,因此,“家長課堂”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顯得極為重要。
一個孩子心靈上的問題,折射出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缺失。學校在源頭上扼制學生心理障礙發展,引導家長科學、正確地跟孩子交流。在每周一晚上開設家長心理健康課堂,分年級按不同的主題給家長進行培訓。心理教師從理論出發,結合事例啟發,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采取科學的方法與孩子相處。幫助家長掌握正確的教養方式,改變不良的親子互動模式,以更科學的方式去經營家庭,讓家更有生機和活力。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擁有良好的心理品質,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家長課堂從2023年9月開展以來,學校已經開展28期,培訓家長5880人次,取得了明顯的效果?,F在,學校家長的投訴少了,家校的糾紛少了,家長和老百姓對學校的滿意度大幅提高。
針對部分教師教育理念跟不上新時代發展要求、對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認識、對問題學生身心發展關心不夠等問題,該校在學術委員會的推動下,于2023年12月成功申報了省基礎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問題學生”家校協同育人機制研究 》和市級規劃課題《“問題學生”家庭教育的個案研究》等課題。在課題研究中,學校與湘南學院教育科學與法學院合作,邀請學院教授來校調研和指導,學校教師的教育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育科研的氛圍濃了,家校關系也更融洽了,2024年6月,學校被授予湘南學院教育科學與法學院協同育人示范學校。
用心創造教育方法,用愛呵護學生成長,用情點燃希望的燭光,郴州市第五完全小學打造心育學校建設,走出了一條特色教育品牌發展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