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身處的世界里,人的成長、社會的發展,就像是一部與重力共存共舞的史詩。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等與水相關的智慧信條,仍然具備深厚的現實意義。若加上“重力”,或許有新的視角。
在2024年冬天這個時間節點上,TEDxChengdu察覺到一面是社會情緒隱顯軟綿和淡泊,另一面是人型機器人等具身智能設備即將迎來爆發式增長,他們以經典物理學中的基礎概念“重力”為主題,試圖推響“大力出奇跡”的樂觀聲量。
一年前, “樂府文化”創辦人 涂涂在11月18日由尋麓書館主辦的「尋麓·在場」的演講中,分享了自己何以成為今天的自己,那個馴服又渴望反抗的少年,在26年后依然存在,并深深地影響著他的出書風格。
這次的TED×Chengdu2024年度大會,讓我們共同加入這趟精心策展的思想旅程,跟TEDxChengdu一起從萬事萬物的原點重新審視眼前的一切聽涂涂分享更多的話和更多與書相關的故事。
活動主題:重力
活動時間:12月15日
活動地點:成都東郊記憶·東區超現場
報名方式:掃描下方二維碼或小程序碼即可報名
【主講人介紹】
涂涂
做書的人、“樂府文化”創辦人。他住在大理和成都,“遇見那里的寫作者并把他們的作品變成書的過程”讓他覺得幸福。做過的書包括《詩人十四個》《秋園》《講了一百萬次的故事》《風落之光》《種子落在泥土里》等一百多種。
金槍大叔
導演、策劃人,被稱為“千年一遇的廣告鬼才”。“紅制作”創始人,“送營銷下鄉”免費扶持小店主企劃發起人,暢銷、長銷書《借勢》作者。他用全媒體的傳播戰略、獨特的策略洞察和出格的創意為??、?易游戲、BOSS直聘、衛龍等客戶創作了引起社會轟動的經典案例,在消費和移動互聯?等多個領域,都打造了引領行業、受人矚目的作品。
中川正道
麻辣聯盟創始人,川菜愛好家、設計師。日本島根縣人,在四川成都逗留期間,被川菜迷住,創建了川菜飲食媒體,出版了《四川料理之旅》旅游指南。他也是“東京四川美食節”主辦人,累計吸引逾48.5W名游客,在日本掀起了麻辣熱潮。
沈從樂
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主編,《第一財經YiMagazine》雜志編委。從2013年起參與《第一財經周刊》新一線城市欄目的內容策劃和生產,深入成都、杭州、武漢、長沙等城市進行長時間的商業報道和調研。2015年以項目負責人身份主導成立新一線城市研究所,主攻以大數據研究方式探索和分析中國城市的商業魅力及生活方式發展與變遷,是著名的“新一線城市魅力排行榜”的幕后主創。
張睿睿
成都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董事長,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機器人學博士,為四川省特聘專家、成都市特聘專家。
晏妮
發展心理學研究者,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博士,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教授、博導,認知與人格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研究骨干,2022年入選重慶英才·青年拔尖人才。她的研究從家庭系統的視角出發,聚焦兒童的情緒社會性發展的關鍵因素,探討兒童氣質特征與養育環境的互動如何共同影響其發展。她的研究成果發表于兒童發展領域的國際頂級期刊,并擔任多個知名國際SSCI編委及副主編。她還積極推動科學知識普及,創建“絕對小孩實驗室”公眾號,服務于家庭教養知識普及。
羅天
畢業于北京舞蹈學院的青年舞蹈家,在湖南衛視《舞蹈風暴第一季》中深受觀眾喜愛。他是中國漢唐古典舞首位國際交換生,曾獲全額獎學金進入美國Indianapolis School of Ballet學習芭蕾舞。他參與主編中國全新少兒美育國風舞蹈教材《華風樂舞》,并聯合創辦“戰旗飛舞少兒藝術教育”品牌,培養學員5W+,同時在教學教研與運營管理上幫扶了上百家藝術教培機構。
陳粉丸
藝術家。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版畫系,2014年創立丸工作室,現生活工作在廣州、佛山。她在創作上常將中國民間剪紙與當代藝術結合,曾被媒體譽為“90后頂級剪紙藝術家”。作品以紙的媒材性為創作語言,在不局限于既定載體之上賦予敘事想象力,常常沒有明確的空間體量界限。她擅長結合細膩的個人經驗與公眾記憶,在作品中尋求集體共鳴的情感張力,試圖與更多維的場域及觀眾對話。
魏星
媒體人,有據核查和“中文事實核查加速器”計劃發起人,《事實核查手冊》作者。該倡議基于志愿、公益、網絡協作原則,專注于對中文資訊進行事實核查,并通過舉辦工作坊、工具平權等形式提升公眾的媒介與數字及AI素養。他也是梨視頻的聯合創始人和副總編輯,曾創辦報道當代中國的英文媒體Sixth Tone,并擔任過澎湃新聞、東方早報和青年報的資深編輯和記者。
勾茜
