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已至,內地電影進入賀歲檔,市場類型片顯得異彩紛呈。不過,我現在對科幻片、動作片、喜劇片持謹慎態度。因為有些商業片的內容過于套路,熱鬧有余,驚喜不足。昨日,我選擇了一部名為《不想和你有遺憾》的愛情片,這部影片有詩意,有美景,還有曲折的愛情,帶給我與眾不同的觀影體驗。
回家之后,我看到影片在某瓣上頗受爭議。我看到網友的負面評論主要有兩點:第一,不理解片中四位主人公的情感關系;第二,不理解導演表達的故事主題。
我既然很欣賞這部電影,就覺得可以來闡述一下我對這部影片的理解。
首先,四位主人公的關系怎么理解?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1980年代,詩人康賽與好友小西、阿原在阿爾山的森林中找到一處木屋,他們三人將此地命名為陶樂并定居下來。小西、阿原提供經濟支持,康賽專心致志在陶樂創作詩歌。三人的寧靜后來被女生晏子給打破,晏子愛著康賽,他一心要帶著康賽離開陶樂回到現實生活。
四位主人公以康賽為中心,他們因為熱愛詩歌而聚攏,我們可以理解為他們是“以詩會友”,頗有古代竹林七賢的遺風。
四人的關系從表象來看,康賽和小西彼此相愛,但是兩人總是若即若離。晏子愛著康賽,兩人甚至有實質關系,但康賽忘不掉小西。另一方面,小西和阿原還有些曖昧。
如此看來,四人的關系確實錯綜復雜。但是,不能簡單地以“扭曲的愛情觀”來形容。他們的愛情糾葛有著更為深層的心理原因。比如,康賽和小西青梅竹馬,他一直忘不了自己小時候游泳導致小西背部手上,心理產生創傷性應激反應,他對小西的愛一直處于畏縮不前的狀態,他害怕再次傷害小西。
小西愛著康賽,阿原愛著詩歌。他倆曾經嘗試做戀人,但雙方都難以完全接受對方,他倆之間的情感紐帶是康賽的詩歌。
晏子深愛著康賽,同時也深愛詩歌。她愿意操持工作和家務養活康賽,她的愛不計回報,進一步表達出那個時代人們對詩歌的熱愛。
歸納起來,四個人物其實都是愛詩之人,他們的確曾被感情困擾,但是情感問題只會干擾康賽的詩歌創作,影響小西他們對詩歌的美好追求。四人對愛情和伴侶的追求是出于本能,而他們對詩歌是發自內心的熱愛。當他們擺脫或理清情感關系之后,又重新找回了對詩歌的熱情。
其次,導演想表達怎樣的思想主題?
導演蔣欽民聚焦詩人和文藝青年群體,將一段1980年代的愛情故事搬上大銀幕。影片擁有優美的臺詞、唯美的畫面、凄美的愛情。詩歌是整部電影的精神內核,導演通過片中人物的寫詩、愛詩的行為和品質,謳歌1980年代人們的浪漫情懷。
電影改編自姚鄂梅原著《像天一樣高》,改編成電影之后,導演一度想把片名定為《老爸的愛情詩》,這是送給50后、60后的一份電影禮物,也是派給80后、90后、00后的電影故事。劇組在內蒙古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取景,這是一處宛如仙境的怡人之地,導演憑借如畫風光營造出詩情畫意,讓觀眾在大銀幕上感受詩化電影的獨特魅力。
《不想和你有遺憾》并不深奧,也不晦澀,之所以有的觀眾表示“看不懂”,是由于他們忽視了詩歌在這部電影里的意義。導演蔣欽民用電影作詩,“詩歌”是這部電影里的精神內核,也是解讀人物情感的鑰匙。
觀眾如果能夠感受到主人公對詩歌的無比熱愛,就能充分理解四位主人公情感選擇。他們向往自由,追求詩歌的意境,詩人為了寫出優秀作品可以忘乎所以,愛詩之人可以給詩人全心全意的支持,這是1980年代的詩人和愛詩之人的愛情觀。
叮鈴鈴/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