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社會花了多少年,才逐步糾正“家長可以隨意打罵自己孩子”這一根深蒂固的封建觀念。
經過了幾代人的努力,“打罵不是教育的最好手段”才終于成為了共識。
打罵不是教育的最好手段
如今,打罵孩子不僅受到道德譴責,更可能觸犯法律。
同樣道理,這名派出所副所長毆打學生被撤職,正是因為他的行為違法。
然而,一些人卻認為他不僅不應被撤職,反而應被獎賞。
我要問這些支持者一個問題:你們認為官方做出撤職決定,是拍腦袋想出來的嗎?
為何支持暴力執法的聲音仍然存在?
網絡上為這名警察辯護的聲音,或許可以從固原市公安局原州區分局的一份最新通報中找到線索。
最新通報
固原市公安局原州區分局的通報提到,被毆打學生馬某某“存在多次毆打同學的行為”。一些人據此認為,這名學生在校內“霸凌同學”,因此警察毆打他是“替天行道”。
但我們需要注意,通報中的“多次毆打同學”只是兩名三年級學生的反映,馬某某及其家屬尚未回應,情況還需要進一步核實。
然而,許多人在未核實細節的情況下,便開始網絡斷案,認定馬某某是“校園霸凌者”,并以此為副所長的暴力行為找借口。
而且,瀟湘晨報記者也核實了,所謂“六年級學生毆打低年級學生”僅是當天偶發事件,并不存在長期的霸凌。
我敢說很多人連通報都沒仔細看完,包括那些網上故意迎合受眾的自媒體。
暴力執法可以被支持嗎?
退一步講,即便馬某某真的是校園霸凌者,副所長的行為就能被正當化嗎?
這名警察在沒有經過調查和合法程序的情況下,剛打個照面就對學生拳打腳踢,這不是執法,而是赤裸裸的暴力。
網傳截圖
試問那些支持警察的人:如果你的孩子被這樣毆打,你是否還能繼續支持?難道執法者的權威可以凌駕于法律之上嗎?
任何形式的私刑行為,無論動機如何,都破壞了法律的公平與正義。
支持者的心理邏輯
為暴力執法辯護的人,他們的邏輯也不難推測。
在某些人眼中,執法者代表權威與秩序。即便行為越界,也應被寬容甚至支持。
尤其在一些較為傳統的觀念里,長輩或者權威對年輕人施加懲罰,往往被視為“教育”的一種形式,而非暴力。
拒絕霸凌
再加上這些人先入為主,馬某某的所謂“霸凌”行為,使得一些人對其產生偏見,認為其“罪有應得”。這種情緒化的反應遮蔽了對事件本質的理性判斷。
這件事暴露出來的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很多人法律意識淡薄。不清楚執法的邊界與規范,甚至認為警察有權隨意采取暴力手段。
警察作為執法者,應承擔更高的行為和職業道德標準。毆打學生不僅突破了法律底線,也嚴重損害了公眾對執法機關的信任。
這種行為不能被合理化,更不應被美化。
潘多拉魔盒
因為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開,釋放出的各種災難和不幸,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幸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