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姓得姓兩個源頭”說的辨析
許增纮
2011年9月,一個許氏公眾號在網上發布了一篇題為《許由事跡》的文章,對許氏祖源問題提出了以下看法:“許姓得姓好像有兩個源頭,一是許由,系以人名為姓,一是文叔,系以國名為姓。而事實上二者是可以貫通的,……許由和文叔一脈相承。……可以認為許由和文叔同為許姓的始祖,只是許由早于文叔1100余年,因此,許由為許姓的開姓始祖,而文叔則為許姓的開國始祖,許姓乃出自人名國名的姓”。
為討論的方便,我把上述對許姓祖源的看法稱作“許姓得姓兩個源頭說”,簡稱“兩源說”。
十年過后的2021年3月,又有許氏家人在許姓家譜展覽中提出了“許氏得姓始祖許由,開國始祖文叔”的布展方案。這可視為“兩源說”在實踐中的應用。
“兩源說”似乎可以彌合當前在許氏祖源問題爭論中的兩種不同意見。然而,若稍加推敲,這種說法是大有問題的。作者不揣谫陋,擬對此說做一粗淺辨析,以就教于對許氏祖源問題感興趣的許氏族人與學者。
一
對“許由為許姓的開姓始祖,文叔則為許姓的開國始祖,許姓乃出自人名國名的姓”的辨析
在假設許由確是堯舜禹時代真實歷史人物的前提下,若不是探究許氏之祖源,僅就“許由為許姓開姓始祖,文叔為許姓開國始祖”這句話,是沒有問題的。因為,許由乃一隱士而并未“建國”,可他是最早(唐堯時期)姓許的人;而呂丁(后被稱作文叔)被周王封為“許男”,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以“許”為國名的諸侯國。但是,如果從探究許氏祖源的角度提出這種說法,而且得出“許由和文叔同為許姓的始祖”,那就錯了!“兩源說”者在說到許由和文叔同為許姓始祖之后,緊接著又說:“許由早于文叔1100余年”。始者,最初、開始、起頭之意。始祖,是有世系可考的最早的祖先。許姓的始祖,只能是最早姓許的人,怎么可以讓兩個相隔“1100余年”的人同為許姓始祖呢?將兩個相距千年以上的人說成是某姓人的始祖,既不合邏輯,也缺乏常識!
照上述說法,許由生活的時代比文叔生活的時代早1100余年,那么歷史上最早姓許的人就是許由——他當然就成了許姓的始祖。因此,此說實際上是承認許姓始祖是許由,并未解決在許氏祖源問題上的爭論,也調和不了在許氏始祖問題上出現許由、文叔“兩祖”的矛盾。當然,提出此說者在文章開頭就講:“許姓得姓好像有兩個源頭”,說明他們自己也拿不準,因而猶豫不決,模棱兩可,對所說缺乏信心。
至于說者謂“許姓乃出自人名國名的姓”,其“思維邏輯”當是:許由為開姓始祖,文叔為開國始祖,一個是最早姓許的人,一個最早建立許國,他們都是許氏門中的“第一個”;前“第一個”是人,后“第一個”是國,因此,許姓就是從第一個“人名”和第一個“國名”而來的。可這樣的說法卻名實相悖,不合邏輯。
說它名實相悖,是因為說者得出的結論是“許姓出自人名和國名”,而其依據卻是“許由為許姓的開姓始祖,文叔則為許姓的開國始祖”,許姓是出自這兩個人的姓而非出自一人一國的姓;這種依據與結論相矛盾的現象,自然是不合邏輯的。
雖然,姓可以出自人名,也可以出自國名(在歷史上存在以住地為姓,以封地為姓,以官職為姓,以國名為姓等情況),但是,說許姓同時出自相距千余年的人名和國名(此處不論千余年前的那位人物是否存在),這是完全不合情理的。(至于人的姓是否可以同時出自人名和國名,這是另一問題,可作進一步的探討;作者對此未作研究,故不敢妄下結論。
如果非要說某姓是出自人名與國名的姓,除非此人名與國名在姓氏、時間上高度契合,如文叔與許國。在史籍中,稱許國的國君為許男,或在許男后面加上國君的名字;稱許國為許或許男——《左傳》中就有數十處這樣的記載。許國滅亡后其民又“以國為氏”。如此,許國之國君與該國之國名在“許”字上完全一致。而文叔為許國的開國國君,因此可以說,許姓是出自人名(許文叔)與國名(許國)的姓。但是,某姓是“出自人名國名的姓”這樣的說法,使人對其內涵的理解容易產生歧異,所以不能因為有文叔與許國這樣的特例而使用這種說法。再說,如果確定了某姓的始祖,其姓自然就是出自該始祖,又何需再言國呢?)
