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恢復自由后,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們張家父子,若不是為了愛國,會有這種下場嗎?
從照片上看,現代版影視劇,實在是美化了少帥。
當年的少帥,無論是相貌、氣質還是人品,都不過如此,怎么會被譽為所謂的“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
咱們下面來討論一下,張將軍是如何愛國的!
(一)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東北軍將士因遵循張的嚴令沒有抵抗。
北大營守軍數量不敵日寇?武器配置落后?還是士兵們老弱病殘?
其實,他們是被數量不及其十分之一的日軍擊潰的。
九一八”事變前夕,東北有正規軍16.5萬人、非正規軍4萬人,共20多萬人,這還不算地方武裝及警察等。
日軍有多少人呢?
說出來可能有人不信,他們在東北的正規軍,僅僅1.5萬余人!
至于東北軍手中的武器究竟如何,我舉一個例子,咱們從側面了解一下!
918之后,當關東軍進入沈陽兵工廠后,他們被眼前一幕驚呆了。
沈陽兵工廠
據日本方面解密的資料,關東軍在兵工廠里繳獲的飛機就有260余架,坦克60余輛。
武器方面:輕重炮3000余門,輕重機槍4000余挺,步騎槍12萬余支,汽車2300余輛,彈藥不計其數。
據我方統計,僅僅子彈一項,就足夠八路軍在抗戰時期使用!
這些武器裝備,就連日本人看了都眼饞,所以東北軍不存在裝備落后一說。
要人有人、要槍有槍,并占據天時地利的優勢,如果張學良下令抵抗,東北軍估計能將日本關東軍打得找不到北。結果還是不放一槍一炮,把東北的大好河山拱手讓給了日本。
東北軍
事變當晚,少帥正陪著趙四小姐在北京看戲。翌日,張學良對天津大公報記者說:
“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對日兵挑釁,不得抵抗。故北大營我軍,早令收繳軍械,存于庫房”。
我們無法想象士兵們接到這條命令之后的絕望表情,但作為軍人,執行命令是天職,他們別無選擇!
如果不是張學良下命令將所有的兵器存入庫房,日本人又怎能搶劫到這么多寶貴的武器?
后來,這些武器全部都用于打中國人了!
張學良晚年自述,他們家收藏的現金、土地、工廠和古玩字畫,加起來超過了2.5億美元!
這些財富他沒來得及帶走,大部分都歸日本人所有。但日本為了感謝張學良的“不戰而退”,還是留了一部分真金白銀,通過張學良的朋友送給了他。
可以說傷害性不高,侮辱性極強了!
趙一逖
9月22日,蔣介石發表告國民書,他說:“暫取逆來順受態度,以待國際公理之判斷”。
一個總司令,一個副總司令,兩個人一唱一和,上演了一部宋高宗和秦檜的鬧??!
所謂的“逆來順受態度”,就是想等待國際上主持公道,給中國一個說法。
但他們也不想想,自鴉片戰爭以來的100多年間,西方列強對中國一次一次的掠奪,又有誰給主持公道呢?
這種想法,實在太過天真了!
等啊等,他們一直等到10月24日,國聯終于作出決議,要求日方撤軍。
但日本不但不加理會,反而于11月進攻嫩江黑龍江守軍,其野心已暴露無遺,國聯又能奈何?
丟掉了沈陽之后,張學良一再堅持“不抵抗政策”,于是乎,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整個東北三省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軍占領。
數千萬華夏之女,一夜之間成為了亡國奴!
(二)
西安事變后,張學良被蔣關押起來,直到臺灣,到張學良離開人世也沒能再回東北。
1993年,黃宏等喜劇藝術家來到臺灣省,見到了張學良。
黃宏說:“東北的父老鄉親們到現在還惦記著您呢!您居住過的大帥府也粉刷了好幾次,您什么時候有空回去看看?”
張學良與大陸文藝工作者
聽到這話,張學良陷入了沉默。對于張學良而言,他始終不能原諒自己犯下的過錯——無顏面對東北鄉親!
馮鞏等與張學良
張學良原配夫人于鳳至,生三子一女,赴美國治病并留在那里發展,拼死拼活攢下了一份家業,買下了兩處別墅。她自己住一處,另一處留給了張學良和趙四。
為實現與張學良生不能同寢,死也要同穴的愿望,她在洛杉磯玫瑰園為自己與張學良買了一塊墓地,希望百年之后能與丈夫同穴。
在她臨死前留有遺囑:“待漢卿百年以后,他的遺骸可安葬于我身側,以實現生不同裘死同穴之遺愿?!?/p>
于鳳至
于鳳至死后,墓碑上的名字是:鳳至?張。
然而,她的這愿望終成泡影!
張學良后期信奉基督教,1964年受洗。依照一夫一妻規則,張與于鳳至離婚,和趙四小姐結婚。
1990年起,張學良全面恢復人身自由,之后到美國探訪,于1995僑居美國夏威夷,在那里長居,直到2001年去世。
去世后,張學良葬在了夏威夷——就像其生前的選擇一樣,選擇了陪伴趙四。
在臨終前,張學良做出了此生最后一個“愛國”的決定——把自己的巨額遺產(估計6億)捐贈給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這個決定引起了軒然大波——他確實“愛國”,死后埋在了美國,把錢也捐給了美國,他愛的是哪個國家?
后記
趙一荻說:他愛的不是哪一黨、哪一派,他所愛的就是國家和同胞,因而,任何對國家有益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犧牲自己去做。
張學良晚年多次說:我是一個愛國狂。
討論一個人究竟愛不愛國,看他是把中華民族的利益得失放在第一位,還是個人利益得失放在第一位。既要看他的初衷,也要看結果。
像張學良這樣的歷史人物,千秋青史自有定評,我屑小民眾,不敢下結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