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翠鳥資本
在特斯拉掀起Robotaxi(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行業狂潮的余溫中,從廣州跑出來一只獨角獸:小馬智行,也來到了納斯達克門前。
此次赴美IPO,相比對手而言,小馬智行的動作不算太快。目前,包括文遠知行、知行科技以及如祺出行等企業已經向IPO發起沖擊,競爭尤為激烈。
上述背景下,目前估值85億美元的小馬智行該如何確定上市估值?
與此同時,小馬智行正面臨著兩個難題:一是在競爭加劇,以及商業化難題等背景下,仍處于燒錢狀態的小馬智行,該如何向資本市場講好后續盈利(可能)的故事?
二是自動駕駛先行者圖森未來已在今年1月正式宣布主動退市。近年將圖森未來當做學霸,抄到了錯誤答案的小馬智行,能上演一出逆天改命的好戲嗎?
估值85億美元
兩年半暴虧23億元
一家來自中國的有商業化落地場景的自動駕駛科技公司,要在美股市場IPO。
北京時間10月18日,小馬智行正式向美國證監會提交IPO招股書,計劃登陸納斯達克,高盛、美銀美林、德意志銀行和華泰證券等擔任主承銷商。根據中國證監會境外上市備案,小馬智行擬發行不超過9814.95萬股普通股。
小馬智行在IPO前已經歷7輪融資,涉及金額超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2.52億元),目前估值在85億美元左右,其背后投資方有紅杉中國、IDG資本等一大批頭部VC,甚至還吸引豐田、一汽集團等車企方,以及來自中東的資本支持。
小馬智行既是中國首家推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并開啟商業化浪潮的公司,也是率先取得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無人商業收費的公司。
據統計,小馬智行擁有250多輛Robotaxi,但每輛車日均營收已經達到26美元,日均接單量與百度蘿卜快跑不相上下。截至2024年6月30日,小馬智行App注冊用戶數超22萬,半年內每輛全無人Robotaxi日均訂單量超15單。
招股書顯示,2022-2024年上半年,小馬智行營收規模分別為6839萬美元、7190萬美元和2472萬美元,累計營收超過1.65億美元(約12億元人民幣)。
對比國內已經啟動上市計劃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的公開信息來看,小馬智行已經是目前國內營收規模最高的自動駕駛公司。
然而,公司的盈利故事還需要慢慢講才行。
招股書顯示,同期,小馬智行調整前凈虧損分別為1.48億美元、1.25億美元和5178萬美元,兩年半時間虧損達到3.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3.07億元)。
更令市場擔憂的是,公司毛利率從2022年的46.9%斷崖式下滑至2024年上半年的10.5%。這種急劇下滑的背后,折射出小馬智行的自動駕駛業務盈利之艱難。
把圖森未來比作學霸
當心錯拿退市劇本
成立于2016年的小馬智行,主營業務有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自動駕駛卡車和技術授權與應用服務三大板塊。招股書顯示,在2022年和2023年間,技術授權與應用服務分別占到總營收的54.2%和54.5%,其次是自動駕駛卡車業務,占比也都超過32%。
但戲劇性的一幕是,小馬智行的收入結構正在發生轉變。
在2024年上半年,小馬智行自動駕駛卡車業務成為了營收占比最高的業務,占比達到73%,技術授權與應用服務占比猛降至22.3%,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更是萎縮至新低的4.7%。
作為國內最早一批投身自動駕駛的公司之一,小馬智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光環籠罩。然而,一步到位的L4面臨現實中政策監管、場景復雜等無法忽視的客觀因素,始終不能結出黃金萬兩的商業果實。從Robotaxi到Robotruck,從輔助安全員到車路協同,自動駕駛面對商業化困境的后撤步,瞬間讓資本失去了興趣。駕駛員變成了安全員,開放場景變成了封閉場景,那么,這個故事馬上變得不再性感。
2022年,伴隨著資本對自動駕駛行業的熱情顯著消退,賺錢養家,成了小馬智行眼下最要緊的任務。
在重重跌倒之后把生存當作第一目標,此后小馬智行不僅丟掉L4幻想,向L2級別業務轉變,如今還把商業化場景更明確的自動卡車業務擺在了中心,很難不說是參考了以該業務成功在美上市的圖森未來。
圖森未來一開始也是主攻L4級無人駕駛,且都可以應用在貨車上。2021年4月,圖森未來作為“無人駕駛第一股”上市經歷高光,市值一度突破860億元。但遺憾的是,如今已經走在退市路上。
退市背后,圖森未來的業務挑戰恰好就是:盈利困難,成本效率缺乏優勢。
另外,在美國市場上倒下的,不只有中國的圖森未來。去年3月,市值曾超過50億美元的美國本土Robotruck公司Embark Trucks宣布倒閉,距離其上市僅過去16個月。
如今小馬智行的業務定位上,跟圖森未來頗有相似之處。即使成功登陸納斯達克,但后續會不會如同圖森未來一樣步人后塵?
Robotaxi熱潮的誘惑
小馬智行前路漫漫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自動駕駛市場迎來廣闊前景,Robotaxi服務將于2026年左右實現商業化,Robotaxi全球市場規模在2025年預計將達到2.9億美元,到2030年進一步達到666億美元,2035年將達到3526億美元。
其中,中國有望成為最大的Robotaxi市場,其市場規模預計在2025年和2030年達到2億美元和390億美元,占2030年全球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市場的約58.5%。
Robotaxi服務市場的確非常誘人,但當下面臨的競爭同樣激烈。為搶占市場先機,車企、自動駕駛科技企業以及相關運營平臺紛紛發力,角逐Robotaxi市場。
在小馬智行邁出了IPO的關鍵一步背后,今年以來已經有多家國內自動駕駛、智駕領域相關公司掀起排隊上市潮。
2024年來,和小馬智行一道沖擊IPO的自動駕駛公司還包括文遠知行、地平線、Momenta等近10家公司。更重要的是,2024年來已有包括如祺出行、黑芝麻智能、速騰聚創等公司也已經完成上市。不過,如祺出行7月10日以35港元的發行價敲鐘,目前股價報17港元,已接近腰斬。8月8日,黑芝麻智能以28港元的發行價上市,目前股價報21.45港元。
兩家登陸港交所的自動駕駛公司均未能擺脫破發命運,赴美IPO、沖擊“全球Robotaxi第一股”的小馬智行又將講出什么樣的故事?
另外,小馬智行的競爭對手,可不是只局限在同行范圍內。
頭部造車新勢力如蔚小理,都擁有自己的智駕團隊,甚至還涉足自研芯片;華為、百度這種自己不造車的互聯網大廠,更是在自動駕駛和AI領域深耕多年。華為的鴻蒙智行屬于標準的L2業務,百度的Robotaxi業務蘿卜快跑近期也喜報頻傳,勢必會與小馬智行直球對決。
還有從炙手可熱的大模型賽道,還橫插進來一批AI公司如商湯、科大訊飛等,都把汽車場景視為大模型產品落地商業化的上上之選。
群敵環伺,對小馬智行而言,即使成功上市,后續可以殺出一條血路嗎?
※此文為翠鳥資本原創文章,未獲授權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