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6月,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四川小金縣達維鎮會師,兩軍共同行動,蘆花會議決定兩軍混編,分左右兩路過草地北上抗日。8月下旬右路軍走出草地,到了若爾蓋縣的巴西等地,久等左路軍不到,而且老張還威逼右路軍南下。在這緊急時刻,中央紅軍于9月10日從巴西出發,單獨北上抗日。這次草地分兵,還是有很多原紅四方面軍指戰員跟著中央紅軍北上,勝利到達陜北。那么,草地分兵跟隨中央紅軍北上的軍職最高的紅四將領是誰呢?
中央紅軍是9月10日凌晨兩點左右出發北上的,本來開始一路北上的有紅四的軍級干部何畏和李特,但兩人不久就南下回四方面軍了,而且李特走時還強行帶走了很多在紅軍大學學習和分到紅3軍團的指戰員。最后,跟著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陜北的原紅四軍職最高的是兩位團級指揮員,一位是大家很熟悉的勇將張仁初,原紅33軍98師294團團長,當時任紅1軍團2師4團副團長兼2營長,一位是紅四軍10師30團政委,當時在紅大學習。
老紅軍張仁初全家福照片
草地分兵時,紅1軍團在前幾天就北上探路了,9月10日已經到達甘南迭部縣的俄界一帶。張仁初在紅4團,最開始應該不清楚草地分兵的情況,后來看到中央紅軍北上而紅四卻沒有跟上,心里應該明白了。但張仁初是愿意跟著中央紅軍北上的,沒過幾天,他就用行動作了證明,在搶占臘子口戰役中,他身先士卒,親自帶隊進攻把天險臘子口奪了下來,為中央紅軍北上打開通道。張仁初一戰成名,以后在紅1軍團也是數的上號的勇將,聞名全軍。張仁初參加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身經百戰,勇猛頑強,為國家民族立下無數功勞。
1935年7月在黑水縣的蘆花鎮附近,中央紅軍、四方面軍把軍校合并組建紅軍大學(簡稱“紅大”),培訓紅軍干部,教員基本上是中央紅軍干部團的教員,學員中來自中央紅軍學員50多位,四方面軍學員兩三百位。紅大中有培訓師、團級干部的教學班,竇尚初就是其中的一位學員。紅大9月10日凌晨兩點出發是倉促通知的,只是提前數小時才接到命令,有紅大的老同志回憶文章提到當時竇尚初因生病,走在隊伍最前面。
若爾蓋求吉鄉景色,圖片上方山坡是中央紅軍曾經停留的地方
紅大在當天上午,大概8點到10點,走到求吉寺,正在從平坦小路開始爬山,已走到半山腰,附近有一處大房子。莫文燁回憶山有200多米高,還有一條可以徒涉的小河。這時陳昌浩派通信員前來傳令,被莫文燁和嚴長慶等人貼護的李特活躍起來,和紅四來人一起將原來紅四的人趕出隊伍,并鼓動他們回紅四。這樣李特他們遇見的大多數紅大的原紅四指戰員,在李特他們強迫下又回紅四了,只有少數學員跟著中央紅軍北上。紅3軍團中的原紅四指戰員,也需要做一些偽裝,脫下紅四的大軍帽,才能從紅四的攔阻中北上,不過也有部分原紅四戰士被拉住,沒有能跟上隊伍。
竇尚初走在前面,幸運的沒有被攔下,如果他在隊伍后面,李特認識他,多半會被攔下。上級知道紅大北上情況后,對竇尚初很重視,還與他談了話,竇尚初表示堅決跟中央紅軍一路北上。10月中旬,竇尚初到了陜北,不久隨紅1軍團部分干部交流到紅15軍團任職,任73師219團團長(原大別山紅25軍部隊),1937年又調到抗大學習。當時任紅大校部指導員的郭林祥,晚年回憶草地分兵時還記得這事,只是把竇尚初誤記為杜尚初了。
陜北抗大照片
竇尚初是安徽六安人,出生于1912年1月,1929年10月參加紅軍,是來自鄂豫皖老同志。他的性格直爽,有話就要說,而且勇于對自己自我批評,紅二方面軍的譚友林與他是抗大兩次同學,彼此很熟悉,晚年回憶時對竇尚初有深刻印象。竇尚初1937年進抗大,1938年10月率領幾十名抗大畢業學員到晉察冀,在晉察冀三分區工作幾年,曾任團長,后又回延安,在抗大高級指揮科與楊勇、譚友林他們一起學習。解放戰爭中,竇尚初參加中原突圍,之后到二野,解放后到四川,曾任璧山、內江軍分區司令員等職,1964年離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