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曾有消息傳出長城汽車向元戎啟行投資1億美元。今日(11月5日),后者證實了C1輪融資消息。盡管元戎仍不直接提及投資者身份,但這一「國內頭部主機廠」幾乎已是業內公開的秘密。
元戎啟行CEO周光表示,在過去兩年,自動駕駛募資遇冷。元戎此次得到非政府的融資難度極大,這對于整個自動駕駛行業,也有一定的意義。隨著多家智駕相關公司IPO,他認為行業已經回暖。
他表示,本輪融資除了將用于國內量產項目,拓展海外業務,同時為探索Robotaxi商業化運營和布局VLA模型等前沿技術提供資金支撐。
而對于這幾個方面,周光也在溝通會上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與答疑。
一段式?兩段式?
都是端到端1.0罷了
“我們并沒有說是和長城合作。同時我們和目前的合作團隊之間,也并不存在‘賽馬’的形式。”
當提及會不會和主機廠團隊形成競爭關系時,周光表示,競爭的前提是「在一條水平線上」,如果不在一條水平線上,那就是合作關系。
“我們是友好的合作,會將Know-How進行分享,肯定不是賽馬的形式。”
目前,元戎在接觸的已有超過10個量產項目,量產車輛接近2萬臺。
回憶起爭取第一個客戶的經歷時,周光坦言他們也曾飽受質疑——去年其團隊推廣「無圖」方案的時候,很多人都還不信。
“我記得某主機廠和友商說,元戎啟行一定是有圖的、一定是假的。這樣說的人很多,導致客戶當時也是不信的。我們就讓客戶隨意指定一個地方,我們將車拖過去,共同接車,然后直接開始路試,去除任何造假的可能性。”
后來,在縣城、小巷子和內部道路都試過了,客戶才相信這是真無圖。
到了現在,周光發現傳統智駕越難處理的場景,端到端就會表現得越好:比如極限避讓可以沒有停頓,沒有離散感。
在本次C1輪融資之后,整個公司也會進行全面的升級,包括進一步推動端到端2.0的研發。
“我們從來不會去爭一段式還是兩段式的端到端,其實目前有很多方案可以歸為端到端1.0,甚至都不能被稱為端到端。目前元戎的精力集中在下一站的VLA模型。”
“端到端2.0對算力的需求肯定會更大,因此我們也和英偉達進行了深度合作。搭載了元戎啟行VLA模型的基于Thor芯片的車,會在路上提供完全不一樣的體驗。“
安全兜底機制
將會是新的AEB
作為第一批獲得Thor芯片的企業,元戎啟行將基于該芯片進行VLA模型(Vision Language Action Model,視覺語言動作模型)研發,預計會于2025年正式推出。對此,周光也進行了一些講解。
“現在的VLM,就相當于一個帶著學員的教練,通過語言的形式,告訴學員趕緊左轉、減速……這就是目前的端到端1.0,它可能比新手上路安全一點,但絕不是最優解。而VLA,則是教練親自開車。”
據介紹,通過VLA模型,智駕系統能擁有更高階的思考能力,能夠理解交通場景中復雜的交互事件、隱藏的語義信息和邏輯推理。
周光預計,到了明年,Thor+VLA能帶來的最客觀的效果就是,絕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東西「是好用的」,城市接管可能達到百公里起步的水平。
至于目前的安全兜底機制,周光表示也肯定會持續迭代。因為隨著AI能力的提升,邊界會做得更遠,人們會更信任AI。屆時,作為安全兜底的AI Safety可能就變成了新的AEB。
周光認為,端到端與VLA的算力要求,沒有語言大模型那么高。因為車端的VLA與真正的大語言模型比起來,就是個小網絡。
“Thor肯定是足夠跑我們這個架構的。不過,Thor也肯定會是很貴的,主要看主機廠愿不愿意把它用在哪個車上,而我們只管AI。”
L4不是Robotaxi
就像六小齡童不是孫悟空
“半年之前,我說過L4是有問題的,但是被很多人誤解為我說的是Robotaxi的問題。”
周光認為,L4和Robotaxi是兩個東西。其中Robotaxi是一個商業化的過程,是指用機器人去開車,沒有任何技術定義;而L4是技術路徑,是指采用模塊化、高精度的地圖畫個圈去跑車。
“我當時說的是,基于規則、模塊化L4是應被質疑的,而基于AI的數據驅動的自動駕駛會成為Robotaxi潛在成功者。用正確的技術線路做商業化,這才make sense。”
周光表示,元戎的端到端2.0架構,可以在其量產的Robotaxi上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Robotaxi和L4,不是一個東西,就像六小齡童不是孫悟空。”
周光強調稱,在針對Robotaxi模型進行VLA的訓練過程中,會更加重視安全性(L2由于是人機共駕,可以相對激進)。但要做到全國打通,還不好預估時間,至少要做到萬公里級的MPCI。
“至少今天的L4技術和路徑,還做不到全國運營,但是AI這條路是可以到的。”
出海是必然
無圖就是加分項
據介紹,元戎會拓展在歐洲、日韓的業務。其中一種模式是和國內車企一起出海,另外也可以直接和海外OEM合作。
說到出海,首要的挑戰肯定還是法律法規,其中包括數據安全、地理信息安全等。而在周光看來,元戎的方案天然就沒有什么地理信息問題——他們既不用采圖的、也不用眾包的,這是加分項。
“有的方案需要在路口用高精度地圖,這其實也會牽扯到法律法規的問題,我們連這種‘補丁’也沒有,所以我們的技術落地也會很快,還會參加明年的日本車展。”
在他看來,海外最大的車企集中在日、韓、歐洲還有美國,每個國家可能都有自己的不同,比如靠左和靠右,且路況、交通駕駛習慣也不一樣。
“出海是需要去攻克這些東西的,怎么都要邁出這一步。的確,現在海外市場對智駕的需求還沒那么大,但還是要做好準備,對他們來說可能過兩年智駕也會成為重要選項。同時,我們并不在意車子用的是氫能還是燃油,我們只在意它是否是線控的,是否支持電子電氣架構,其它對我們來說都是一樣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