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一期(268)
國軍少將副師長,軍統特訓班副主任—李伯顏
李伯顏(1894-?),原名金璋。原籍山東,寄籍山西榮河縣,后隨父移居廣東番禺。畢業于廣東隨宦學校、廣東法政專門學校法律科。后歷任廣東番禺縣署課員,稽勛局文書,省教育廳科員,粵軍第一軍司令部文書、委員、中尉官佐等。1924年5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一隊學習。
網上和各種專著書籍中,都說李伯顏畢業后入軍校教導第二團任排長,參加第一次東征。而據李伯顏的好友鐘凜之的回憶文章所述,李伯顏畢業后,被分配到了駐粵建國滇軍楊希閔部的第一師,任師長趙成樑的副官,并未參加第一次東征。
1925年5月,楊希閔、劉震寰的滇桂聯軍在廣州發動叛亂,東征軍回師廣州平叛,蘇聯顧問也在飛鷹兵艦上,指揮艦炮向叛軍陣地上無目標的轟擊,湊巧一發炮彈打在趙成樑的司令部里,趙成樑當場被炸死,消息傳到前線,滇軍隨即崩潰。李伯顏當時正在趙成樑被炸死的現場。
此后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二師連長,第六團三營(營長譚輔烈,黃埔一期)營附。先后參加了第二次東征和北伐戰爭。1926年南昌戰役后升任第三營營長。
1927年初,被派赴武漢,任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政治部(主任朱瑞元)中校秘書。不久,政治部主任朱瑞元辭職,由李伯顏接任。
同年4月,第二十四師師長戴戟辭職,由共產黨員葉挺接任師長。李伯顏也辭職離開武漢赴南京,后被派赴杭州,任杭州市黨部指導委員會組織科科長。
同年10月,調任浙江省軍事廳(廳長蔣伯誠)上校參謀。
1928年3月,浙江省軍事廳撤銷改組,調任第三十二軍新編第一師第一團(團長賀光謙,黃埔一期)營長,后新編第一師改稱第六十九師,仍任第六十九師第一團營長。同年部隊編遣縮編后,部分編余軍官被保送入陸軍大學學習。1929年2月,李伯顏入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一期學習。
1931年10月,陸大畢業后,返回廣東,在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陳濟棠)參謀處(處長唐灝青)任上校參謀。
1932年1月,“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駐滬的第十九路軍奮起抗擊,全國各界踴躍捐助慰問,粵軍總部派出慰勞代表赴滬,李伯顏是代表之一。
1932年10月,入陸大兵學研究院第二期任研究員,民國史料中備注為“陸大高參研二”。
1934年10月,陸大兵學研究院畢業后,返回廣東,曾任廣東省政府瓊崖視察員。
1935年4月,派任中國駐蘇聯大使館上校陸軍副武官。
1936年回國,5月,任參謀本部(參謀總長程潛)上校參謀。同年6月,調任參謀本部第二廳第三處第二課上校課長,主管情報工作。
9月,調任閩浙皖贛邊區“清剿”總指揮部(總指揮張發奎)高級參謀。不久,“清剿”總指揮部改為綏靖公署(主任張發奎),仍任高參。12月,張發奎調任蘇浙綏靖邊區公署主任,李伯顏隨調該公署高參。
1937年4月,兼任浙江省學生集中訓練總隊(總隊長宣鐵吾兼,黃埔一期)國家總動員教官,主講防空常識。
抗日戰爭爆發后,李伯顏調任第八集團軍(總司令張發奎)少將高參,隨部參加了“八一三”淞滬會戰。
1938年初,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駐廣東省特派員公署稅警總團(總團長張君嵩,黃埔一期)參謀長。
1939年12月,廣東財政特派員公署稅警總團改編為暫編第二軍(軍長鄒洪)暫編第八師,張君嵩任師長,李伯顏任副師長,后兼任政治部主任,先后參加了第一、二次粵北會戰。
1941年10月,隨暫編第八師奉命開赴湖南,參加了第二次長沙會戰。
1942年初,李伯顏調任廣東省政府駐重慶辦事處處長。同年5月,調任軍令部與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合辦的諜報參謀訓練班第六期(主任戴笠兼)副主任。能擔任軍統諜報特訓班的副主任,堪稱情報方面的專家了。
1943年初,任軍令部少將部附兼諜報參謀訓練班第七期(主任戴笠兼)副主任。
1944年,任第七戰區(司令長官余漢謀)高參。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第7戰區改為衢州綏靖公署(主任余漢謀),李伯顏改任該公署中將高參。1946年,入中央訓練團任少將團員。
1947年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廣州行營(主任張發奎)高參室高參。并兼任廣州市青年從軍運動宣傳委員會主任委員。
1948年,擔任了廣州陸軍在鄉軍官會干事會干事兼總務組長。
1949年赴香港,此后不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