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國是一個能源消耗大國,但我們的鄰居俄羅斯卻是一個能源儲備大國。
兩國的天然氣能源命脈管道修建多年,卻在是否經過蒙古的問題上“爭執”許久。
若經過蒙古,我們將節省至少1600公里的管道鋪設。
為何我們寧愿繞路,也不愿意經過蒙古呢?
天然氣管道
-<俄羅斯能源出口>-
俄羅斯地大物博,資源豐富,條件得天獨厚。
從西伯利亞的冰原到烏拉爾山的礦產,這片土地上藏有大量的能源。
細數俄羅斯的能源,不僅是煤炭存量世界第二,石油也排第六。
世界天然氣儲量排名
最多的就是天然氣儲備了,全球五分之一都是他們的,尤其是西西伯利亞的烏連戈伊氣田,那可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大家伙。
然而,坐擁金山銀山,卻難以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
俄羅斯經濟持續不振,能源消耗不多,加上1.44億的人口,很難完全吸收那么多的能源產出。
天然氣管道
所以,俄羅斯經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能源出口,這一部分在其GDP中占了近30%,可以說是其經濟的重要支撐。
長期以來,歐洲一直是俄羅斯能源出口的主要市場,一度占據俄羅斯能源出口的45%。
然而,近年來,國際市場風云突變,俄歐關系急轉直下,昔日的合作伙伴變成了針鋒相對的對手。
天然氣管道
各種交鋒之下,歐洲對俄羅斯能源的進口比例驟降至15%,這對俄羅斯經濟無疑是沉重打擊。
危機之中,亦蘊藏著機遇。
面對歐洲市場的萎縮,俄羅斯迅速調整戰略,將目光投向了東方,特別是擁有14億人口和巨大能源需求的中國。
今年頭九個月,俄羅斯最大的天然氣公司向中國輸送的天然氣量猛增了40%,出口量高達237億立方米。
2023年中國天然氣進口來源國
中國還接收了俄羅斯大約85%的石油出口。
中俄兩國,一個能源需求旺盛,一個能源供應充沛,地理位置又相對接近,合作的契機不言而喻。
于是,一拍板,這個關系“命脈”的能源通道計劃就應運而出……
建設中的天然氣管道
-<中俄合作的能源管道>-
西伯利亞,那片寬廣又嚴寒的土地,不僅藏有豐富的俄羅斯能源,更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開端之地。
西伯利亞力量一號天然氣管道,這條連接中俄兩國的能源動脈,全長約8000公里。
僅僅是中國境內超過5000公里,起于俄羅斯科維克金氣田,途經恰揚金氣田,從黑龍江省黑河市入境,最終抵達上海。
西伯利亞力量1號天然氣路線
這條管道從2014年開始建設,5年后才正式投產通氣,設計輸送能力為380億立方米/年,近日才實現全線貫通。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全線貫通較晚,但部分線路早已開始運行,為中國輸送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
西伯利亞力量一號的線路選擇,充分體現了中俄兩國的智慧。
東北入境,不僅縮短了運輸距離,更重要的是,可以兼顧東北地區和西北地區的能源需求,促進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一舉多得。
相比于海運,陸地管道運輸天然氣更加穩定和安全,避免了海上運輸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也降低了運輸成本。
這條管道建成后,既保障了中國能源供應的穩定,也提升了俄羅斯出口能源的能力,雙方都從中得到了益處。
西伯利亞力量一號的成功,為中俄能源合作樹立了典范,也為后續的能源管道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于是,西伯利亞力量二號也提上了日程,這條規劃中的新管道,與以后啊有什么不同?
建設中的天然氣管道
-<西伯利亞力量2號>-
西伯利亞力量2號,這條規劃中的天然氣管道,也是大家俗稱的“中俄能源管道”。
它最初的設計方案,是從俄羅斯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出發,途經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伊爾庫茨克州,從布里亞特共和國進入蒙古國,經烏蘭巴托轉向中國西北,全長約2600公里,設計年輸氣量500億立方米。
這條管道一旦建成,將進一步提升中俄能源合作的規模和水平。
對于俄羅斯而言,蒙古國過境方案無疑具有吸引力。
天然氣管道
可以同時向中國和蒙古國兩個市場出口天然氣,增加能源出口收入。
這方案對蒙古國來說也是個好機會,能幫它調整能源結構,降低對煤炭的依賴,減輕烏蘭巴托的空氣污染,還能提供工作機會,促進經濟增長。
然而,中國卻選擇了一條繞遠路的方案,這一繞最少要多鋪設1600公里的管道。
為何,我們寧愿加大投入,也要繞開蒙古呢?
蒙古
-<為何繞路?>-
然而,對于中國而言,蒙古國過境方案并非最佳選擇。
看地圖的話,走蒙古國這條路比從東北或西北邊界的路更短,最少能夠個節省1600多公里,這樣修管道能省不少錢。
西伯利亞二號輸氣管道
但考慮到多種因素,中國對該方案持謹慎態度。
中俄兩國邊境界線橫跨四千多公里,完全可以直接開展能源合作,不必繞道他國。
西伯利亞力量一號的成功經驗表明,中俄兩國完全有能力獨立建設和運營跨境能源管道。
并且蒙古國選擇“第三鄰國”的社交模式,也為他們增加了不確定性。
蒙古國
以及與美日韓等國的密切關系,都可能給能源管道的安全運營帶來潛在風險。
除此之外,蒙古國的高額通行費也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根據國際慣例,能源管道過境,過境國通常會收取一定的通行費。
天然氣管道
專家估計,如果西伯利亞二號管道在2030年按計劃投入使用,蒙古國每年可能從中獲得高達3000萬美元的外匯收入。
這無疑會增加中國的能源進口成本,而且一旦中蒙關系出現摩擦,蒙古國還有可能借機提高通行費,進一步加重我們的經濟負擔。
歷史上的“兄弟號”天然氣管道事件,就是前車之鑒。
烏克蘭“兄弟”天然氣管道
這條連接前蘇聯和西歐的重要管道,在蘇聯解體后,由于烏克蘭的分家,其安全性和穩定性受到嚴重威脅,迫使俄羅斯不得不另辟蹊徑,建設北溪一號管道。
蒙古國的經濟能力不強,工業發展水平較低,所以很難自己完成這樣的大型管道建設項目。
蒙古國
如果由中俄兩國承擔建設成本,加上過路費等其他費用,實際成本未必比繞道東北低多少。
更重要的是,能源管道關系到國家能源安全,不容有失。
一旦管道經過第三國,其安全性將大幅降低,受制于人的風險也將大大增加。
天然氣管道
-<結語>-
中國堅持繞過蒙古國,并非出于對蒙古國的敵意,而是基于自身能源安全的戰略考量。
能源安全,是一個國家發展的生命線,不容有失。
在復雜的國際局勢下,中國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出符合自身國家利益的戰略選擇。
信息來源:新浪財經——中俄一起聯手開創了歷史 東線天然氣管道正式通氣
新華網——新聞分析:中俄能源合作“火車頭”啟動
中國青年網——我國重要能源大通道全線完工 其中世界之最有多少?一起來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