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奕然編輯| 車卯卯
信鴿,使命必達
信鴿,一個天生就有著歸巢本能的物種。
信鴿可以通過感知地球磁場的變化來判斷方向,也逐漸從古老的通訊工具,變成今天拉動整條產業鏈的賽鴿賽事。
全國整年有20000場左右的賽鴿賽事,每場都有千萬鴿友等待信鴿歸巢的那一刻。
有賽事的一天,39歲的快手創作者,天津人熊兔兒通常清晨5點就會起床,先看看司放地點的天氣能不能達到開籠的標準。記好開籠的時間,再根據具體天氣風向風力來預測出第一只賽鴿的歸巢時間。她一般提早一個小時抵達歸巢現場,選好合適的機位再支好三腳架,準備開始新一場賽鴿賽事的直播。
賽鴿賽事,大致分為協會舉辦的地方性比賽,以及由公棚、俱樂部舉辦的職業賽事,
一般是根據鴿子的飛行路線和歸巢時間,算出分速來判斷名次。
在賽鴿活動引進中國的百年以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一項純粹線下的競技賽事。但到了今天,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快手直播間等待賽鴿。
空中競技,靠經驗和實力
賽鴿,一種空中競技體育,真實且充滿殘酷的不確定是這類比賽的共性。不論鴿子的血統和羽色,只看是哪只飛得快和分速高。
“賽鴿為什么這么吸引人,這么讓人上癮,我覺得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有比賽,比賽是最公平客觀的舞臺,拋去一切外在因素,全都天空見?!?/p>
截止到2024年,熊兔兒已經在快手上直播賽鴿賽事已經有6年了。
2018年正逢互聯網短視頻和直播迅猛發展的年份,但在那時,賽鴿行業的互聯網發展還相對有些滯后。
同時期,熊兔兒就在信鴿的門戶網站公司工作,工作了一陣她開始察覺到,很多鴿友已經不滿足于傳統門戶網站的文字和圖片信息。短視頻和直播,能以更直觀的方式拓寬鴿友們的互動和溝通,從那之后她開始轉戰快手開始做自媒體。
彼時雖然快手上雖然關于賽鴿的信息有很多,但還沒有人會在賽鴿現場直播賽事。熊兔兒察覺到了鴿友的需求,成為賽鴿界直播賽事的第一人。
賽鴿和體育賽事相近,沖刺終點線的時間可能只有零點幾秒,更多時間需要解說員從專業角度,針對選手和外界因素等不同方面分析。
熊兔兒的直播就相當于賽鴿的解說員,也能通過鏡頭充當鴿友們看向賽事的眼睛。
等待賽鴿歸巢就是直播的全部內容
有大型賽事的清早,一個地區寄養棚和公棚會把賽鴿拉到一個固定位置統一放飛,熊兔兒就提前守在終點準備直播??鐣r幾小時的直播,基本都需要熊兔兒自己對著固定的區域講解,所以需要靠專業能力撐起場子。
通過沿途的天氣、風向、風力預測的歸巢時間等問題,都是需要她拆開向聽眾詳解的考量因素。
也正因如此,能夠做到講解賽事,主播的最基礎門檻,就是要對賽事的專業知識了解透徹。熊兔兒覺得光紙上談兵,不如自己養鴿子打比賽來得更直觀,慢慢也開始從看比賽變成了打比賽的職業賽手。
“總看別人玩你就會忍不住也想加入,也特別容易被比賽那種分秒必爭的氛圍感染,會自動好奇這些鴿子是怎么飛出去幾百公里還能找到家的?!?/p>
開始養鴿子后,熊兔兒就發現養賽鴿中實際有很多門道,賽鴿從來都不是一項能夠純靠運氣的項目。
熊兔兒展示賽鴿
熊兔兒表示,想養一只能取得名次的賽鴿,實際比和訓練一個運動員要付出的更多,面對競技型比賽,需要大量知識儲備、經驗總結、鉆研種類的“成功方法論”。