此外,說者還認為“許由和文叔一脈相承”,卻未提供任何根據。實際上,此種說法至今皆找不出任何確鑿的根據。
二
對“許由早于文叔1100余年”的辨析
如果我們知道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即一、許由之名出現的時間,二、周王封許的時間,三、傳說中唐堯時代生活的許由一事的真偽,那么,對于“許由早于文叔1100余年”的對錯就會有一個正確的判斷。
記述許由事最早的史籍是《莊子》。現在學界一般認為,現存的《莊子》內、外、雜共33篇中,“內篇”的7篇是莊子所寫,“外篇”的15篇或為莊子的弟子們所寫,或是莊子與他的弟子合寫。它們反映的是莊子真實的思想;“雜篇”的11篇應當是莊子學派的人所寫。現在人們引述最多并成為許由是許姓始祖主要依據的許由拒堯讓天下的故事,載于《莊子·內篇·逍遙游》中。該篇寫作的確切時間雖不得而知,但最可能的時間段是在莊周辭去漆園小吏后潛心研究學問的50年余間,即公元前337~前286年之間(前338年莊子辭去漆園吏,前286年莊子去世)。若取其中數(25年),此篇大約是在公元前312年寫的。也就是說,許由之名最早出現的時間約在公元前312年。
周朝建立后,成王于公元前1046年發布“封許之命”,許國建立。其第一個國君就是后來所稱的文叔。僅就時間上說,文叔受封之時間較許由的名字出現的時間早700多年。再從許國的歷史看。許國經歷了24世后(《漢書·地理志》),于公元前375年被楚國滅掉。(有說許國歷21世者,亦有說許國在戰國初滅于魏者。)如果按照許國滅亡、國人“以國為氏”的時間計算,也比莊周寫許由故事的時間早60年左右。總之,許由名字的出現遠晚于許國建立、甚至晚于許國滅亡的時間。
若僅就許由名字出現的時間而論,其比文叔與許國存在的時間晚了許多,故許由也不該成為“許姓開姓始祖”。
或曰,雖然許由的名字在史籍中出現的時間晚于成王封許男的時間數百年或數十年,但是所記許由之事卻發生在唐堯時期,故許由比封許之呂丁(文叔)豈不就早了一千多年嗎?
關于許由是否實有其人,堯讓天下予許由而由不受是否實有其事的問題,我在《許由問題之再探討》一文中已有詳細論述,結論是“許由并非真實的歷史人物”,“由拒堯讓”只是虛構的寓言。歷史上既無許由其人,“許由早于文叔1100余年”的說法當然也就站不住腳了。
由此可見,在探討許氏祖源的問題上,“許姓得姓兩個源頭說”,無論在邏輯上還是史實上,都是不能成立的。
許增纮 (1941- ),男,漢族,四川富順人,民盟盟員,先后就讀于南充師范學院歷史系、武漢大學歷史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本文作者:許增纮
歷任重慶市第36中學教師,西南師范學院講師、副教授,西南師范大學教授,中國近現代史教研室主任,民盟西南師范大學總支副主委,民盟北碚區委副主委,民盟重慶市委委員,重慶市政協委員,西南師范大學于右任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院長、碩士生導師,重慶市歷史學會副會長,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副會長,西南大學育才學院管理學院院長,重慶市文史書畫研究會常務理事。2003年被聘任為重慶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主編、參編有《于右任在重慶》、《中外文化俯瞰》、《鴉片戰爭史》、《鴉片戰爭與林則徐研究備覽》、《中國近代政治思想家評傳》等,發表《鴉片戰爭與清朝吏治》、《論川軍政府》、《鄒容被“追贈為大將軍辨證”》等數十篇學術文章。
文章投稿:許增纮
整理發布:許建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