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言商業(yè)觀察
Rokid會帶來驚喜嗎?
丨翼言團隊
丨全文2760字,閱讀時長約5分鐘
AI技術持續(xù)發(fā)展,以Rokid為代表的AR企業(yè)似乎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丨Rokid Jungle 2024合作伙伴暨新品發(fā)布會海報
Rokid日前宣布,將于 2024年11月18日舉辦Rokid Jungle 2024合作伙伴暨新品發(fā)布會。Rokid表示,此次新品發(fā)布會不止會發(fā)布新品,更將對AR技術未來的發(fā)展趨勢進行深刻探討。
盡管沒有明言將發(fā)布哪些新品以及新技術,但結合此前的布局來看,此次新品發(fā)布會,Rokid大概率會以AI技術深度賦能AR眼鏡。
2024年9月,Rokid高級產(chǎn)品技術總監(jiān)趙維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AR眼鏡,可能是AI能力的最佳載體”。同時,Rokid也積極和網(wǎng)易有道、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yī)院等機構展開合作,以AR+AI為主線,探索全新的使用體驗。
考慮到AI技術的商業(yè)潛力,在AR企業(yè)的不斷探索下,AR眼鏡或許真的可以改寫“雞肋”命運。
缺少殺手級應用場景,AR 眼鏡難逃小眾宿命
如果以2012年谷歌推出Google Glass為起點計算,AR眼鏡已經(jīng)發(fā)展了十數(shù)年,幾乎和智能手機同齡。AR眼鏡誕生之初,諸多企業(yè)均對該設備寄予厚望,認為其將類似電影《蜘蛛俠:英雄遠征》中鋼鐵俠留給蜘蛛俠的眼鏡,承擔用戶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計算任務。
丨圖源洛圖科技
然而,與智能手機早已成為大眾計算平臺不同,目前AR眼鏡依然難逃小眾宿命。洛圖科技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國消費級XR設備全渠道銷量為26.1萬臺,其中AR設備全渠道銷量僅為11.0萬臺。
丨圖源中國信通院
而中國信通院的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國市場手機出貨量高達1.47億部,同比增長13.2%。顯而易見,相較智能手機,AR設備在消費者市場幾乎沒有多少存在感。
諸多消費者之所以不選購AR眼鏡,并非相關設備的價格高不可攀。目前,Rokid、雷鳥、XREAL等企業(yè)都已推出售價僅為千元左右的AR眼鏡,相較動輒數(shù)千元的智能手機產(chǎn)品,價格門檻更低。
由此來看,AR眼鏡遲遲難以拓寬銷路,似乎是因為對普通消費者沒有吸引力。消費者之所以愿意付費選購智能手機、PC等終端,主要是因為這些設備擁有獨特的價值。其中智能手機可以電子支付、聊微信、刷短視頻,方便用戶的日常生活;而PC作為生產(chǎn)力工具,在游戲、辦公領域更是無可替代。
丨圖源Rokid
反觀AR眼鏡卻缺少殺手級應用場景。以Rokid Air為例,官方宣傳頁面中,其最大的賣點,就是可以在眼鏡中提供120寸大屏幕視角,契合觀影、游戲、辦公需求。
然而,由于采用OST方案,Rokid Air的沉浸感并不強,尤其是佩戴后,由于有黑色的鏡片遮擋,使用現(xiàn)實世界的其他設備時,存在嚴重的割裂感。
另一方面,盡管過去幾年,AR眼鏡也一直在推陳出新,但升級點乏善可陳。梳理配置表不難發(fā)現(xiàn),從2021年底問世的Rokid Air到2023年Rokid Max,除了顯示尺寸增大,其他方面的進步并不十分明顯。
與之對比,過去這些年,諸多新技術涌現(xiàn),智能手機產(chǎn)業(yè)發(fā)展迅猛,從而引發(fā)了一輪又一輪換機潮。比如,2013年12月商用的4G網(wǎng)絡,催生出了蓬勃的短視頻產(chǎn)業(yè);2016年10月問世的小米MIX,帶領手機行業(yè)進入了全面屏時代;2019年2月問世的折疊屏手機Galaxy Fold,也開辟了一個全新的賽道。
Vision Pro折戟,堆砌配置不是正解
正當一眾AR眼鏡企業(yè)感到迷茫之時,科技巨頭蘋果突然切入AR賽道,似乎將帶領業(yè)內(nèi)玩家迎來第二個“iPhone時刻”。
丨蘋果Vision Pro
2023年6月舉辦的WWDC上,蘋果推出首款頭戴式“空間計算”顯示設備Vision Pro。與大部分AR眼鏡采用OST方案不同,Vision Pro走VST技術路線,通過高素質(zhì)傳感器,采集真實世界的實時視頻流,再在其上疊加虛擬畫面。