其中“種、養、訓、賽”每個環節都需要鴿友付出大量的時間實操和交流。
鴿友需要慢慢嘗試兩只什么品種的鴿子,能排列組合出最優最健康的選項;從小養大和直接買來比過賽的鴿子哪種更出成績;不同的公棚和寄養棚,究竟哪里更適合自家鴿子也更符合自己的現實情況;自己養的鴿子在哪種比賽上才能更能出成績。眼睛、肌肉、狀態等等,都是判別鴿子能否在比賽中取得名次的參考因素。以上一切,又有更多更細節的問題分支。
熊兔兒開始養鴿子后才知道,鴿友面對養鴿子的每個環節,都要碰無數的壁踩無數的雷,推倒重來成為養鴿人的常態。
在這樣一個需要多看多聽多做功課的圈子中,鴿友們迫切需要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
從熊兔兒6年前開始在快手直播第一場賽鴿賽事到現在,快手平臺已經覆蓋了全年85%的賽事直播,每天都有大量全國各地的鴿友涌入快手直播間。
鴿主的入圈,從身入產業鏈開始
兩年前,天津開創的一場賽鴿賽事直播中,熊兔兒在手機上不停刷新排名系統時,看到亞軍一欄的名字,一時陷入了短暫的失語。
按正常的直播流程,她應該在冠軍到達后,精準播報出幾分幾十秒后亞軍到達。然而,她發現亞軍居然是自己的鴿子后,她怔了幾秒開始反問“是我嗎?我飛了亞軍嗎?”那是熊兔兒養鴿子以來第一次飛出前三名的成績。之前她最好的成績是在一萬只鴿子中拿到前200或前100。
因為想在賽鴿拿到好名次,就是空中競技版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據熊兔兒的觀察,養賽鴿的玄妙之處,在于很多時候砸下金錢精力時間,并不意味著能獲得一只能飛出成績的鴿子,但這個過程可以提高獲得名次的可能性。
在賽鴿行業中,賽鴿和鴿主常為相輔相成的關系。鴿子獲取名次的同時,鴿主在這個行業中也會有一定名氣,而他的鴿子就會隨之成為一個系列。熊兔兒給自己的鴿子們起的名字就叫“保來系”。
“保來保來,保證回來,每個人起的名字都不一樣,就像‘熊兔兒’在沒火之前只是一個快手昵稱,逐漸有更多人知道就會形成一個IP,一個品牌?!?/p>
關注熊兔兒時間比較長的快手老鐵,會把自己叫做“兔兒姐的娘家人”。起初,大家是被賽事和鑒鴿內容吸引,慢慢會在她飛出好成績的時候,產生一種“與有榮焉”的情緒,也有粉絲因此開始自己養鴿子。
2024年,全國信鴿足環發行量為2981.91萬,較去年略微增長,直逼3000萬大關。目前國內年輕鴿友的數量已占鴿友總人數的70%,而互聯網在其中就起到了重要的助力。
據行業內人士觀察,當下的賽鴿行業,已經不再是一個小眾向的圈子。
很多人都知道賽鴿行業有著豐厚的獎金,一只鴿子也能被拍賣到驚人的價格。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賽鴿行業內部早就構建起了一個相當完整的產業鏈。除比賽外,信鴿的產業規模估算已超過百億元。
鴿舍鴿棚,飼料,信鴿醫藥,鴿具,電子手環,掃描計時器等環節中,每個和鴿子相關的產業,都會相應拉動一部分養鴿人。
賽鴿在互聯網上有相當多的受眾
熊兔兒表示,很多她身邊養鴿參賽的鴿主,很多是先接近這條產業鏈,后來開始逐漸參與賽事。
“在這個圈子里很多人是有多重身份的,就像做鴿子飼料的人,但不自己養鴿子怎么產出專業的糧食呢?”養鴿子的前提也是自己喜歡鴿子,同時養鴿子才能更懂鴿子。對于很多身在產業鏈中的鴿友來說,這正是愛好和事業項結合。對行業來說,也在促進產業鏈的良性推動,信鴿行業也迎來一場新的產業升級。
賽鴿和快手的雙向奔赴
