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不愧是六朝古都,十朝都市,隨便走在街上,路邊的一處痕跡都是歷史,都是故事,都是傳說,都是美景。那日走過夫子廟附近,看到一處歲月的痕跡,貌似一處風景,又似一處歷史痕跡。說是景區它不是景區,說是一處隨意的小橋流水。它又充滿了歲月的風光和風花雪月的故事。一座橋,一處碑,一座小亭,一處牌坊,看到了古桃葉渡幾個字。
桃葉渡的傳說早有耳聞,忍不住走下去隨手拍了幾張,隨后去做我的事,走了幾步似乎意猶未盡,又走回來。。。
想著這桃葉渡似乎知道點什么,又似乎缺少點什么。小橋流水,游船穿梭。穿漢服的姑娘,徽派風格建筑。讓人浮想聯翩。拍幾張回家去再查查資料。
桃葉渡又名南浦渡,位于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是秦淮河上的―個古渡,地處秦淮河與古青溪水道合流處附近,南起貢院街東,北至建康路淮清橋西。此處既是一個南京古地名,也是夫子廟景區的文化名片。
桃葉渡是南京古名勝之一,位列于金陵四十八景內。在原渡口處立有“桃葉渡碑”,并建有“桃葉渡亭”,從六朝到明清,桃葉渡處均為繁華地段,河舫競立,燈船蕭鼓。
為啥叫桃葉渡?歷史上有兩個傳說。
民間傳說在東晉時期,秦淮河與古青溪水道兩條河的岸邊栽滿了繁縟的桃樹,春天起風的時候就會有接連不斷的桃葉輕浮水面,被風吹得四處飄零,撐船的艄公望那滿河浮泛的桃葉,笑謂之桃葉渡。
又傳說東晉書法家 王獻之有個愛妾叫“桃葉”,她往來于秦淮兩岸時,王獻之放心不下,常常都親自在渡口迎送,并為之作 《桃葉歌》:“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從此渡口 名聲大噪久而久之南浦渡也就被稱呼為桃葉渡了。
這里原來是渡口,并沒有橋,而且從六朝開始一直到清朝這里都是繁華的地方,商船來往,商賈云集。有上船的,有下船的。岸上燈火輝煌,街上各種店鋪,人流涌動。為著名的歌舞、宴客和送別之地。自古以來繁華的街道都是有河有渡口的。(這是根據看到的介紹腦海里浮現出來的,想象著當年這里的繁榮。)
清順治年間,孝陵衛人金云南 遷居渡口,見渡口非常擁擠,常有人落水而死,便捐建木橋,題名“利涉橋”(取便利涉水之意),公元1663年(康熙二年)易木橋為石橋。
現在的桃葉渡臨河有一石牌坊,橫書“古桃葉渡”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正面兩側楹聯為:“細柳夾岸生,桃花渡口紅。”背面為:“楫搖秦代水,枝帶晉時風。”現在這里一座桃葉橋橫在河兩岸,桃葉渡作為渡口的功能已經沒有了,留下一座桃葉渡橋,古牌坊、 石臺階,小亭子還述說著當年的輝煌。。。
八十年代,有關部門在渡口原址立了桃葉渡碑,古桃葉渡牌坊,桃葉渡亭。
有關視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