硬件方面,Vision Pro搭載Apple M2以及R1芯片,擁有頂級Micro-OLED顯示屏,畫面像素為2300萬,內(nèi)置3D相機,可拍攝深度照片和3D視頻,擁有12個傳感器、5個攝像頭、6個麥克風。
盡管相較采用OST方案的AR眼鏡,Vision Pro需要容納更多傳感器,更加笨重,但由于不需要隔著鏡片觀看真實世界,后者的體驗也上了一個臺階。
丨圖源The Verge
The Verge評測后,給Vision Pro打出了7分好評(滿分10分),認為其擁有“堪稱奇跡的顯示技術、視頻穿透效果當今最佳”。
不過,遺憾的是,盡管Vision Pro的硬件參數(shù)堪稱“豪華”,體驗也十分出色,但其并未如愿成為第二個“iPhone”。
2024年4月,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透露,蘋果將Vision Pro首年出貨量從70萬-80萬臺下調(diào)到40萬-45萬臺。Counterpoint Research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Q2,Vision Pro銷量較一季度暴跌80%。
因銷量日趨萎靡,蘋果正計劃放棄Vision Pro。The Information爆料稱,蘋果可能會在2024年年底前完全停止生產(chǎn)Vision Pro。
丨圖源蘋果官網(wǎng)
Vision Pro之所以折戟沉沙,直接原因當然是因為售價高昂。與Rokid、雷鳥、XREAL等企業(yè)的主流 AR 眼鏡僅為千元左右的售價不同,國行Vision Pro起售價高達29999元,是iPhon 16 Pro起售價的四倍左右。
不過,有鑒于售價動輒數(shù)萬元乃至數(shù)十萬元的新能源汽車也有消費者買單,Vision Pro銷量萎靡,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沒能給消費者創(chuàng)造太多價值。
與大部分AR眼鏡類似,Vision Pro宣傳頁面的賣點也圍繞觀影、游戲、辦公等場景,無甚新意。蘋果很難說服消費者付出數(shù)萬元的價格,買一臺“觀影神器”。
更重要的是,盡管Vision Pro的沉浸感更強,但由于需要容納更多傳感器,其重量也顯著攀升,達到了600g-650g,長時間使用極易產(chǎn)生疲勞感。
由此來看,Vision Pro固然在硬件層面取得了突破,但其一方面并未探索到殺手級應用場景,扭轉AR眼鏡“雞肋”的尷尬定位;另一方面瘋狂“堆料”,嚴重削弱了長時間使用的舒適度,自然難逃被市場拋棄的宿命。
加碼AI技術,AR眼鏡能否擺脫“死亡螺旋”?
為了擺脫“AR設備銷量低迷-生態(tài)遲遲難以建立”的死亡螺旋,2023年以來,Rokid、XREAL等AR企業(yè)紛紛加碼AI技術。
XREAL創(chuàng)始人兼CEO徐馳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AR是AI最好的載體,AI是AR最好的交互,這很可能是未來十年最能夠改變消費電子和我們終端體驗的兩個核心技術。”
事實上,結合產(chǎn)品形態(tài)來看,AR確實高度匹配AI。與手機二維交互不同,AR設備可以在三維世界中交互。由于多了一個維度,AR設備的交互難度也指數(shù)級提高,現(xiàn)有的解決方案并未做到盡善盡美。
反觀AI,可以簡化AR設備的交互過程。比如,鋼鐵俠佩戴AR眼鏡時,不需要動手或是動身體,依托強大的數(shù)字人助手賈維斯即可進行高效交互。
丨圖源影目科技
基于這一認知,目前諸多AR眼鏡都選擇融入AI技術。比如,2023年9月,影目科技推出的AR眼鏡INMO Go接入了AI大語言模型,支持實時語音翻譯、AI百科、外語陪練等功能,售價1799元。僅52克的“輕量”極大地提升了日常佩戴性,AI 助手、翻譯、導航、提詞等功能的融入也提高了其實用性。但是,盡管這款眼鏡在日本備受追捧,在國內(nèi)卻依然沒有出圈。
看起來,盡管AI技術極具想象力,但目前來看,AR終端想靠該技術打開想象空間,還面臨諸多挑戰(zhàn)。比如AI Pin、Rabbit R1等設備,使用過程中極易出現(xiàn)卡頓、過熱、斷聯(lián)等問題,很難說服消費者買單。The Verge爆料稱,2024年 5月- 8 月,AI Pin的退貨量超越了新購量。
丨Rokid 資料圖片
但是,翼言認為,隨著AI技術及其相關生態(tài)的進一步發(fā)展,一旦AI技術達到類似“賈維斯”的科幻效果,僅靠語音交互即可實現(xiàn)諸多復雜的功能,那么佩戴更加自然的AR眼鏡將不會再囿于生態(tài)乏力和交互復雜等困境,有望迎來自己的“iPhone時刻”。
最后,翼言很好奇:Rokid這一次會給我們帶來驚喜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