在短視頻和直播時代之前,鴿友們哪怕在簡單交流心得上,也有很大的溝通局限性。
傳統網站更像一個大型信息公告牌,鴿友們只能以最傳統的跟貼形式,單純靠文字和基本照片交流。過去,鴿友想要看看彼此的鴿子肌肉、眼沙和副羽需要先線下見面,而現在一切都能通過快手平臺高效完成。
快手將天南地北的鴿友快速聚集起來,作為一個面向公眾的平臺,也對應會有越來越多產業鏈以外的人對賽鴿感興趣,并陸續入圈。
河北省信鴿協會常務副會長王成健,2017年就接觸了快手。
在他的評價里,短視頻和直播對信鴿這項運動推動作用特別大。近期舉辦的廊坊鴿展,他也注意到很多展商開設快手直播,宣傳鴿子相關產品,給無法到現場的鴿友提供線上逛展的機會。
很多人之所以開始養鴿子,很可能就是在刷快手時出于好奇,點進了一次信鴿主題直播間。
在快手上,能身臨其境感受到全國各地賽鴿現場的賽鴿歸巢情況,也能在很多博主的直播間了解到更多鑒鴿技巧。
快手主播@北京宋晨,就是快手直播間鑒鴿的第一人。對他而言,能通過鴿子眼睛看公母都是常規操作,還能通過鴿子狀態看出賽鴿的飛行習慣,對付摸不準脾氣的鴿子應該怎么辦,哪個鴿子適合配什么品種,哪個鴿子不適合再參加比賽——這一切都能在和鴿友連麥的幾分鐘內飛速解答完。
過去需要鴿友們摸索多年的“種、養、訓、賽”,而現在,都能在線上得到對應的點撥。
賽鴿界的鑒寶大師
@貴州紅楓大棚是西南地區最大的賽鴿機構,在他們的快手賬號中,不僅能看到公棚的養鳥日常、鴿主探視日,還有能單只鴿子能拍上35萬的拍賣現場。
據紅楓賽鴿執行董事表示,2019年紅楓賽鴿之所以入駐快手,就是因為注意到了快手已經是很多鴿友的聚集地,彼時快手作為全網獨一無二的賽鴿興趣社區,成為了賽鴿行業中企業和機構的優先選擇地。此外還有唐山陽光、開爾鴿棚等組織都在快手平臺入駐。
不僅僅是因為這些賽鴿組織選擇了快手,更是因為快手承載了龐大的賽鴿群體。
在賽鴿用戶層面,平臺不僅有愛好者鴿友、產業創作者,還有成規模的企業入駐,連同@中國信鴿協會的官方賬號都在快手,并活躍更新全國賽鴿賽事,快手也是其粉絲量最大的賬號。
很多快手老鐵因為長期跟著主播了解賽鴿,也自然形成了黏性強、高信任度、高垂直度的特性?;谶@些要素,快手平臺賽鴿主播的商業轉化能力同樣不容小覷。@熊兔兒的快手賬號,當前共有48.2萬粉絲,平時一場直播基本就能達成幾千單的成交量,據她快手店鋪的不完全統計,所服務過的鴿友應超10萬人,其中復購率達70%以上。
紅楓賽鴿中心,在快手平臺雙十一期間舉辦紅楓小棚決賽獲獎鴿拍賣會上,三天直播競拍總場觀人數近百萬,最高在線人數超9000人,超過1200羽賽鴿全部競拍成功,無一流拍。“鴿王”收獲最高競拍價22萬,活動總GMV成交近千萬。
賽鴿產業鏈在快手以及更多的互聯網平臺上,從純線下賽事,完成了沖向線上的產業鏈新升級。
結語
愛好,是所有鴿友趨向這個圈子的源動力,大多人都從消遣娛樂入手,再長期鉆研競技比賽的門道。
培養一只賽鴿是注定是漫長的,結果也是不可預測的。老一輩鴿友,在談及賽鴿的時候,常會說“愛鴿的人才懂養鴿”,當萬羽賽鴿從籠子里起飛的時候,帶著使命必達的信念,飛向幾百公里外的家,每一個參加或沒參加過賽鴿比賽的人,都感受到自然生靈帶來的震撼。
而當下快手平臺和互聯網的普及,給了越來越多人愛上賽鴿的契機。
今年10月以來,#快手賽鴿季#的話題播放量累計已達1.8億。互聯網給予了鴿友更便捷直觀的交流,冷門賽事也有了自己的春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