重慶大學教授,博導,2014年于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獲得化學博士學位(G. Spada獎)。2015年獲“百人計劃”支持開始在重慶大學開展獨立研究,2020年入選重慶英才·青年拔尖人才。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通過發展高分辨高靈敏分子光譜儀器開展實驗室轉動光譜研究,結合射電天文觀測和理論模擬,揭示分子在星際空間和行星大氣中的演化過程,目前擔任Journal of Molecular Spectroscopy編委共主持各類國家級省部級等科研項目10余項,累計在多種SCI期刊發表相關學術論文百余篇。此外,她還熱衷于天文等相關的科普工作。
Rachel Grace Piniger
優秀的醫生,輾轉于16+個國家的偏遠地區救死扶傷、培訓鄉村醫生。目前在成都開了“巖羊小店”,全稱巖羊手工禮品店Blue Sheep Crafts and Gifts,出售手藝人和工匠的手工制品與藝術品,為弱勢群體創造自給自足、自立自強的生活技能,促進文化傳播與保護,鼓勵可持續的生活方式。與癌癥斗爭的同時仍堅持開店,還一直利用業余時間埋頭撰寫著適合中國國情的基礎醫療書。
Pedro Antonio Valdes Sosa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古巴科學院和拉丁美洲科學院院士。GlobalBrain聯合會聯合主任,電子科技大學中國-古巴神經技術與生物醫學工程聯合實驗室主任,人類腦圖譜組織OHBM會員。他致力于腦電EEG和磁共振MRI理論和方法研究領域的研究,在多導聯電生理分布源成像、Granger因果連接分析、神經集群數學模型和fMRI-EEG融合技術等領域取得的多項國際公認的原創性成果,作出了國際性貢獻。他已發表超過190篇學術論文,擁有五項國際專利。他是倫敦大學、伊利諾伊大學等著名大學的客座教授,擔任多本頂級期刊的副主編,并多次受邀在相關國際學術會議上進行演講。
顧青
策展人、民藝/傳統文化傳播者、寫作者。創立同名工作室Qing Studio,聚焦當代手工藝和設計間的結合轉化,通過寫作、策展、產品研發、音頻節目等形式尋找工藝融入當代生活的多可能性。2017年策劃“早春二月——從百工民藝到生活日常”碧山工銷社開幕展、2020年策劃國內首個當代絞胎瓷群展“厚土生花——絞胎瓷的風雅頌”。2018年出版中、日語工藝著作《入泥》、2024年出版《設計之問——從觀看到觀察》,創立《工藝知道》播客。
王子耕
建筑師、藝術家、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副教授、建筑系副系主任。普林斯頓大學建筑學碩士。PILLS工作室創始人及主持建筑師。第九屆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總策展人,學術委員會委員。廣州美術學院灣區創新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深圳大學本原設計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曾任雪城大學客座教授,北京電影學院美術學院講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客座教授。研究領域包括環境技術、建筑展覽、建筑媒介與敘事。
金恩周
三國歷史文化愛好者。現任成都外國語學院韓語外教,成都武侯祠文化志愿者及韓語公益講解員,成都市廣播電視臺國際傳播智庫專家,四川南充三國文化國際交流會會員,四川李白研究會會員。她來自韓國首爾,擁有四川大學文學博士學位,2017年在韓國翻譯出版了中國當代學者的三國系列研究著作;多次參加各種中韓間的三國歷史文化交流活動。
馬子頌
科學藝術探索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系特任副研究員,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植物遺傳學博士。他主要從事科學可視化的應用、研究以及相關的科普工作。他曾多次獲得全國影像類獎項。科學可視化作品在Cell Research,Science Bulletin等學術期刊上發表。他主持并參與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唐仲英基金等多個藝術類研究項目。
劉大銘
94年出生于甘肅蘭州,因基因突變,先后經歷9次骨折、11次手術。他是暢銷個人自傳《命運之上》的作者,取得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學士學位,成為國內首位坐在輪椅上,在世界五十強大學取得學位的留學生。畢業后,創辦北京市大銘光華科技有限公司,獲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投資,創立了國內首個以AIGC技術為輔助,IP和內容為核心,短視頻與直播為載體的社會企業。公司以“關注身心健康,讓生命更美好”為使命,以內容與電商為關鍵驅動,開展未成年罕見病手術公益援助、心理教育服務。2021年受聘為寧夏理工學院終身教授,當選十二屆寧夏政協委員;2023年入選福布斯、中關村30歲以下30人;2024年入選中組部、工信部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此外他還獲得了全國自強模范等諸多社會活動的榮譽和獎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